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接盤 刀剪行業老字號能否重煥生機?
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在中國刀剪行業,王麻子的名頭可謂響噹噹。可近年來,曾經刃口鋒利的王麻子已顯得“鏽跡斑斑”。老字號不光產品萎縮淡出人們視野,還屢陷生存危機。
近日,北京產權交易所的消息顯示,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落定,股權最終被廣東一家刀剪製造企業收入囊中。有着369年曆史的老字號再次易主,引進新的投資方後,能否重煥生機?
債台高築 商標再轉手
王麻子始創於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數百年來,其刀剪產品以刃口鋒利、經久耐用而享譽民間。1956年,在公私合營的背景下,北京王麻子剪刀廠設立,成為昌平區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此後很長一段時期內,王麻子的刀剪依然是百姓家中的搶手貨,最紅火時,一個月可以賣出7萬把菜刀、40萬把剪子。
1985年,王麻子剪刀廠被當時的國家內貿部批准為中華老字號。然而時過境遷,曾經輝煌的王麻子,如今卻淪落到要轉賣股權的尷尬境地。
今年3月,北京文教器材廠在北交所掛牌轉讓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100%股權。股權轉讓背後的殘酷現實是,櫟昌王麻子近年來持續虧損。2018年,這家公司營業收入659.79萬元,營業利潤為-309.7萬元,淨利潤-279.01萬元。而最新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31日,櫟昌王麻子營業利潤-27.89萬元,淨利潤-27.89萬元,總負債已高達1430.45萬元。
老字號的金字招牌尚在,經過385輪的激烈競價,股權最終被廣東金輝刀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競得。5月22日,北京文教器材廠、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廣東金輝刀剪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以及專業服務機構等簽署股權轉讓合同,但交易價格並未披露。
櫟昌王麻子目前的核心資產就是王麻子的商標所有權。股權轉讓落地,也意味着王麻子商標再次易主。
創新不足 漸失存在感
像許多老字號一樣,王麻子的發展也是歷經曲折。在上世紀末,其商標就曾隨着企業的分分合合而兜兜轉轉。
1995年,王麻子剪刀廠與北京文教器材廠等組建北京市王麻子工貿集團時,王麻子剪刀廠將註冊商標無償轉讓給工貿集團。由於產品缺乏創新,經營管理滯後,再加上大量假冒偽劣產品的衝擊,王麻子一直未能擺脱生存危機。大約從1995年開始,王麻子剪刀廠就斷斷續續停產,雖然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年底恢復了一段時間的生產,但自2001年始,剪刀廠徹底停產。
2002年,王麻子工貿集團公司宣告破產,商標由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接手,後者以委託加工的方式繼續生產“王麻子”剪刀。目前王麻子剪刀在大柵欄、崇文門、天壇東路等地仍設有店鋪,消費者也可從電商平台網購到王麻子產品。
難以迴避的是,這家老字號已經淡出主流消費市場,影響力大不如前。原因何在?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長期關注老字號發展,他認為,創新不足讓昔日的領軍者嚴重落伍,“王麻子還在講過去的傳統技藝,講非遺大師怎麼盤剪刀,這對消費者顯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放眼這些年的刀剪市場,高中低檔五花八門,衍生出的專業刀剪令人眼花繚亂。而在人們的印象裏,王麻子仍是傳統的剪刀、菜刀老幾樣兒。“老字號的發展不能倚老賣老吃老本。”他表示。
民企接手 如何能盤活
有人將王麻子的發展問題歸結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上的失敗。賴陽分析,老字號如果在傳統管理框架裏“打轉轉”,就很難在傳承和創新中找到平衡。
此次老字號股權的接盤方為廣東一家民營企業。廣東金輝刀剪股份有限公司自稱是國內刀剪製造行業的領先者,也是一些國際刀具品牌的代工企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在尋求品牌與市場方面的更大突破,未來將推動自身的資本和技術優勢與老字號品牌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相結合,進一步提升王麻子品牌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優勢。
新投資方的到來,能否盤活老字號資源?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麻子鍛造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史徐平表示,希望能夠與行業內實力雄厚的新股東共同努力,將王麻子品牌進一步做大做強。北京文教器材廠方面也表示,對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未來繼續立足昌平、持續發展寄予殷切期望。
賴陽分析認為,如果投資方能夠通過靈活的機制進行產品和渠道創新,王麻子重振老字號的影響力還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