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大量研發藥企對實驗猴的需求增多,而昭衍新藥不但“買猴”更是不惜高溢價“買猴廠”。分析箇中緣由,除了昭衍新藥對外所稱自用保供外,猴子對應公允價值的不斷攀升,似乎是另一個解答。
CRO行業“一猴難求”的景象持續發酵。
5月以來,CRO明星股昭衍新藥股價一路上行,截至發稿,收報115.77元每股,與5月最低點相比,增幅近25%。
消息面上,因重金收購兩家養猴企業,昭衍新藥一度被外界戲稱為“猴茅”,成為本輪“猴荒”中的最大贏家。
對於此次10倍溢價收購實驗猴養殖企業,昭衍新藥表示,“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使用,更加長遠的考慮是支撐現有的臨牀前業務。”儘管昭衍新藥對外表示此舉並非“囤貨居奇”,但外界的關注與對其高溢價的質疑依舊接踵而來。
進一步穿透昭衍新藥2021年報以及2022年一季報,一個名為“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暗線逐漸浮出水面。
高溢價耗資18億的收購值嗎?
6月6日,昭衍新藥發佈公告稱,公司收購的英茂生物所持有的2萬隻實驗猴資產也將逐漸劃歸至昭衍新藥名下。
4月底,昭衍新藥就發佈公告稱擬分別以8.30億元和9.75億元收購雲南英茂生物和廣西瑋美生物,近期公司公告目前已完成雲南英茂生物的工商變更、正式實現並表。
而被昭衍新藥收購的兩家公司,主營業務均為實驗室模型動物繁育和銷售,此前均為昭衍新藥的實驗動物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為恆河猴、食蟹猴、獼猴等實驗猴。
作為昭衍新藥的供應商,這兩家“猴廠”來頭也並不小。環球老虎財經通過企查查APP獲知,英茂生物和瑋美生物背後的大股東分別為雲南英茂集團和雲南官房建築集團,雖兩家公司未有直接的股權關聯,但總經理均為扈宇,成立時間均在2006年前後、相差只有三個月,如今又同時被出售,顯然關係匪淺。
同時,根據英茂集團官網信息顯示,其已通過了國際AAALAC認證,向國內外生命科學實驗機構提供標準化靈長類實驗動物,在靈長類實驗動物的飼養管理、疾病防治、檢疫技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而此番兩家公司被昭衍新藥相中後,昭衍新藥更是不惜高溢價將其收入囊中。
此前公告顯示,截至評估基準日2021年12月31日,瑋美生物淨資產賬面價值1.37億元,評估價值8.97億元,增值7.59億元,增值率553.12%;英茂生物淨資產賬面價值6401萬元,評估價值7.52億元,增值6.88億元,增值率1075.36%。
由此可知,昭衍新藥在收購瑋美生物時,收購價格比評估價值高出8.71%,而英茂生物收購價格比評估價值高10.26%,但基於國內實驗猴“供不應求”的局面上來看,從此次昭衍新藥收購價格雖相對高溢價,但也着實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2022年一季度,昭衍新藥預付款項金額激增至2.61億元,遠遠超過以往幾千萬元的水平。據公司對投資者的回覆,預付款項增加較多主要是基於目前市場供需緊張情況提前增加原材料儲備,這裏的原材料很可能是實驗模型——猴。
而據收購公告,收購標的存貨和生物性資產評估增值率較高的原因為,近幾年醫藥研發機構創新藥物研發投入不斷增大,實驗模型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市場供給不足,市場價格大幅上漲。
此種背景下,為搶佔實驗模型資源公司將付出超高的溢價和成本,標的估值遠超自有生物資產估值恰恰説明了這一點。
“買猴”不如養猴?
作為醫藥圈的風雲人物,馮宇霞和周志文夫婦成功手握昭衍新藥和舒泰神兩家上市,且夫婦二人的醫藥專業背景及前瞻性佈局一直被大眾知曉。
作為臨牀試驗中的“一次性用品”,實驗用猴的不可重複性進一步加高臨牀前實驗成本和需求量。
據媒體報道,早在2020年,昭衍新藥在廣西購買猴量為2932只,2021年,其購買量直接翻倍,達到5986只,不過即便如此,據昭衍新藥2021年年報,其營業成本同比上漲48.65%,主要原因仍是動物採購價格上漲。
而意識到這點的昭衍新藥此次大手筆巨資收購行為一度被市場質疑,昭衍新藥似乎頗有“囤猴”的意味,猴價上漲,“囤猴”確實是穩賺不賠的舉措。
根據昭衍新藥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期末實驗用猴公允價值達7410萬元,較期初增長281.6%,數據可見實驗猴保有量不容小覷。
(截圖來自2021年財報)
而昭衍新藥表示,“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使用,更加長遠的考慮是支撐現有的臨牀前業務”。同時,昭衍新藥否認了“囤猴”的説法,“我們不是市場所説的’囤猴’,這種説法是不對的,我們主要是滿足自己的使用,是從整體產業鏈來考慮的”。
而從昭衍新藥的財報數據來看,公司確實大部分猴子用來“滿足自己的使用”。不過,透過財報還可以發現另一個事實,對於昭衍新藥而言,到手的猴子同時也是其利潤增厚的重要籌碼。
從昭衍新藥的生物資產分佈來看,主要產品為實驗猴和實驗鼠,其中從期末餘額佔比來看,實驗猴佔據昭衍新藥超99%的生物資產份額,換句話説昭衍新藥的主要生物資產即實驗猴。
(截圖來自2022年一季報)
環球老虎財經從昭衍新藥2022年一季度財報數據中顯示,公司單季度生物資產價值變動已實現部分高達1911萬元。
換句話説,昭衍新藥在2022年一季度或通過賣猴子就實現了近2000萬的利潤。而當下昭衍新藥猴子庫存充盈,除去大部分自用實驗用猴,靠“賣猴”也將給昭衍新藥帶來一筆客觀的增量。
此外2022年一季度,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比增長3745萬元,佔當期營業利潤同比增量3203萬元的比例高達116.92%。
這也就意味着,昭衍新藥2021年一半以上的營業利潤增量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等貢獻;2022年一季度,若將該因素剔除,公司利潤增速將轉為負值。
若當下猴子價格居高不下,或進一步走高,昭衍新藥手中猴子的公允價值勢必會進一步走高。
昭衍新藥的操作並非孤例,當下的CRO行業,買猴行為已然成風。
猴價漲超10倍,CRO企業集體買猴
十年猴價漲超20倍,CRO企業集體買猴
隨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中美都在加緊疫苗研究,實驗猴隨之成了一種緊缺資源。而實驗猴缺失可能會延長新藥上市時間,最大的影響是研發成本變高,研發週期變長。
今年3月財政部網站發佈的《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實驗用食蟹猴採購項目中標公告》顯示,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採購食蟹猴數量為30只,成交金額為366萬元,每隻食蟹猴單價高達12.2萬元。
而此前報道顯示2017年時,食蟹猴的價格還維持在1.38萬元/只左右。如此算來近5年,食蟹猴的價格漲了約八倍。而這個價格在2014年昭衍新藥招股書中提到,食蟹猴的單價僅為6567元/只。
近兩年,食蟹猴的價格更是火速躥升,從2020年9月的4.2萬元/只漲到了超10萬元/只。相關媒體報道,其單價更是漲到16萬元/只,且一猴難求。
近年來,國內市場食蟹猴價格的攀升也直接影響了這些企業的成本。據瞭解,一個新藥項目研發過程中,其實驗用猴的用量一般在60只左右,由於食蟹猴的價格的持續上漲,在近期發佈的2021年年報中,國內多家CRO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
作為國內CRO龍頭企業,昭衍新藥主要提供非臨牀研究服務,而公司實驗動物成本和飼養成本佔臨牀前研究服務業務成本的比例為21.91%、17.92%。“囤猴”也就是為了緩解原材料壓力。
隨之而來的“搶猴就是搶客户訂單”,這已成為行業內的共識。
作為龍頭企業,藥明康德在2019年11月,其子公司以8.04億元的價格,收購蘇州康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包括其下屬的全資控股子公司廣東春盛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廣州春盛生物研究有限公司。
據國金證券2020年1月發佈的研報,廣東春盛食蟹猴飼養規模達2萬餘頭。 預計本次收購完成後,藥明康德將成為國內食蟹猴飼養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近年6月,同為CRO企業的康龍化成也以1.1億元對價獲得肇慶創藥50.01%控股權,而肇慶創藥則是一家有18年實驗動物飼養歷史,經營馴養、繁殖獼猴和食蟹猴的企業。
據瞭解,國內的實驗用猴主要從本土猴場中獲取,因此也有市場分析稱,隨着疫情影響的進一步降低,國內實驗用猴供不應求的情況或能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