爆款魔咒或被打破 基金經理稱最大風險是收益低於預期
爆款基金頻現 機構認為“爆款魔咒”或被打破
中國證券報報道,易方達基金1月19日公告顯示,前一日發行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當天有效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為6.253716%。據此計算,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認購規模達2398.58億元,創公募基金歷史上單隻基金認購規模最高紀錄。
“爆款基金是牛市見頂的信號。”這是股民們經常提及的一句話。歷史上,在基金難賣時,往往是抄底A股的機會;在基金好賣時,A股則有過熱見頂的可能。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了2010年以來歷年偏股型基金的發行情況,2015年時曾有一波發行高潮。結合當時市場走勢看,2015年,上證指數上漲9.41%,滬深300上漲5.58%,尤其是上半年的漲幅分別達到32.23%和26.58%。不過,2016年,上證指數下跌12.31%,滬深300下跌11.28%。
具體到基金單月發行情況看,據新時代證券策略研究分析師樊繼拓統計,2009年至今,公募偏股型基金單月發行超500億元的情形共有11次。其中,有6次隨後出現了大級別(半年以上)拐點,3次隨後出現了小級別(月度或季度)調整。
樊繼拓認為,基金髮行成為反向指標的主因是,2008年至2018年公募基金在股票市場邊緣化。此前,公募基金在股票市場話語權不斷下降,導致每次權益基金髮行放量都是上漲後期。
從單隻大爆款基金髮行情況看,根據天風證券統計,歷史上,單隻爆款基金髮行意味着,市場情緒正處於或接近階段性高點。通過梳理總髮行份額在100億元以上的33只權益類基金後顯示,上證指數在這些基金的發行日後一個月及三個月出現下跌情況。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去年以來爆款基金髮行情況與以往有很大不同,有望打破“魔咒”。某基金人士表示,自2019年以來,爆款基金接連出現,行業賺錢效應及市場環境等多重因素讓投資者蜂擁而至。在這背後,尤其是理財產品淨值化背景下,將有越來越多的居民財富以投資基金方式進入資本市場。隨着公募基金在A股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公募基金髮行火爆情況或不會處於市場上漲後期。
21世紀經濟報道也稱,格上理財首席策略師張婷表示,爆款基金魔咒出現源於:
一方面,基金經理之前的規模和投資方法的匹配性較好,但隨着規模的大幅增加,投資方法與規模的匹配性出現偏差,超額收益會呈現下行;
另一方面,很多高收益基金,往往是風格以及持倉行業較為集中,收益彈性和爆發性也更強,而在市場處於相對中高位置的時候,能否找到性價比更高的標的。
此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在大幅上漲之後,會不會經歷回調。不過,如今的“爆款基金魔咒”似乎出現了轉機。
比如2020年2月18日,陳光明旗下的睿遠均衡價值基金,全天認購金額達1200億,創下國內公募基金最高認購紀錄。Wind數據顯示,成立以來的收益為72%,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為48%,該基金收益遠高於平均收益。
張婷分析:“歷史上的爆款基金業績有好有壞,歸根到底還是取決於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去年成立的爆款基金,由於市場點位相對較低,收益均呈現了不錯的漲幅。”
“在高收益以及春季躁動的驅動之下,投資者認購熱情仍然火爆,疊加目前可投資的優質標的較少,優秀的基金經理發行的產品受到投資者的追逐,最終出現超額配售的局面,這種火爆的場面大概率還會延續。”張婷説。
業內提醒預期太高存風險 避免頻繁“炒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刊文稱,某基金經理表示:“我們統計了一下,在2015年6月12日A股5178點之前成立的股票基金有接近90%淨值已經超過了5178時,所以即使在歷史上估值比較高的時候買基金,持有時間比較長的話,大概率還是能夠獲得正收益的。所以我覺得和大家高點去買股票相比,買基金相對來説是更好。
“但現在比較大的風險是大家預期太高,因為201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回報率是45%,2020年是超50%,那麼今年大家都是抱着這樣一個掙錢的預期去的,所以我覺得大概率短期爆款基金的回報是會低於預期的。”上述基金經理説。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表示,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業績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去年基金的平均收益普遍達到了30%-40%,但是這種比較高的收益是難以持續的,不能用過往的業績來預判未來的業績。
目前高估值的市場中,如何控制爆款基金的風險成為關注焦點。
此次創出公募基金史上單隻新基金認購規模新高的易方達競爭優勢的擬任基金經理馮波表示,對於該只基金的建倉,一是控制建倉節奏,初期以絕對收益和控制回撤作為主要目標,希望給投資者相對比較穩定的建倉期。二是重點關注性價比較高的港股投資機會,以及A股中估值合理、具有競爭優勢的公司。
“2021年市場波動比較大,估值水平比較高,更加考驗各個基金管理人深度研究以及把握機會的能力,能力越強的公司,基金淨值表現越好。我們認為市場在估值波動過程中會提供比較多的投資機會。”馮波説。
上海證券報報道,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場98.2%的基金實現盈利,該平台也有近95%的用户實現盈利,這兩個數據比較接近。
但令人意外的是,儘管權益類基金表現突出,但基民的賺錢效應卻遠不及基金的賺錢效應。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該平台用户權益類持倉的平均收益率僅19.19%,大幅低於去年權益類基金42.15%的平均漲幅。
有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人士認為,不少基民極為重視短期收益,會頻繁捯飭買賣基金,還有人每天“盯盤”基金估值走勢,將追漲殺跌演繹得淋漓盡致。這是很多基民去年收益率沒有達到權益類基金漲幅平均線的第一大原因。
“去年頻繁申贖的用户絕對不如買一隻好基金並放着不動的投資者賺錢。”該人士説,雖然“炒股不如買基”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但是買基不應當是“炒基”,部分投資者單純地把基金當成了股票的替代品,頻繁申贖自然令收益縮水。並且頻繁的贖回會增加不少操作成本,若算上買入基金時的申購費用,則又是一筆開支。
除此之外,追漲殺跌是影響基民投資收益的第二大原因。去年春節後,以及7月大漲後的調整中,彼時部分平台甚至出現了大量贖回單“帶崩”系統的情景。業內人士認為,在這兩次階段性的波動中,選擇贖回的基民皆以踏錯節奏告終。如果基民持續持有,可能就不會因為短期波動而恐慌割肉,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