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PMI較4月回落0.2%,而且連續2個月低於前值,很容易被認為經濟重新下行,但實際並非如此。
在本文中,將對通常情況下PMI的分析邏輯進行闡釋,同時論述疫情衝擊下PMI解讀方式的變化。
除內需回升加快、外需仍然疲弱、工業品價格回升較快等市場共識之外,我們與市場不同的幾個觀點如下:
1、PMI生產指標回落並不代表生產回落、經濟增速回落。4月PMI生產指數低於3月,而4月工業增加值顯著高於3月,5月和4月相比也會是類似的情況,這與疫情衝擊下的PMI生產解讀方式有關。
2、PMI指數回落,與PMI配送時間指數(反向指標)上升、原材料庫存下降有關,這兩項貢獻了PMI指數0.2%的降幅;但事實上,在疫情衝擊下,PMI配送時間指數上升、原材料庫存下降應當表明經濟回升,這導致PMI指數回落和經濟向好出現背離。
3、5月PMI就業指標實際很好,很多人因為PMI就業低於50或者較前值下滑就認為5月的就業不好,但事實並非如此。5月PMI就業49.4顯著高於歷史均值中樞的48.35,也顯著高於2019年的均值47.24,甚至5月PMI就業讀數是2017年4月以來的第三高讀數。
4、以往PMI製造業更為重要,當前更需要關注PMI非製造業,因為一方面建築業反應的基建、地產是經濟回升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服務業反應全面的經濟情況,特別是復工難的部門。
5、服務業指數偏低,但服務業訂單、活動預期處於歷史高位,表明服務業並非需求不足,而是供應恢復滯後。
6、應當對建築業PMI的超高景氣度給予重點關注,投資回升的速度和力度超出市場預期,與高頻指標反映的經濟快速回升一致。
PMI的通常解讀和疫情下的特殊性
5月官方PMI為50.6%,較上月回落0.2%。PMI無論從絕對值看,還是從環比變化看,似乎都不是很好,但是從分項數據看,並非如此。
首先要闡明,PMI指標的基本邏輯是,有多企業認為,本月比上月改善,按照規則,50代表認為改善和下滑的企業數相同,超過50的程度越高,代表認為改善的越多。
但實際使用時,還需要考慮各項數據的歷史中樞。以最為典型的PMI從業人員(下簡稱PMI就業)來講,2013年之後該指標中樞顯著下移,2013-2019年PMI就業的平均值在48.35,沒有任何一年的PMI就業指標高於50,從單個月來看,2013-2019年唯一一次達到50是2017年3月,其他所有月份,PMI就業均低於50,難道能説2013年以來,每個月的就業情況都在惡化嗎?這顯然與新增就業等其他就業指標相悖。
圖1 2013年以來,PMI從業人員均低於50,並不能代表就業持續收縮(5月PMI從業人員為49.4,仍然處於歷史高位)
所以通常情況下,對於PMI就業,更為合理的分析方法,不是將其與50對比,而是與歷史均值對比(例如2013-2019年PMI就業均值48.35),同時看指標的趨勢性變化方向。
從趨勢性變化看,可以明顯看到,2014-2015年PMI就業持續下行,而2016-2017年上半年持續上行,2017年中-2018年中維持高位,2018年下半年開始持續下行,至2019年中見底,PMI就業的趨勢與經濟走勢方向大體吻合,時點上略有差異,因此要重視的是趨勢,而不是絕對值。
從歷史上看,PMI趨勢實際與工業增加值趨勢是相符的,即PMI指標越大,工業增加值同比越高。這似乎與邏輯不符,因為PMI是個環比指標,只要高於50,那麼這個月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就應當高於上個月(不考慮基數),但實際並非如此。例如2014-2015年,所有月份的PMI生產均高於50,但是工業增加值是趨勢性下行的。工業增加值的趨勢性下行與PMI生產的趨勢性下行相符,而與是否高於50沒有關係,直到2015年下半年,PMI生產依然在50以上,但經濟顯然是在收縮的。
圖2 PMI生產幾乎總是高於50,但是並不代表生產較上月擴張;PMI生產的趨勢與工業增加值趨勢一致
疫情之後,PMI的解讀方法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為疫情是一個衝擊性事件,特別是全國性的停工導致出現異常點,之後的數據是圍繞異常點進行修復。這會導致的第一個問題是,疫情之後的數據容易偏高,因為與異常點相比,大部分企業相對其會有所改善,但是從絕對量和同比來講,實際還是下滑,典型例子是2020年3月PMI生產高達54.1,這在歷史上看是絕對高位,但是從工業增加值來看,3月僅為-1.1%,為歷史絕對低值。
進一步的複雜性還表現在,PMI對同比數據的指導性變差是要持續幾個月的。如前所述,通常情況下,PMI是否高於50不是關鍵,而趨勢變化是關鍵。但是,疫情對這一邏輯產生了改變,一個例子是,4月PMI生產較3月下行0.4,按照通常情況,4月的工業增加值應該弱於3月,但是事實是4月工業增加值3.9%,遠高於3月的-1.1%。這意味着,在疫情衝擊後,要看的反而是,PMI生產是否高於50了,而不是看變化趨勢,這是在衝擊之後幾個月會出現的特殊情況。
綜上所述,在通常情況下,我們要關注的是PMI及各分項與歷史中樞作為基準(而不是50作為基準)的比較,以大致判斷景氣程度,同時關注趨勢性變化(而不是比50高還是低),這種趨勢性變化與同比指標的趨勢性變化一致。
疫情衝擊會導致上述規律都被暫時打破,即2月是疫情衝擊導致“砸坑”,3月恢復導致容易很高,之後會在3月基礎上回落,但這種回落並不代表經濟回落,例如4月PMI低於3月,但是工業增加值遠高於3月。同樣的,5月PMI低於4月,但是仍然較高,也高於50,大概率表明5月工業增加值高於4月。
5月PMI的分項解讀
我們整體認為,5月PMI表現是不錯的。
第一,PMI生產指標維持高位,儘管PMI生產指標較4月繼續回落,但是大概率與4月較3月回落一樣,只要回落程度不是太大,且仍然處於歷史高位區間,則意味着5月工業增加值大概率高於4月。
第二,新訂單超預期恢復。3月PMI新訂單52顯然是由於2月低基數原因,之後4月新訂單僅為50.2,即使考慮類似PMI生產一樣的邏輯看,4月新訂單也偏弱。5月新訂單沒有較4月下滑,反而上升至50.9,表明需求的恢復速度加速,這是本次PMI中非常好的一個現象。
第三,原材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均顯著回落,意味着前期堆積的庫存正在被顯著消化。需要注意的是,原材料庫存是PMI指數的構成分項之一(生產、新訂單、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其他分項包括產成品庫存等並不對PMI指數有直接貢獻),按照PMI構成規則,原材料庫存分項指數越高,PMI指數會越高,因為通常情況下,原材料庫存高代表企業生產意願強,但當前庫存低可能表明的是需求強於生產。
一個佐證是,PMI原材料庫存通常與PMI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方向一致,而5月生產活動預期指數為歷史高位的57.9,與原材料庫存大幅下行並不一致,用企業預期悲觀解釋原材料庫存並不通順。
第四,PMI就業指標49.4,儘管連續2個月回落,但是高於歷史中樞的48.35,處於歷史高位區間。PMI就業與PMI生產類似,在2月衝擊低點之後,3月達到異常高點,之後回落,都不代表經濟回落,而是隻要仍然在歷史中樞之上,就代表仍然向好,只是向好的斜率下降。
第五,PMI配送時間指數上升至50.5,由於該指標是反向指標,對PMI指數造成拖累,但實際上反應的是經濟恢復。PMI配送時間指數的含義是,配送的速度比上個月快還是慢,PMI配送時間指數越高,表明配送的速度越快,配送的時間越短。那麼配送速度快好還是慢好?通常情況下,PMI配送時間指數越低(即配送速度慢,配送時間長),表明供貨商業務越繁忙,表明經濟越好。因此,PMI配送時間是個反向指標。在計算PMI指數時,需要用100-配送時間指數(注:不是配送時間指數乘以-1),再進行加權,PMI配送時間指數越高,會導致PMI指數越低,
從經濟走勢看,我們確實看到,2014-2015年配送時間指數增加,對應當時經濟下行,2016-2017年配送時間指數下降,對應當時經濟上行,2018-2019年配送時間指數上行,對應當時的經濟上行,表明這個指標通常確實是個反向指標,即PMI配送時間指數越高,表明經濟越差,PMI配送時間指數越低,表明經濟越好。
圖3通常情況下,PMI配送時間與經濟走勢負相關
那麼問題來了,疫情之後,配送時間的邏輯還一樣嗎?2月配送時間僅為32.1,為歷史最低水平,按照配送時間與經濟負相關的邏輯,應當對應經濟歷史最高水平,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在疫情下,由於交通不暢、物流停工,導致配送速度明顯變慢、配送時間指數顯著下降,這種配送變慢並非經濟好的表現(即不是由於業務太多難以配送),而是經濟停滯的表現(即配送工具停工了)。3-5月PMI配送時間持續上升,表明配送速度越來越快,表明交通、物流恢復正常,實際是經濟向好的表現。5月PMI配送時間較4月上行,對PMI指數構成了負貢獻,也就是拖累了PMI指數,而這種拖累並不與現實相符,事實上應當是表明交通、物流恢復,經濟恢復。
第六,新出口訂單仍然維持歷史絕對低位附近,表明出口非常悲觀。我們認為,4月中國出口同比高位確實有特殊原因,因此5月出口同比大概率較4月顯著下行,但能否有-20%左右的市場對下半年出口普遍預期仍有較大懸念,考慮其他國家5月出口數據反應的全球需求情況,以及國內對其他國家的替代,我們猜測5月出口同比可能在-10%左右。
第七,本次PMI最為亮眼的指標,是PMI建築業。PMI建築業連續3個月大幅回升,目前已經到60.8的歷史高位區間,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表明基建、地產產業鏈都遠好於市場預期。從PMI建築業訂單來看,同樣連續3個月大幅回升,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附近。PMI建築業就業指標也是連續3個月大幅回升,已經達到歷史最高值,表明建築業對就業的吸納程度非常好。
我們一直認為,2020年對經濟貢獻最大的一定是內需,特別是基建,因為2020年基建投資計劃肯定是隻增不減,而2-3月基建投資基本是停滯狀態,其投資要在之後月份進行彌補,會帶動之後的基建投資持續上行,儘管不可能重現09年那種超級高增速,但是達到2018年以來的最高增速是大概率事件,對經濟也起到正向拉動作用。
第八,服務業恢復速度偏慢,但服務業訂單處於歷史高位。儘管服務業PMI連續三個月回升,但是5月僅為52.3,依然低於歷史平均增速53左右,結合PMI服務業就業來看,服務業當前恢復並不好。但服務業有一項數據較為突出,即PMI服務業新訂單,連續兩個月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的51.7-51.9,這可能表明,服務業的需求已經恢復,但是服務業的企業受到衝擊較大,導致其供應的恢復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從服務業的活動預期來看,處於歷史絕對高位,表明服務業的信心也已經恢復,服務業生產恢復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圖4 PMI服務業新訂單指數已經達到歷史高位(注:為便於展示,圖中剔除了2020年2月的極低值)
第九,PMI原材料購進價格、出廠價格均大幅回升,表明PPI下行趨勢將被逆轉。從歷史上看,PMI原材料購進價格、出廠價格均與PPI環比高度相關,這兩項指標的大幅回升,意味着PPI環比較4月大幅改善,結合CRB指數看,5月PPI環比可能轉正。由於去年5月PPI環比基數較高,今年5月PPI同比可能略微下行,但是6-8月PPI同比將顯著改善,表明中國不存在“通縮”趨勢。
第十,PMI生產經營活動預期大幅回升至57.9,無論是從絕對值,還是從相對變化看,以及從歷史季節性規律看,5月企業預期都處於非常好的水平,這表明企業信心得到顯著增強。
綜合來看,5月PMI指數之所以環比下行,一方面與PMI生產、就業指標回落有關,但這種回落是疫情衝擊後“絕對低位-絕對高位-回落至相對高位”的正常回落,並不代表經濟重新下行;另一方面與原材料庫存下降、配送指標上升有關,而在疫情衝擊後的原材料庫存下降不一定表明經濟不好,配送指標上升則完全不能按照常規情況一樣反應經濟下行。
PMI建築業、PMI新訂單是本次PMI的亮點所在,表明基建、地產產業鏈在超市場預期擴張,需求的恢復也在顯著加速。
PMI服務業仍然偏弱,但是PMI服務業新訂單、活動預期很好,表明服務業尚未完全恢復,但是服務業的需求、服務業的信心已經恢復,服務業的恢復只是時間問題。
此次PMI中真正差的分項是PMI出口和進口,表明外需是真的不行,4月進出口超預期大概率是特殊因素所致,5月出口同比我們預期在-10%左右,但可能仍然好於市場普遍對下半年出口-20%左右的預期。
維持2020年經濟V型反轉判斷不變
政府工作報告之後,市場對下半年經濟的預期更加悲觀了,主要因為政策刺激力度弱於市場預期。我們的看法是:
一是當前的政策力度與2009年相比肯定是小的,但回到2009年的刺激力度毫無必要性。2009年刺激強度到了什麼程度?季度GDP同比12%左右。當前的需要的GDP下半年季度同比僅僅是6%左右,為何需要2009年的刺激力度?
二是2020年與2018-2019年的穩增長完全不同,2018-2019年是“去槓桿”背景下,市場自然出清的穩增長,是僅有寬貨幣政策,而沒有寬財政、寬信用的穩增長,導致其經濟下行時間非常漫長。2020年儘管政策力度遠低於2009年,但是方向確實也是寬財政、寬信用,直接作用於實體、內需,對經濟回升的促進作用要比2018-2019年單純的寬貨幣強得多。
三是政策層對經濟增長並不是放棄的態度,而只是不強求全年的經濟增速能夠回到6%左右,因為那需要二三四季度極高的經濟增速。政府工作報告實際隱含了經濟增長目標,從赤字率目標和新增就業目標與GDP實際增速的對應關係來看,政府對於全年的實際經濟增速預期是3-3.5%(這個數很多人都計算出來了),這意味着二至四季度GDP均值在5.8-6.4%(這個數很少有人計算)。從全年來看,這就是經濟的V型反轉:疫情衝擊導致異常低值,之後恢復至歷史正常中樞。
四是按照目前的政策,二至四季度GDP均值達到6%以上是完全可能的,主要原因在於:1、政府各部門投資增速目標都是隻增不減,一季度缺失的投資需要在二至四季度進行補足,同時部分部門增加全年投資計劃,按照基建投資增速全年計劃8-10%計算,二至四季度基建投資增速將達到12-14%,對GDP拉動接近2%。2、寬信用政策,本次報告刪除所有“去槓桿”相關表述,進入“階段性加槓桿”,這是本次政策方向的一大重要變化,也決定了經濟恢復速度會遠遠快於2018-2019年。
五是目前資本市場的主線是對“政策預期差”進行博弈,而沒有基於經濟增長的基本面進行定價。目前的股市、債市對下半年經濟增速回到6%左右完全沒有預期。我們認為目前的週期股已經具有絕對的配置價值,越跌越買是最佳策略,週期股的“估值修正”大概率在年內出現;債券市場“單邊牛市”已經結束,目前進入“震盪市”,而隨着國內經濟向好、海外疫情向好的趨勢越來越清晰,債券市場的長期壓力正在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