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數字智能型”交易所,上交所的數字化故事
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於黃浦江畔,是我國資本市場的起點。30年來,上交所已擁有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四大類證券交易品種,成為了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過去30年,上交所在改革中誕生,在發展中壯大,市場結構不斷優化,市場制度日益齊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如今,上交所已在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被賦予了更多使命和更大責任。
從全球範圍看,科技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資本市場發展變革的關鍵力量。上交所堅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立足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實際,不斷優化監管與服務方式,充分發揮市場組織者、服務者、監管者的作用。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為牽引,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關鍵位置,努力實現主板、科創板“雙輪驅動”,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回到自身,上交所提出建設“創新包容型、綜合服務型、穩健合規型、綠色發展型、開放合作型、數字智能型”的世界領先交易所的目標。其中,“數字智能型”的發展目標,要求上交所積極擁抱新技術,大力推動交易所數字化轉型和行業數字化生態建設,並實現技術與業務協同發展。
1
數字經濟新格局下
上交所明確科技路線
過去幾年,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支撐下,數字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數字生產、製造業服務業數字化融合、數字化產業生態等領域,都有顯著提升。構建數字經濟已是我國如今發展的新格局,既能夠推進經濟高質量提升,帶動產業相互促進、深度融合,也能構築未來競爭新優勢。
上交所作為資本市場交易的樞紐節點,同時也是行業自律監管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字化轉型也迫在眉睫。
但與市場經營機構的定位不同,交易所開展數字化轉型必須面向國家的重大需求,面向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現實需要。上交所數字化轉型要打造“數字化交易所”,利用數字化思維理念對交易所科技治理機制、組織架構、業務流程、技術系統進行全方位、系統性重塑,整體推動交易所治理的動力變革、效率變革和質量變革,使得交易更安全穩定與靈活高效,業務與監管更加便捷智能,市場服務水平邁上新台階。
2021年5月,上交所正式發佈了“十四五”科技戰略規劃,2022年5月,結合《證券期貨業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十四五”發展規劃》,上交所對科技戰略規劃進行了更新修訂,整體框架也有所完善。
“十四五”期間,上交所科技發展將以建設科技領先的世界一流交易所為發展目標,堅持穩中求進,通過打造“1+9”科技戰略框架,構築上交所“十四五”科技發展的新“四梁八柱”,以更好的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促進交易所高質量發展,支撐交易所以及行業的科技改革創新。其中,“1”是指堅守安全運行底線,“9”則與上交所目前制定的“5+3+1”技術總框架互相對應,涵蓋了交易所科技發展的2條主線任務及3大底座、3項科技治理能力和集團化的全生命週期IT管理體系。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擺在上交所面前,要解決的緊迫性需求有幾個:
第一是系統升級。上交所現行的核心交易系統自2009年上線,已平穩運行11年。新形勢要求核心系統在保障穩定運行以及滿足業務創新的情況下平穩升級。
第二是加強數據運營能力。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充分發揮數據價值,降低人工操作的風險,並提高服務響應的能力和業務效率。
第三是面向數字化的業務創新,本身就是向數字化要業務效率。而伴隨着國家金融安全和監管要求,上交所也需要快速向更可靠更安全的產品進行切換,且同時保證業務的連續性不受影響。
2
攜手華為,探索數字化交易所的方向
首先,未來系統的持續升級,勢必是沿着一條數字化能力的主線,那麼在數字化合作夥伴的選擇上,正確的選擇可以事半功倍。
2018年9月上交所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交易所及證券行業的應用和推進、未來技術趨勢研究等方面展開合作:建設雲計算數據中心與大數據平台,推進虛擬化辦公、開發測試雲、竹園等辦公大樓信息化建設等工作,探索5G領域、芯片、人工智能、行業雲服務等新技術和新業務模式創新。雙方對上交所的數字化需求和發展路徑,進行了共同探索和研究,並於2020年初開始逐步針對業務痛點,推動具體工作的落地。
其次,數據運營能力的提升有賴於大數據平台的建設。為此,上交所正充分運用前沿技術有序推進大數據平台和新監察系統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就包括了交易和監察合一的需求,由於在一些資本交易行為中,會隱藏着一些違規操作或者違法行為,過去缺乏大數據運營的情況下,往往都是在交易完成後才發現問題。而通過大數據平台建設,利用大數據分析,可以做到提前預警,預先解決問題。
華為為上交所搭建了大數據及數據倉庫平台,幫助上交所進一步提升了智能監察和風控的能力。作為服務於上市公司的交易平台,該大數據平台也可以看做是上交所構建的數據中台的底座。
第三,上交所的數字化轉型的首要原則是堅守安全底線,因此日常辦公系統的升級替換是緊迫需求。但系統遷移會有長時間的窗口期,在系統並行的過程中,一些場景新系統可能會無法覆蓋,影響辦公的效率。而桌面雲則是解決這一痛點的最直接解決方案。
華為桌面雲已適配了國內主流的OA系統、郵箱、瀏覽器,可以對原有系統的桌面完全替換,相比於國內很多的桌面雲,華為桌面雲可以做到完全“無感”替換。另一方面,桌面雲本身具備了簡化運維的特性,也幫助上交所減少了人工運維的時間。截至目前,華為為上交所提供桌面雲服務規模已超過5000端。
從合作的淵源上看,華為一直都是上交所硬件基礎設施的供應商,長期穩定的服務為雙方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
未來雙方還將在G4交易系統建設、私有云建設等方面攜手共進,雙方也將共建聯合實驗室,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共同探索數字化交易所的建設方向。
3
將數字化戰略“前置”
上交所數字化的意義與啓示
隨着數字化轉型的全面和深化建設,上交所切實提高了對資本市場監管與服務的效能,加快重構市場競合格局,深刻改變了行業生態,也已成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在證監會的領導下,上交所在提高信息技術安全、加強數字賦能監管、促進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推進行業技術共享共建共治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
從上交所的數字化轉型當中,我們也可以總結出其為中國資本市場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啓示。
第一,能夠用完善的數字化願景,驅動整個企業邁向數字化。上交所一直強調要堅持與時俱進、敢於創新、勇於開拓。因此才有了對“數字智能型”的方向指引。
第二,自上而下,建立正確的數字化認識,充分認識數字化的現狀和發展的問題。理解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選擇華為這樣合適的數字化合作夥伴,能夠更快的解決問題。
第三,擁有清晰的數字化思維,能夠對業務發展的方向,用數字化語言進行解讀,抽絲剝繭,將業務發展與數字化發展同步,從細節處做起,積小勝為大勝。
第四,善用數字化工具,無論是對大數據平台的使用,還是對華為桌面雲的部署,都是通過數字化工具針對現有的業務痛點,針對性實施的典型。
對於上交所而言,邁出的每一步,都讓其面向數字化交易所的未來,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