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如何修復與中國的關係
美國《華爾街日報》12月14日文章,原題:如何修復我們與中國的關係 可以肯定的是,新政府會有新政策,但競爭已成為美國與一個意識形態對立、經濟和政治制度迥異的大國關係的基調。但至關重要的是保持健康而非惡性的競爭。
我們必須丟棄那種認為我們沒有從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中獲益的觀念。這樣説並非不愛國。事實上,我們的工人和農民有可能從與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建立更平衡的關係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中兩國找到重啓經濟增長的途徑,符合美國、中國和全世界的利益。
拜登政府有恢復全球合作的歷史性需要和機會。但如果不恢復全球秩序,這將是困難的。這一進程的一個重要步驟是穩定美中關係。除非美中兩國能夠確定哪些方面可以合作,哪些方面競爭,否則將會出現混亂,全球經濟增長就會受影響,和平就會受威脅。
我們還應解決雙邊關税的問題。關税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美國人徵税,也損害了美國的競爭力,它損害我們的公司成為可靠的全球供應商的能力,也損害了我們國家作為投資安全港的能力。
但是,損害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造成。因此,我們現在應該把取消關税與建立在同樣的針對性互惠概念基礎上的新思路聯繫起來。為實現這一目標,拜登政府應與中國啓動新一輪全面的雙邊談判,目標是實現以未來市場為中心的公平、全面、互惠的貿易關係。
作為回報,美國應該更有預見性讓我們自己的市場向中國企業的貿易和投資開放。我們必須注意避免封存太多技術,以至於美國公司失去了在世界增長最快的市場上商業化和推出產品的能力。
美國還需要利用中國和全球的巨大商機。這意味着確保我們的企業有機會投資和出口清潔能源產品與技術,以及環保產品和服務
保護國家安全固然重要,但絕不能因此損害美國的競爭力。如本屆政府所建議的那樣,不加區別地限制對所謂“軍民兩用”的中國公司銷售,這為那些美國的競爭對手打開了大門。
關鍵是要正確對待與中國的戰略競爭。競爭但無不必要的對抗應該是我們的目標。缺乏競爭的對抗破壞了我們的經濟,阻礙了我們的出口機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它還將威脅世界和平,同時也並沒有使我們更安全。因此,如果不能正確處理這個問題,我們就會面臨動盪和衝突。(作者為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
香港《南華早報》12月15日文章,原題:中美關係——貿易和平而非交戰,可確保兩國互利增長 新冠疫情大流行的隧道盡頭出現了曙光,全球經濟活動回暖,中國的出口企業也在世界貿易流動之中蒸蒸日上。隨着世界經濟復甦步伐的加快,中國今年的貿易順差似乎正向5500億美元邁進。在今年的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來臨之際,這凸顯了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強國的成功。
儘管特朗普的貿易制裁形成強大阻力,但中國的出口仍在加速。11月同比增長21%,超過了10月11.4%的增幅。出色的表現使中國與其主要貿易伙伴,尤其是美國形成了鮮明反差。
如果美中兩國要成功化解貿易緊張局勢,雙方都需要妥協和讓步,以幫助長期穩定全球貿易不平衡。這不會一蹴而就,但隨着拜登接替特朗普,兩國或許有機會重新開始,增進互信。
美國和中國都需要更強大的雙邊貿易流動來促進增長。他們必須在貿易問題上講和,而不是交戰。確保彼此的貿易增長是最好的前進方向。(作者戴維·布朗,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