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見App獲悉,在6月10日舉行的“中國海上風電評價技術創新之路”線上研討會第Ⅱ季上,國家電投集團廣東公司總工程師張翼表示,國家電投各二級單位已經跟集團公司簽訂“軍令狀”,確保已經投資的海上風電項目能在補貼截止期限內併網。
新能源行業一直承擔着去補貼的巨大壓力。其中,對補貼最迫切是距離平價尚遠的海上風電行業,當前正處於如火如荼的搶裝中。
2020年1月23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緊急聯合下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明確從2022年開始,中央財政不再對新建海上風電項目進行補貼。
此前,主管部門在2018年5月和2019年5月發佈的兩份文件,分別引發了海上風電行業在2018年底的“搶核准”和2019年下半年的“搶裝潮”。
海上風電去補貼時間表在持續半年多的搶裝潮上又緊推了一把。2021年底建成併網成了爭取國家補貼的最後期限。面對緊張的局勢,各大風電開發商及行業全產業鏈都在竭盡所能搶時間。
而關於風電補貼窗口期的延期,已基本無望。多位行業人士對能見表示,因疫情影響,經濟壓力增大,國家財政很難拿出錢來補貼新能源,財政部已否決了除武漢地區之外2019年風電競價項目的延期申請。
此外,關於各省是否接棒地補的問題,各省尚未有明確政策出台。只有上海市明確對近海風電進行獎勵,標準為0.1元/千瓦時。
根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累計核准的海上風電項目約4000萬千瓦,各省在建海上風電容量約2000萬千瓦,而國內整機商的海上風機交付能力不超過1000萬千瓦。行業普遍認為至少800萬千萬的海上風電項目不能在最後期限內併網,最後搶不到補貼。
國家電投集團廣東公司總工程師張翼表示,國家電投集團內部已經對所有海上風電項目進行重新梳理排序,對於確定無法在補貼期限內併網的項目,堅決放棄。畢竟沒有補貼的項目“併網就賠錢,會一直賠一輩子”。
國家電投各二級單位已經跟集團公司簽訂了“軍令狀”,確保已經投資的海上風電項目能在補貼截止期限內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