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金鑫的連續注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二級市場。開年至今,紫光學大上漲42.67%。然而,與資本市場的火熱截然不同,紫光學大一季度的業績跌至冰點。
疫情突如其來,對教育各賽道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以K12線下一對一輔導為主業的學大教育,受到的影響尤為強烈。在此背景下,極度依賴子公司學大教育(2019年營收佔比近99%)的紫光學大將何去何從?
三年業績冰點,紫光學大全年業績承壓
2020年一季度,紫光學大實現營收6.0億元,同比下降20.94%;淨虧損1603.43萬元,同比下降735.07%;扣非後淨虧損3269.96萬元,虧損擴大3739.8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03億元,同比下降60.81%。創近三年最差單季度業績表現。
從以往的業績報告看,紫光學大一季度對全年的業績貢獻僅次於第二季度。疫情期間丟失的業績能否在後續季度中補回來尚未可知。
紫光學大在2019年報中指出,受疫情影響,學大教育線下教學處於停滯狀態。同時,運營成本相對剛性,對當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針對此次疫情,紫光學大表示,公司於2019年開拓和佈局了在線教育業務,推出在線一對一、在線班組、學科訓練營等課程。降低疫情對公司的業務和未來發展的影響。
近年來,學大教育也曾大力推廣線上教育。2019年,推出雙螺旋模式,大力發展在線教育,然而收效並不顯著。2019年財報,學大主營的一對一輔導營收佔比達74.26%,在線部分營收佔比僅為1.3%左右。
如此小的業務體量,恐怕很難承載疫情期間的上課壓力。在疫情期間的剛性教育需求下,又有多少學員會流失?後疫情時代,線下學員會恢復到什麼程度,需要多長時間迴歸正軌?將會成為擺在學大教育面前的一大問題。
即便線下業務迴歸正常,紫光學大發展也一直趨於平緩,增長速度有限。從營收來看,近三年間,紫光學大每年的增長幅度穩定在8000萬至1億元之間。但從規模來看,連續三年間漲幅有限。截至2019年末,旗下學大教育擁有581個教學點,覆蓋了全國30個省,116個城市。而在2015年3月31日,學大教育即擁有482個教學點。4年多的時間裏,教學點總量僅增長了99個。
導致近幾年增速緩慢的重要因素在於,學大教育為保住紫光學大上市公司身份犧牲了增長速度。2015年,學大教育迴歸A股,揹負了私有化所帶來的巨大債務壓力。此後,紫光學大連續兩年業績為負而被帶帽。雙重夾擊之下,近些年,學大教育走的艱難而緩慢。
金鑫也曾表示,為了幫助上市公司摘帽,學大教育犧牲了一部分的增長速度。然而如今已經摘帽兩年,學大教育依然未能交上一份亮眼的答卷。面對國內在線教育高速發展,許多教育行業的後進,都已經將學大教育遠遠甩在身後。
迴歸A股揹負鉅額債務,學大能否重見曙光?
學大教育2010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2015年迴歸A股。但這條 “回家”路格外的曲折,讓學大教育一蹶不振。
銀潤投資通過籌集現金快速完成學大教育私有化。與此同時,銀潤投資以19.13元的價格向不超過10個發行對象開啓55億元定向增發,如果一切順利,學大的創始團隊、股東,將進入到上市公司成為它的股東。
但是2015年夏天資本市場開始劇烈震盪,對第二步的定向增發產生了一定影響,經過數次的努力未果之後,紫光學大終止了定增方案。
定增失敗,23.5億的高昂的債務,讓上市公司寸步難行。學大教育每年的淨利潤均在1億元上下浮動,而其中8000萬用於償還私有化所帶來的債務利息,再刨除掉必要的成本,基本上所剩無幾。一定程度上,這也鎖死了學大教育謀求發展的可能。
為了解決債務問題,紫光學大曾先後兩次嘗試置出學大教育。2017年10月,紫光學大擬收購軟通動力全部股權;同時,擬出售Xueda Education Group 及北京學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瑞聚實業有限公司全部股權。2018年1月重組被終止,學大教育第一次賣身失敗。
8個月後,紫光學大再次籌劃出售學大教育,擬賣殼給天山鋁業。此次交易若能完成,學大教育將交易給天津安特,交易價款用於償還學大教育私有化債務。然而進入2019年,紫光學大宣佈交易失敗。
尋求買家的同時,紫光學大也在積極還債。2019年,紫光學大償還2.7億元,但是償債壓力依然很大。根據最新公告顯示,其與控股股東紫光卓遠的借款展期到2021年5月23日,貸款利率保持為4.35%/年。截至4月17日,紫光卓遠對上市公司借款未償還本金金額為15.45億元。
管理層的人事變動也許意味着,紫光學大正在試圖改變現有困境。5月中旬,紫光學大發布公告,董事喬志城辭職。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喬志城曾歷任紫光學大董事、董事長。截至目前,他還是紫光系多家公司高管。
5月18日晚,紫光學大再發公告稱,補選學大教育創始人金鑫成為紫光學大第九屆非獨立董事,同時聘任其為紫光學大新任總經理。
金鑫曾在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間擔任紫光學大董事、副董事長、總裁職務。兜兜轉轉,離開董事會三年多後,金鑫的再次迴歸,無論是對於紫光學大,還是學大教育,似乎意味着改變的發生。
從2019年末開始,金鑫持續加碼注資紫光學大,直至成為新晉第一大股東。從外界來看,金鑫對上市公司的持續加註,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和上市公司的綁定,紫光學大想要再通過拋售學大教育資產來償還債務已經不太可能。
另一方面,2020年2月,《再融資規則》落地。定增對象上限提升到35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的鎖定期由36個月調整到18個月。同時,非公開發行股票規模由原定的20%調整至30%。
根據紫光學大目前44.37元/股的股價來看,定增30%所得金額大概在13億左右,相對接近了債務本金。對於紫光學大而言,似乎迎來了還清債務的曙光?
然而,考慮到十幾億的債務,疫情的負面衝擊,紫光學大接下來將會怎麼走,還要靜待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