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汽協的數據,1月份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為204.5萬輛,較2020年1月同比增長26.8%,較2020年12月環比下跌13.9%。而根據乘聯會的數據,1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216.0萬輛,同比增長25.7%,環比下跌5.6%;而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則為208.8萬輛,同比增長26.8%,環比下跌12.4%。
1月產銷雙雙呈現同比較大幅度增長,這與去年春節在一月份,同期基數較低有一定關係。另一方面,由於汽車芯片供應不足影響到企業生產節奏,導致環比降幅較快。
不過,在1月普漲的“盛世”之下,仍有部分車企銷量走低,還有車企“報喜不報憂”。另外,當具體到車企銷量排行時,無論批發銷量還是零售銷量均出現了比較大的排名變化。
零售/批發銷量差別大,排行榜單大變樣
1月,無論零售銷量排行榜,還是批發銷量排行榜,均與去年出現較大變化。
首先是零售銷量這邊,雖然TOP15大都是近一年來的常客,但細看之下卻有不少變化。
上汽大眾相較一汽-大眾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二者單月零售銷量差距超過了6萬輛,不過相比前兩個月的頹勢,上汽大眾在一月的零售銷量還是有所回升,也重新回到了榜單第二的位置。
長安汽車延續了2020年銷量“黑馬”的形象,1月的增長更是有種“坐了火箭”的既視感。147,973輛的單月銷量和同比96.7%的增幅,讓長安汽車一舉超越吉利汽車,躋身廠商第4名。2月2日產銷量數據公佈的當天,長安汽車股票直接迎來了一波漲停。
而來到批發銷量這邊,變化則更是明顯,吉利、長安兩大自主品牌直接進入了榜單前三,上汽大眾則下滑明顯。另外,從榜單和銷量數據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上汽系的整體萎靡,上汽集團的調整過程還沒有結束。
今年1月零售與批發出現較大偏差,主要取決於經銷商提貨意願和節日前的物流速度。由於今年部分地區依舊受疫情影響,導致經銷商信心不足,加之目標壓力較小,1月周度批發進度偏慢。而零售方面雖然實現了開門紅,但1月零售環比12月下降5.6%是正常年份中表現不強的,只能説比起17年、18年和20年下降20%左右的表現要好很多。
能夠實現零售銷量走強,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春節前的促銷推動,不過由於今年春節時間較晚、加上“就地過年”政策的推廣導致返鄉人員減少,2月份的銷量可能達不到設想的水平,並會拉低車市在2021年的起步增速,今年車市“高開低走”的情況很有可能出現。
那些“盛世”之下走低的車企
在1月一片大好的形勢之下,出現負增長的車企不多。根據乘聯會的數據,上汽大眾批發銷量下滑明顯,而來到零售銷量這邊,廣汽本田成為了TOP15中唯一同比下滑的車企。
今年1月,上汽大眾批發銷量為86100輛,同比大幅下滑23.8%,除了有經銷商提貨意願下降和節日前的物流速度放緩等因素影響外,與上海1月份出現本土新冠病例、導致物流受阻的情況也不無關係。
廣汽本田1月零售銷量為67,321輛,同比下滑12.2%,環比也下滑了31.3%,同比和環比雙雙下降,在本田近兩年的市場表現中並不多見。廣汽本田在零售銷量上的下滑,與凌派、飛度和奧德賽等主流車型同比下滑有一定關係。另外,廣汽本田1月份批發銷量達到77,625輛,高出零售銷量不少,同比上漲25.7%,這與節日前的物流速度有一定關係。
廣汽本田在零售銷量上的同比環比雙雙下滑,從側面也印證了日系車的表現平平。除了一片向好的南北豐田外,無論是同比僅微增4.8%的本田中國,還是同比下滑1.6%的馬自達中國,亦或是同比大跌34.8%的廣汽三菱和大跌78.1%的東風英菲尼迪,整個日系雖然在銷量層面略超德系,但市場份額的同比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以上下跌車企之外,像東風悦達起亞(下跌25.5%)、東風小康(下跌19.2%)、一汽奔騰(下跌44.7%)、東風風神(下跌22.3%)、江淮汽車(下跌49.5%)等車企也是各有各的問題,但歸根結底,都是產品力不足導致的競爭力不足。在車市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這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也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