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紛紛加倉銀行股,銀行股的行情才剛剛開始嗎?

公募基金紛紛加倉銀行股,銀行股的行情才剛剛開始嗎?

銀行股

去年國內銀行存在讓利實體經濟的壓力,但隨着經濟的逐漸回暖,銀行業的讓利壓力卻隨之減緩,對銀行股來説,也有了一個喘息的機會。不過,從去年的情況來看,國有大行讓利的力度明顯,股份行次之,但對部分股份行而言,即使有着讓利實體經濟的需求,但因撥備率高居不下,且資產質量較好,所以市場對其解讀為延後業績釋放的時間,並未因讓利而改變了它們的持續成長能力。

隨着上市銀行一季報業績披露拉開序幕,市場開始關注銀行股的一季報業績表現。其中,平安銀行一季報業績超出了市場的預期,營收同比增長10.2%,淨利潤同比增長18.5%,這一份成績單確實讓市場看到了希望。

不過,從去年同期的數據來看,平安銀行同樣錄得了營收16.78%以及淨利潤14.80%的同比增幅水平。相對於去年一季報的數據表現,淨利潤增速繼續呈現出擴大的趨勢,但營收增速並未算特別亮眼。

在平安銀行一季報業績出爐之後,市場對銀行股的一季報表現似乎重燃了信心。不過,經歷了去年市場的考驗之後,國內上市銀行的業績表現難免會存在明顯分化的跡象,未來更可能傾向於“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局面。

銀行股的資產質量好壞,無疑影響到市場對銀行股的估值定價空間。但是,在強者恆強的大環境下,對本身資產質量較好的上市銀行來説,不良率繼續呈現出穩步下降的趨勢,且本身擁有較高的撥備計提水平,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未來銀行股的風險防禦能力。

從市場的角度出發,對撥備覆蓋率達到300%以上的上市銀行,可能會更看好它們的利潤釋放空間。但是,相對而言,大資金更偏愛於資產質量更佳的銀行股,未來市場資金在銀行股的選擇上肯定會有所偏向。

經歷了讓利實體經濟等系列市場考驗之後,A股銀行股的走勢也開始從低谷期慢慢走出來。不過,相對於國有大行的走勢,部分股份行或者少數城商行的市場走勢,早已走出了一輪單邊上漲的行情,這也是提前反映出市場預期的寫照,同時也是經濟晴雨表的體現。

從北向資金到明星基金,從它們的投資動向來看,也開始把目光瞄準了銀行股。不過,從這些大資金的投資角度出發,更偏愛於銀行股中的成長股,且更注重上市銀行自身的資產質量水平。例如,對明星基金經理張坤先生所掌管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而言,在今年一季度就選擇重倉招行與平安銀行。由此可見,投資銀行股,也逐漸成為了明星基金經理的投資共識。

不過,從另一種角度思考,明星基金從重倉白酒到重倉銀行的策略轉變,這也是一種風格轉向的體現。但是,從其重倉的股票情況來看,基本上具備了一個共同特徵,即各行業的龍頭企業,且具備一定的成長性。在明星基金投資銀行股舉動的背後,或多或少反映出他們尋找淨值穩中有升的投資態度,這也是投資風格有所改變的寫照。

實際上,經歷了之前一輪的單邊上漲行情後,部分核心銀行股的估值水平並不便宜,但因它們仍然具有雙位數的盈利增速能力,所以市場也願意給予它們更高的估值定價,甚至對上市銀行明年的盈利能力進行定價。

即使部分核心銀行股本身估值已經不算便宜,且起碼處於歷史估值中高位的水平,但相對於一些白酒行業、新能源汽車等熱門行業來説,核心銀行股的估值定價仍顯偏低。與此同時,海外市場的上市銀行股也開啓了一輪單邊上漲的走勢,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抬升了A股銀行股的估值定價水平。

隨着超寬鬆貨幣環境逐漸步入尾聲,利率有逐漸回升的趨勢,市場也開始對加息預期進行佈局。從北向資金與明星基金的角度思考,前期炒作的成長股,似乎已經步入了一個相對高位,且隨着加息預期的升温,未來的估值溢價空間也可能會隨之壓縮。與之相比,現階段增加銀行股的投資比例,有利於實現持股倉位的均衡發展,對沖一部分成長股估值溢價下降的風險。

由此可見,大資金果斷投資銀行股,或許有着資產均衡配置的需求,但它們對銀行股的選擇卻比較嚴謹,通過投資資產質量較好、成長能力較強的核心銀行股,來達到投資增值的目的。在大資金眼中,它們還是更偏愛於各主要行業的龍頭企業,且這些龍頭企業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成長性的優勢,企業成長能力與持續成長的潛力仍然是大資金注重的投資因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2 字。

轉載請註明: 公募基金紛紛加倉銀行股,銀行股的行情才剛剛開始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