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抓當前、打基礎、利長遠,更加專注於穩就業保民生,更加專注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專注於推動高質量發展。”6月6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開幕,當天發佈的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展望了2020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主要工作。報告提出,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仍在持續。要做最壞打算,做最充分準備,用最有力工作,爭取最好結果。到底廣州市應該如何應對挑戰和機遇?如何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如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
李奇霖認為,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時代背景下,廣州迎來了新的政策機遇期。把握機遇,正確處理好經濟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讓千年商都出彩出新,對廣州而言具有深遠意義。
談機遇
大灣區協同發展是面對挑戰的底氣
南方日報:6月6日上午,廣州市在報告中指出,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國內疫情影響仍在持續。我們要做最壞打算,做最充分準備,用最有力工作,爭取最好結果。作為廣州本土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你如何看待廣州目前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李奇霖:疫情的全球化擴散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極大的衝擊,貿易保護主義也在抬頭。國際經濟下行、外貿環境惡化無疑會使得外貿依賴度較高的廣州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一方面,廣州現在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外部環境也不斷惡化。但另一方面,廣州作為改革開放後的經濟先行城市,依舊具有地理位置優越、產業結構完善、市場化水平高、科研基礎較為紮實等優勢,此外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升級為國家發展戰略,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也迎來了新的政策發展機遇。
南方日報:今年廣州市沒有提出今年的經濟增速具體目標,強調三個“更加專注”,“六穩”“六保”在主要工作中排在首位。那麼廣州市應對上述挑戰的底氣在哪裏?
李奇霖:廣州面對挑戰的底氣,首先是粵港澳協同發展下的政策紅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全面增強廣州作為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的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將廣州建設成國際大都市。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核心城市之一,隨着大灣區建設,可以通過與大灣區內部各個城市之間的合作,例如與深圳發揮“雙核聯動”作用,提高自己的經濟增長潛力,同時藉由粵港澳大灣區,廣州能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其次,是優越的區位條件。廣州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也是華南地區海陸空交通中心。優越的地理條件,完善的交通設施是此前廣州能夠成為對外開放橋頭堡的原因,這也是此後廣州經濟發展的基礎。
第三,優越的營商環境。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廣州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道路上也一直走在最前方。隨着廣州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廣州企業經營環境明顯改善。
談舉措
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是破局的關鍵
南方日報:廣州市表示2020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主要工作,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那麼廣州應該如何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李奇霖:首先,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有序引導傳統產業外遷、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是廣州破局的關鍵,也是廣州迎接更好未來的底氣。在這方面,可以合理引導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應當認識到,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陣痛期是不可避免的,但合理引導傳統制造業外遷,能夠為引入現代化製造業企業騰出空間。此外是運用新技術、新工藝等加大對傳統制造業的改造力度。以廣州傳統的輕紡工業為例,廣州可以運用新技術研發新材料如發展高密織物、高檔彈力織物等,可憑藉原有優勢加大品牌培育,開拓品牌供應鏈和價值鏈等。與此同時,應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在現代製造業上的合作等。
其次,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建議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大區域協同創新合作。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積極實現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積極引導企業加大在研發領域的投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第三,打造國際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完善不同交通方式的互聯互通,更好地發揮各類交通方式的作用。
第四,建設國際商貿中心。首先,建設“一帶一路”核心樞紐城市;其次,完善外貿經營環境,提高口岸的保障服務能力;第三,鼓勵“跨境電商”的發展。
最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廣州政府一直在不斷優化當地的營商環境,目前廣州營商環境在全國位居前列,但目前廣州的營商環境距離國際大都市還有差距。廣州需要簡政放權,優化企業經營環境;全面深化推進“互聯網 政務服務”;減税降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加強法治環境建設;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談金融
補短板、發展細分行業提升金融競爭力
南方日報:6月6日,廣州市在報告中介紹了2020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主要工作。在金融方面,報告指出,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和金融科技。下階段,廣州應該如何藉助自身特有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
李奇霖:廣州近年來一直在謀求增加金融機構數量、增強金融機構實力。與此同時,也在打造有利於金融業集聚且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為實現金融業更大發展,彌補金融短板,廣州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同時發展有潛力、有特色的金融細分行業,逐步提升金融競爭力。
首先,廣州需要明確自身定位。廣州應定位於區域性金融中心,發展自身有優勢的金融行業,走特色化金融之路。一是爭取發展特色金融產業,如綠色金融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廣州也正在建設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二是搭建各類相關金融市場平台,廣州還可以進一步建設如股權交易市場平台、區域的知識產權交易平台等金融服務平台。三是發展科技金融、財富管理等業務。四是還可以發展相關中間服務業,比如會計、法律、信用、金融信息服務等。
其次,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鼓勵企業上市。在發展金融業的同時,還應加快優質企業上市,培育一批上市公司。
第三,探索綠色金融發展模式。廣州可以通過探索綠色金融模式,藉此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在金融業積蓄力量,加快實現其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標。首先,為了加快廣州的綠色金融發展,建議通過財政補貼、税收減免等方式不斷加強綠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發展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其次,金融機構在設計金融產品時要綜合考慮綠色產業的發展規律,在資金來源方面要有所甄別,投入看中產業發展前景,又能承擔一定風險的中長線資金。然後,建立健全市場導向的淘汰機制。主管部門要協助金融機構對於投入資金風險加以評估,儘早減低損失,避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第四,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現代金融業對科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是現階段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廣州政府應大力支持本地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出台專門的金融科技扶持政策。比如政府可通過加大對金融科技企業的財政資金支持,來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還可以通過定期組織金融監管機構、金融科技企業等到金融科技較為先進的地區學習先進經驗。與此同時,引進金融科技專業人才、金融科技企業等對於發展金融科技產業都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
南方日報記者 黎華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