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養豬行業冰火兩重天,一邊“豬茅”牧原股份跳空高開近3%,另一邊800億市值新希望卻暴跌5%。在今年各種殺“茅”的背景下,作為龍頭的牧原股份自2月高點131元回撤了17%左右,而相較於同行業來説,其股價表現可以説很堅挺了,新希望、正邦科技從去年9月高點至今股價腰斬,温氏股份更是從2019年開始一路下滑。
“以量補價”鞏固業績
牧原股份股價表現堅挺的背後,與其業績表現不無關係。
就在昨日,牧原股份發佈2020年業績快報以及2021年Q1業績預告。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62.77億元,同比增長178.31%;歸母淨利潤同比上升348.97%至274.51億元。
相較於2020年業績已是實錘,Q1季度的業績更受市場關注。牧原股份一季度預計歸母淨利潤67億元-73億元,較上年同期41億元增長了62.17%-76.7%。其實這個業績不算很好,低於此前市場預期80-85億元,但在豬價持續下降的背景下,整個行業全線敗退,牧原股份能有這番業績已經不錯了。同期,新希望預計Q1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92.62%-88.94%至1.2億元-1.8億元;正邦科技則預計歸母淨利潤2.05億元-3.05億元,同比下降66%-77%。
對此,牧原股份表示,隨着國內生豬產能逐漸恢復,2021年一季度生豬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由於公司生豬養殖規模有所擴大,一季度銷售生豬772.0萬頭,較上年同期增長201.09%。簡單來説,就是公司通過“以量換價”的戰略取得一定成效。
(牧原股份Q1業績預告,來源:公司公告)
根據牧原3月生豬銷售簡報來看。公司3月份生豬售均價進一步下跌至23.21元/公斤,創下一年以來新低。但公司出欄量持續增長,公司3月份生豬出欄量達283.3萬頭,為2020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通過“以量補價”公司當期收入規模仍然保持增長態勢,實現銷售收入70.58億元,同比增長108.75%。
(牧原股份3月生豬銷售報告,來源:公司公告)
上市豬企成本管控是關鍵
近日,河南地區豬肉市場售價再回10元/斤以下的消息刷屏。春節後,國內生豬出欄價格降幅極為明顯。養豬數據中心顯示,本週之前,國內外三元生豬價格連降10周,一度跌破22元/公斤,生豬價格不斷創出年內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用於養殖飼料的大豆、玉米價格也開始反彈,對相關豬企的利潤空間也形成一定壓制。總的來説,在豬價下降以及飼料成本上升的趨勢下,豬企面臨這雙重夾擊,日子不是太好過。
那麼,為什麼牧原股份能夠脱圈?核心在於,成本管控。
今年豬價下降是市場的一個共識。低豬價的趨勢下,成本更高的養殖户們會被市場淘汰出局,這將是未來2-3年的市場常態。
牧原股份採用自繁自養的生產模式,包括生產飼料、種豬擴繁、仔豬養肥全過程一體化都是自己做,儘管在非洲豬瘟提高了一定的養殖成本,非洲豬瘟前公司商品豬完全成本約10-12.5元/公斤,非洲豬瘟後提升至13.1-14.4元/公斤,但牧原股份在整個養豬行業中成本仍是最低的。
(豬企成本變化,來源:開源證券)
同是採用自繁自養模式的新希望,則有6成左右是來自外購仔豬。一般來説,外購仔豬育肥成本會比自產仔豬成本高很多,2020年前三季度,新希望外購仔豬育肥成本29.7元/公斤,而自產仔豬成本大概為13.9元/公斤。所以,其養殖成本高於牧原股份。
從自繁自養和外購角度來看,自己產仔豬的上市公司仔畜成本只有400元/頭左右,需要去外購仔豬的成本在2000元/頭左右。從下圖可以看到,目前自繁自養生豬養殖利潤隨着豬價下降,降低至1000元/頭左右,而外購仔豬養殖利潤已跌破成本線。
也就是説,若3月份出售以外購仔豬育肥的商品豬,很可能已經出現虧損。
(自繁自養生豬養殖利潤元/頭來源:建信期貨研究中心)
(外購仔豬生豬養殖利潤元/頭來源:建信期貨研究中心)
相較於牧原和新希望的自繁自養模式,温氏股份的“公司+農户”的輕資產運營模式顯然更難達到“以量換價”的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牧原股份市場給予牧原股份估值會比温氏股份高出一倍多。牧原股份2018年市佔率為1.58%,2019年提升到1.9%;同期,温氏股份由3.2%提升到3.4%。照這個勢頭下去,牧原的優勢會逐漸放大,確實有可能超越温氏成為老大。
不過,站在當前時點來看,因非洲豬瘟而瘋狂了兩年的豬肉價格已經步入下跌態勢,本輪豬週期紅利也已漸行漸遠。即便是自繁自養模式下的上市豬企也難以完全抵消豬價下行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投資者應該更關注上市豬企對於成本的管控程度,這樣其業績及股價表現才有超預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