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近日,乳業巨頭三元股份以5.6折的價格“撿漏”湖南太子奶40%股權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隨着太子奶成為三元股份旗下的一家全資子公司,輿論又開始重提它當年想要“做大做強”的夢想。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以相對比較低的價格成功收購了太子奶,三元股份也因此在規模上實現了提升,但這起收購似乎並沒有讓人們更加看好三元股份的未來。
一方面,被收購的太子奶原本就處於艱難的運營狀況中,三元股份能否帶領太子奶重回巔峯還是個未知數;另一方面,三元股份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也難説令人滿意,它在最近多年都遭遇了股價持續下滑的窘態。截至目前,其總市值只有73億元人民幣左右。
目前,三元股份正在面臨着多重經營壓力,它能否扭轉這些年來的發展疲態呢?
業績表現不佳,三元股份持續承壓
如果二者都在巔峯期的話,那麼三元股份收購太子奶的消息一定會是個“大新聞”。可惜的是,在二者結合的這個時間點當中,它們兩家企業都在不同程度地遭遇着屬於自己的困境。
作為被收購方,太子奶2008年前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但此後,隨着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以及自身運營不佳,公司經營每況愈下,近年來太子奶在中國乳業市場的存在感已經非常薄弱,它在2021年的年營收只有不到兩千萬元量級,而且大多數時候還是虧損式運營狀態。
而作為收購方的三元股份雖然情況比太子奶要好得多,但它的業績表現也一般。
2011年之後,三元股份的業績表現雖然整體向上,但一直陷入持續震盪中。除了在2014年到2018年之間實現了兩位數的營收增長之外,它在其它時間裏的營收增幅都很小。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以後,三元股份開始遭遇負增長,其年度營收開始下滑。而在淨利潤層面,雖然它在近些年保持了盈利,但盈利增速越來越低,這樣的一種綜合表現很難讓投資者認可其長期價值。
根據三元股份最新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信息顯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超過42億元人民幣的總營收,同比增幅有限,只有6.4%;在淨利潤層面,其預計歸母淨利潤是8787萬至9987萬元,同比將至少下滑31.54%。
可以看出,營收增長低、利潤越來越低已經成為三元股份目前需要直面的困境,當市場無法看到三元股份的未來增長趨勢,也無法感受到公司的賺錢能力時,它在股價表現上遭遇萎靡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説,當一個困難的三元股份“牽手”更加困難的太子奶時,它們能否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就值得懷疑了,三元股份未來業績是否會因為這筆收購而得到提升還有待觀望。
業績指標表現不好之外,三元股份在業務佈局上同樣也飽受詬病。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乳業已經跑出了多家全國性巨頭,但在此其中,三元股份的位置卻有點尷尬。目前,它在全國範圍內的品牌影響力一般,只能稱得上是一家區域品牌。
為什麼會這樣呢?説到底,還是公司在業務佈局層面出了問題。多年來,三元股份長期堅守着盈利水平一般的乳業業務,卻無法在更賺錢的冰淇淋等其它業務上實現壯大。
這讓它形成了這樣一種“尷尬”的現狀:營收主要靠着乳業貢獻,但淨利潤水平卻靠着冰淇淋這樣的新業務支撐。那麼,三元股份到底想要靠着什麼業務來提振自己的業績表現、找到未來長期增長的動能呢?
“買買買”之路難以走通
目前來看,在業績表現無法快速提振的情況下,三元股份似乎更傾向於通過“買買買”動作來實現擴張。這些年來,它在投資、併購等維度進行了不少的實踐。
收購北京艾萊發喜九成股權、收購北京麥當勞五成股權、收購法國健康企業St Hubert、收購三元種業、收購首農畜牧46.37%股權…再加上此次“撿漏”湖南太子奶40%股權,三元股份這些年可謂是投入了巨量資金來豐富自己的業務和投資佈局。
不過,隨着這些投資經過時間的檢驗,它的這些投資標的似乎只有少數幾個能夠對公司業績有所提升,大多數對於營收增長的貢獻都非常有限。
從三元股份近年來營收下滑或增幅有限、淨利潤增長越來越慢的趨勢來看,三元股份的“買買買”之路愈發被證明難以走通。
甚至,這些投資動作反而成為了三元股份業績下滑的“拖後腿”力量。
比如,在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下滑中,三元股份就將此歸咎於對外投資,由於旗下首農畜牧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而遭遇業績下滑,三元股份遭遇瞭如今的業績現狀。
更重要的是,市場表現正在證明三元股份的投資眼光似乎也有問題,由於它投資的很多項目標的都缺乏長期的業績增長想象空間,投資者對於三元股份的未來勢必會越來越悲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三元股份“做大做強”的夢想在短時間內可能已經無望了,它必須要花大力氣來調整公司戰略、聚焦產品與市場、用良好的業績表現來證明自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