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收入大幅下降 全球奢侈品行業步入寒冬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財經

被寄予厚望的線上銷售未能挽回線下的損失,全球奢侈品行業和相關零售公司的業績預期都頗為悲觀。

貝恩諮詢公司的報告顯示,今年2月份整個奢侈品行業的損失可能達到300億到400億歐元(約合3076億元人民幣),這意味着行業收入將下降15%左右。

歐洲奢侈品巨頭的股價持續震盪,全球知名的奢侈品集團LVMH股價累計下跌6%,市值縮水至1637億歐元;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股價下跌4.86%,市值縮水至566億歐元。就連持續多年增長的愛馬仕的股價也下跌6%,市值縮水至630億歐元;卡地亞母公司歷峯集團股價累計下跌6.2%,市值縮水至260億瑞士法郎。

前有各大門店關店,後有生產基地停擺,再加上奢侈品企業相繼發出的“停產聲明”,種種跡象表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奢侈品行業已進入寒冬。

對於奢侈品企業來説,即便是頂尖的奢侈品牌也難以全價售出全部產品。那些賣不出去的產品,也就轉化成了庫存。但對於奢侈品品牌來説,處理過季商品尤其棘手:如今口味多變的時尚達人們不停地調整潮流走向,該把東西賣給誰?

《經濟學人》表示,通過打折來清理掉過季商品已是零售商們屢試不爽的招數。但有些奢侈品牌存在的理由就是彰顯“獨享”價值,靠降價來清空貨架只會讓它們掉價,這些品牌的通常做法是把上一季的服裝銷燬掉,而不是低價出售。2018年,英國奢侈品牌博柏利(Burberry)透露自己銷燬了價值3800萬美元的服飾——該公司聲稱銷燬是節省能源的一種方式。

《經濟學人》稱,奢侈品的售價可能會是生產成本的十倍,所以奢侈品集團並不願意減產,但如果貼出降價的標籤又會被認為是“庸俗”之舉。

經紀公司盛博的盧卡·索爾卡説:“打折銷售能賺到些錢,但也會損害品牌價值,所以必須要在兩者之間做好權衡。”

去年,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達(PRADA)就表示要終止所有門店的打折活動。其他奢侈品品牌則謹慎地做着“特賣”,以處理掉庫存。近些年來,這些庫存都被放在YOOX和Saksoff5th等網上打折銷售(不過這些品牌目前在網上全價銷售的機會比以前更多了)。

但是這也不足以清空那些庫存。分析師們稱,由於疫情導致人們的出遊計劃被迫取消,奢侈品的大量庫存更難被消化掉了。為了能夠有效清理庫存,越來越多的品牌把目光投向了工廠直銷店的户外購物中心。比如,比斯特購物村,離英國倫敦市中心只有一個小時車程,其店鋪裏各個品牌的商品售價通常為傳統商業街的70%。

貝恩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個人奢侈品銷售額約為2810億歐元,其中有370億歐元來自於此類實體折扣店。這個數字在過去五年內飆升了85%。但是索爾卡警告稱,利用工廠直銷店做清理庫存以外的任何事(如與更便宜的二線品牌放在一起售賣)都會永久地損害品牌的聲望,最好只在這些商店裏銷售有問題的款式和特殊尺碼商品。

《經濟學人》認為,有兩件事可能會拯救那些為了清理庫存而焦頭爛額的奢侈品品牌:第一是在線二手服裝的興起,而且將來會有許多實際上根本沒有穿過的“舊”衣服在二手在線平台上出售;第二是升級再造,即把未出售的衣服修剪、組合並重新上色,改造成新的款式。對於奢侈品來説,這兩種趨勢都不容錯過。(荻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