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醬油第一股”還有救嗎?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子彈財經”(ID:wwwhygc),作者:許芸,編輯:蛋總,36氪經授權發佈。

在“龜速”發展多年後,加加食品終於急了。

近年來,在多個場合,加加食品創始人、實控人楊振多次提及迴歸醬油主業,並制定了相應的營銷及產品戰略,他的“野心”是將原釀造醬油打造成中國醬油行業的“茅台”。

急着迴歸主業、進行戰略轉型和產品升級背後,是加加食品內外交困的處境。

在公司內部,家族企業氣息濃厚,高層變動頻繁,控股股東、實控人違規操縱上市公司為自己的投資擔保,投資者擔憂公司為“家天下”。

而在外部,以“中國醬油第一股”之姿登陸A股市場的加加食品,卻沒有抓住上市和餐飲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市佔率被龍頭老大海天味業遠遠甩開,利潤甚至被曾經的“小弟”千禾味業趕超。

2020年,加加食品實現營收20.7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6億元。這一業績,與9年前相比進步並不大。

如今,實控人楊振終於醒悟,但其已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所持加加食品股權也已全部被凍結,違規擔保的官司仍未徹底解決,這些情況都給公司的發展帶來諸多變數。

在競爭激烈的調味品市場裏,加加食品還有翻身機會嗎?

1、跑不動的業績

4月28日晚間,加加食品交出了2020年的“成績單”。

目前,加加食品主要從事醬油、植物油、食醋、雞精、蠔油等產品的生產及銷售,“加加”醬油和“盤中餐”食用植物油是公司的核心產品,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的80%。

2020年,加加食品營收為20.73億元,同比增長1.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6億元,同比增長8.47%。在疫情影響下,業績仍然處於增長狀態,難得但難言優秀。

客觀來看,與同是上市公司的競爭對手海天味業、千禾味業、中炬高新進行橫向對比,加加食品的業績和增速都遜色不少。

在2020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收227.92億元,同比增長15.1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4.03億元,同比增長19.61%。而旗下擁有廚邦、美味鮮品牌的中炬高新營收同比增長9.59%達到51.2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3.96%達到8.9億元。由此可見,這兩家公司不管在業績規模,還是增速上都遠甚於加加食品。

此外,曾經發展遠不及加加食品的“小弟”千禾味業,也已逐步追趕上來。2020年,千禾味業營收同比增長24.95%達到16.93億元,與加加食品的差距已然不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速為3.81%達到2.06億元,利潤規模已超越加加食品。

事實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將時間跨度拉長不難發現,加加食品早已陷入成長緩慢的泥沼。

2012年1月,加加食品創始人、實控人楊振成功將加加食品推上了A股,這一上市時間,比醬油行業老大海天味業早了整整兩年,加加食品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醬油第一股”。

彼時,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的統計,按2010年度主要產品產量計算,加加食品在全國調味品行業和醬油行業均居第3位,前兩位是海天味業和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旗下有廚邦、美味鮮)。

上市以來,加加食品的業績數據可以用一個“穩”字來概括,但這樣的“穩”卻並非好事。

2011年,加加食品營業總收入達到16.8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58億元。2011-2020年,加加食品未曾出現過虧損,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最低時未下過1億元,但也沒有太大的發展,最高時沒超過1.8億元。

加加食品的成長性危機可見一斑。在這些年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之下,調味品市場的增長情況也有目共睹,但加加食品卻還在“原地踏步”。這不禁令人心生疑問:加加食品發生了什麼?為何在規模並不大的情況下早早停下了增長腳步?

2、難買到的產品

在2021年3月的一次投資者關係活動中,面對投資者關於公司“過去十年間發展比較平穩,……有哪些地方是做的不足的?”疑問,楊振答道:“我們已經找到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產品覆蓋率不夠,主要體現在渠道不夠、終端網點不夠、產品品項和規格不夠等。”

從銷售模式來看,目前,不管是加加食品還是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和千禾味業,收入都主要依賴於經銷模式。其中,加加食品經銷模式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更是高達99.08%。

從現有渠道來看,加加食品的銷售網絡覆蓋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四川、雲南、廣西等核心市場,同時以二、三線城市和縣、鄉(鎮)為重點市場,依託長沙、鄭州、閬中三大生產基地,輻射全國。

不過,與上市時相比,加加食品經銷商數量增長並不多。據加加食品招股書披露,彼時其已在全國各地發展了近1200家總經銷商。而據其2020年財報披露,加加食品經銷商數量全年增加73家,達到了1394家。 

(圖 / 加加食品2020年財報)

因為經銷商數量的增長緩慢,相應地,由經銷模式帶來的收入增長幅度也很微弱。加加食品2020年經銷模式帶來的收入為20.54億元,同比僅微增0.93%;直銷模式收入雖然實現了同比274.54%的增長,但只有1904.64萬元。可見拓展經銷商渠道對於加加食品發展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經銷商數量不多也使得在一些地區,加加食品的產品覆蓋率不及同行。

「子彈財經」注意到,在北京市朝陽區一些商超內的醬油調味品區域,海天品牌種類繁多,基本都佔據貨架最大的陳列區,且經常有促銷活動,反觀加加品牌產品往往只有寥寥幾款,在貨架上並不起眼。此外,李錦記、千禾、廚邦、六月鮮、魯花等也佔據了貨架不少空間。

在一家佔地兩層的京客隆超市內,各種品牌的醬油、醋產品擺滿了一整面牆的貨架,唯獨沒有加加產品的身影。最終,在該超市員工幫助下,「子彈財經」才在一個不起眼的小貨架上找到了加加的產品。

與鋪天蓋地鋪貨的海天不同,加加食品不止在陳列上不給力,產品種類同樣不多。其中,佔據收入大頭的醬油類產品主要有減鹽生抽、原釀造、麪條鮮、味極鮮、金標生抽等幾款。

在新品的推出上,加加食品節奏也比較緩慢。以其醬油大單品為例,麪條鮮在2009年即已推出,原釀造在2014年推出。為貼合如今“大健康”趨勢而推出的單品減鹽生抽,在2019年4月才面世,目前市場仍待進一步打開。

據前述超市員工回憶,2019年時該超市還有加加品牌的促銷員,且當時加加產品還在靠牆的調味品大貨架上,也進行過一些促銷活動。但後來,加加產品便逐漸為其它品牌“讓位”,從醬油品牌集中的大貨架上“退出”。

事實上,加加品牌陳列位少、產品難找的情形並非孤例。在投資者互動平台、各種社交平台,時有投資者、消費者抱怨加加產品在商超等線下渠道難以找到,陳列不足,推銷不夠。

(圖 / 關於加加產品難找到的部分發言)

對此現象,加加食品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子彈財經」:“我們的全國市場比較大,產品的分佈肯定也會不太一樣。今年,楊總(楊振)在一次投資者關係活動中,有表明今年會有相應的的銷售策略,即‘三定、三擴、三增’策略,主要做終端市場、終端網點的推廣,但(發展)需要一定時間。”

“今年肯定已經有相應的市場推廣策略了,楊總也會主抓這一塊業務。”該證券部工作人員進一步表示。

所謂“三定、三擴、三增”,即“定方向、定方案、定方法”“擴渠道、擴網點、擴經銷商”和“增品項、增規格、增動銷”。在“12345”產品戰略和“1+1”品牌戰略之外,楊振寄望於通過“三定、三擴、三增”和具體的營銷手段,配合整個公司完成戰略轉型和產品升級。

“過去我們是沒有做這個事情,終端網點的數量還處於創業初期階段的水平,現在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2021年,我們將從8個億元省份開始,擴大市場份額。”在終端網點的推廣上,楊振顯得信心十足。

3、反省的實控人

曾經風光一時的加加食品為何沒能抓住上市和餐飲產業發展的紅利,忽視經銷渠道擴張,發展止步不前?這可能要在實控人楊振身上找答案。

成立近25年的時間裏,加加食品的興衰與楊振緊密綁定。

1985年,23歲的楊振辭去教師公職下海經商,從事食品技術研究和食品生產銷售相關工作。在自學大量技術書籍及拜訪國內行業專家後,楊振於1996年8月在湖南省長沙市創辦了加加食品的前身加加醬業,進軍醬油行業。

當時,楊振意識到醬油所使用的傳統封閉式塑料瓶蓋在便利度和衞生方面多有不足,便對醬油瓶蓋進行了創新,首創了一種帶孔的醬油瓶蓋——打開醬油瓶外蓋後,直接拉開內蓋即可倒出醬油。

創業初期,加加食品通過高端定位、獨特設計及各種廣告推廣,甚至還拿下了央視兩個月的“標王”,得以快速打開市場,奠定了在行業裏的地位。

“企業上市後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2013年以來我個人投資套進去了,然後惡性循環,不斷地搞投資,沒有聚焦主業,所以錯過了發展時機,這個我責無旁貸。”2020年12月23日,在一次機構調研活動中楊振坦言。

如今官司纏身的楊振,並不吝嗇於分享自己失敗的投資歷程。

“公司上市以後,我借了4億元左右給幾個合作多年的上游企業發展,後面發現他們無償還能力,就共同尋求解決方案。他們將一些不良資產股權轉給了我,我控股後發現該公司除了高額銀行貸款,還有民間債務。為了將這些資產盤活,又投入大量費用做技改。期間進行了多次擔保融資,最後破產,導致債務都成了我個人的。”

不過,楊振強調,這與上市公司無關。另外,他指出,自己投資的企業還有辣妹子、顧大嫂、派仔食品等,都非常具有前景。

楊振愛投資的一面也體現在上市公司層面,然而,大多也並不成功。

2015年,加加食品投資5000萬元獲得雲廚電商51%股權,延伸在電商領域的佈局,但云廚電商虧損嚴重,相關股權在2017年12月被0元轉讓。2017年,加加食品還曾籌劃收購辣妹子食品100%股權,未能成行。

2018年,加加食品還籌劃了重大資產重組,擬“蛇吞象”跨界收購遠洋漁業企業金槍魚釣100%股權。該交易作價高達47.1億元,加加食品計劃以現金7億元加發行7.92億股的方式進行支付,但該交易在進行近兩年後以失敗告終。

在楊振個人投資面臨困境時,加加食品幾乎淪為了楊振的“提款機”。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8年前後,迫於外部債務壓力以及為向外部保理等機構融資或幫助加加食品控股股東湖南卓越對外借款提供質押等原因,楊振主導了多次加加食品的違規行為。

具體包括:違規佔用加加食品2400萬元轉給其指定的自然人劉某渝、將3000萬元轉給湖南卓越控制的派仔食品;加加食品違規為控股股東關聯方合計開具7.19億元商業承兑匯票;以加加食品的名義為湖南卓越對外借款提供合計金額2.95億元的擔保,等等。

此外,2020年5月,加加食品還曝出在2017年中為湖南卓越及其關聯方違規擔保,違規擔保本金餘額合計4.66億元。因為本次違規擔保,加加食品不僅部分銀行賬户被凍結,公司還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戴上“ST”帽。

如今,因違規擔保引起的法律糾紛仍未了結,今年5月12日將迎來新一次開庭。

而湖南卓越及楊振目前都已因個人債務糾紛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此外,湖南卓越以及楊振及其妻子肖賽平、兒子楊子江持有的共計4.87億股已被司法輪候凍結,佔加加食品截止2020年底總股數的42.29%。

由此可見,在加加食品上市後,由於實控人楊振過於注重投資而對主業缺乏重視,從而使企業錯失了消費升級大潮中的發展良機,只能原地踏步。

4、難擺脱家族企業的弊端

如今的加加食品,不禁令人想到另一家命運多舛的企業——曾名噪一時卻在忽視主業發展且多元化失利後,逐步走向衰敗的貴人鳥。

曾有“A股運動品牌第一股”之稱的貴人鳥,在上市後便圍繞體育產業展開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投資併購活動,曾經還擬以27億元跨界收購威康健身100%股權,震驚業界,後來該收購以失敗告終。貴人鳥也曾嘗試聚焦主業自救,但並不成功。

如今,貴人鳥創始人林天福已被限制高消費,公司訴訟纏身,被法院裁定重整,掙扎在退市邊緣。

與貴人鳥類似的是,加加食品也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且在重要崗位的任命上,存在家族企業“任人唯親”的典型問題。這或許也導致了在楊振偏離主業發展時,加加食品沒有敢於“放開手腳”的人去帶動公司向前發展。

自2006年起,楊振年僅19歲的兒子楊子江成為了加加食品的副董事長,此後還擔任總經理助理兼人力資源總監、營運中心總監等職,現任加加食品總經理助理。楊振的妻子肖賽平則歷任加加食品副董事長兼資產總監、董事等職,現任公司資產總監。

而楊振則一直是加加食品的核心管理者,歷任董事長、總經理職務,2019年11月,在楊振因違規事項被處罰兩個月後,加加食品管理層發生變更,楊振成為名譽董事長,並任長沙加加食品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

從近兩年加加食品管理層的變動來看,其仍未脱離家族式企業的弊端,重要的管理職位仍由楊振親屬擔任。

楊振不再擔任加加食品董事長、總經理之後,其堂兄、時年63歲的楊旭東被選舉為董事長並被聘任為總經理。不過,一個月後楊旭東便辭去了總經理職務,由李紅霞接任。2020年3月18日,楊旭東又辭去了董事長一職,任期僅4個月。

2020年8月3日,李紅霞也申請辭去了加加食品副董事長、總經理職務。不過,一個月後,李紅霞就被推選為加加食品董事長,但她在這個職位上也像是“短途旅行”——2021年2月25日,李紅霞辭去董事長、董事等職務,改為擔任董事長高級顧問。

最新消息顯示,3月15日,任加加食品總經理的周建文被推選為公司董事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楊振的外甥女婿。

實控人楊振與董事長兼總經理周建文關係密切,加上公司副總經理、董秘等職位的頻繁變動,這一系列事件引發了外界的關注——有人擔憂已有違規案例的加加食品內控制度無法保證公司透明度,同時也擔心楊振對公司決策施加影響。

“現任董事長經過董事會投票表決產生,符合相應的法律法規。在公司一些大的決策上面,也會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去執行。董事長(與實控人)雖然是親屬關係,但(公司決策)實際上還是有董事會在管控。”對於外界擔憂,加加食品證券部工作人員對「子彈財經」表示。

至於楊振目前在加加食品所負責的工作,該證券部工作人員介紹道:“因為他是名譽董事長、又是公司創始人,在公司的一些經營方面還是可以提一些建議和意見的,大的方向上,也可以給到具體的決策者一些建議。”

5、結語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加加食品因楊振而崛起,同樣因為楊振而陷入糾紛與爭議之中。

如今,在投資上吃夠苦頭、債務纏身的楊振,終於幡然醒悟,轉身聚焦加加食品的主業。但如今的調味品市場,參與者眾多,市場競爭極為激烈,2021年一個季度業績頂加加食品2020年全年收入的海天味業,估算自己在調味品市場的市場佔有率也只有約13-17%。

分散的市場也意味着既是加加食品的壓力,也是發展機會。但實控人違規事項頻出、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股權被司法凍結,加加食品還能贏得多少資本信任,還是未知數。加加食品想要崛起,註定難上加難。

*文中題圖及其他未署名配圖來自:「子彈財經」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