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作者:看死君 來源:看電影看到死
失讀症,Dyslexia,也叫做閲讀障礙,聽起來是一個離我們正常生活很遙遠的詞;但其實失讀症人羣的基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據國外相關研究機構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7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失讀症。
歷史上有不少名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失讀症。達·芬奇、愛因斯坦、畢加索、約翰·列儂、美國總統肯尼迪、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等在各領域有非凡成就的人其實都曾為此病所困擾。
事實上,失讀症患者只是在大腦功能和心理結構上和正常人有所不同,如果在童年的黃金時期能夠接受引導和治療,仍然有很大幾率可以克服這個問題。
然而,由於大眾對失讀症的認知嚴重匱乏,很多患有失讀症的孩子,要麼被判定為智力落後,要麼被判定為學習不認真。他們總是缺乏重視和關愛,他們真正的需求卻往往都被選擇性忽視掉了,而這很可能將影響失讀症兒童的一生。
點擊獲取影片更多資訊
電影《五彩繽紛》是國內首部聚焦失讀症兒童的電影。為了更好地刻畫這個特殊的羣體,導演胡安十年磨一劍,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整理失讀症相關資料,並實地走訪了中美等國各類相關機構和學校。
她還深入到許多失讀症兒童的家庭,在進行更細緻的調研的同時,也為這些家庭帶來了温暖。更重要的是,胡安導演自己的女兒就有失讀症,這也是促使她拍攝這部電影的繞不開的重要原因,而她的母親身份與創作者身份便在此重合。
該片以胡安導演這十年來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電影中的小女孩梅梅可以説正是龐大的失讀症兒童羣體的一個縮影。
影史上有關失讀症的電影並不多,影片《五彩繽紛》中對失讀症兒童的關注,容易讓人聯想2007年那部由阿米爾·汗自導自演的《地球上的星星》。
在這部印度電影中,失讀症小男孩伊桑在父母和老師們眼裏就是個十足不成器的搗蛋鬼。但是阿米爾·汗飾演的美術老師尼克卻看到了伊桑的另一面,他鼓勵並幫助伊桑克服失讀症,促使他努力發掘自己的個性與特長。
跟印度小男孩伊桑比起來,《五彩繽紛》中的梅梅或許是不幸的,但同時也是幸運的。不幸之處在於,和伊桑相比,梅梅的失讀症程度更嚴重,她所居住的南方小鎮無論是教育水平還是相關資源都不足以支撐梅梅一家克服孩子的失讀症。
但梅梅也是幸運的,父母始終無條件地愛她,理解她,支持她,外教托馬斯老師發掘了她過人的天賦,作家海倫也為她在美國的求學之路給予了非常多的幫助。
雖然患有嚴重的失讀症,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學習知識,甚至可能遭到老師和同學的不解與排擠,但梅梅從沒被拋下。而她的堅強與努力也讓人看到,她值得所有的鼓勵和愛。
雖然梅梅的故事充滿愛和正能量,但是影片中並沒有刻意地去營造一個完美的童話,相反,導演以現實主義的筆觸,細緻地描繪出了梅梅求學過程的艱辛。
梅梅從小在鎮上的小學讀書,卻因為失讀症跟不上課程,不得不退學。而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要支撐梅梅遠赴美國學習,所負擔的東西遠超想象。
最終,母親陳蘭還是毅然地帶着女兒去美國求學。然而,公立學校不能提供適合失讀症兒童的教學,而對症的私立機構不但收費昂貴而且門檻很高。
為了不耽誤梅梅的學業,陳蘭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紐約四處奔波。沒有工作簽證只能打黑工,語言不通只能處處碰壁,為籌集昂貴的學費更不得不起早貪黑打幾份工。
影片《五彩繽紛》真實地還原了一個失讀症家庭在為孩子爭取美好未來的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而電影中所呈現出來的艱辛,相對於失讀症人羣在社會中長期所面臨的困境來説,也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導演胡安自處女作《西洋鏡》開始就一直非常關注東西方文化差異。在《五彩繽紛》中,她也通過陳蘭和梅梅赴美求學的故事,傳達出對兩個國家文化差異的思考。
比如在中國,老師就是課堂上絕對的權威,學生很少會去反駁老師。而在美國,學生可以隨時提出質疑,如果感覺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更是要竭盡全力去抗爭。
再比如在國內,老師和家長更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應試能力,由此梅梅才會因為失讀症直接被認為學習能力差。而在美國可能更推行差異化、素質化的教育,梅梅對色彩超強的感知能力和藝術天賦在教育者眼中也就更可貴。
這些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和交流,串聯在失讀症兒童求學的故事線裏,更引發我們的思考。
影片《五彩繽紛》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其真實客觀地刻畫了失讀症這一羣體,更在於其背後的情感力量所帶來的温暖,每個角色都在其中收穫了心靈的救贖。
雖然經歷一番波折,但梅梅終於在各方助力下開始接受適合她的教育,失讀症的陰霾逐漸從她的生活中散開。而同樣患有失讀症的陳蘭,不但從女兒身上獲得了內心的慰藉,也開啓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父親老陳雖然遠在國內,但他也是這個家的精神支柱,他一直為妻女默默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而為梅梅提供最大幫助的作家海倫,也在和母女二人接觸的過程中打開了心結。
影片《五彩繽紛》的片名,不僅僅寓意着擺脱失讀症的梅梅發掘了自己的繪畫天賦,她的未來將是五彩繽紛的;更表明了劇中每個人物都通過這次雖然艱辛但結局圓滿的海外求學,各自開啓了全新的五彩繽紛的人生。
導演胡安是華語影壇非常有才華的一位女導演,而《五彩繽紛》的主創團隊也是以“女性主創”講述“女性故事”為核心,整部影片戲內戲外都釋放出一種讓人驚歎的女性力量。
在女性主義越來越成為全球影壇的一股熱潮時,影片《五彩繽紛》中對女性的描繪卻迴歸了最樸實最原初的樣子;以女性視角來引出對失讀症羣體的關注,更具有一種守望相助、觸動人心的強大力量。
飾演陳蘭的朱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把一個温柔隱忍、但骨子裏還很有幾分倔強的中國母親演活了。為給女兒爭取入學機會,她在雨中苦求學校校長的一場戲,讓人印象至深。
霧濛濛的雨簾下,瘦小的陳蘭拋下雨傘,把準備好的錄音帶交給學校校長。這一系列的動作背後,是她敢於為女兒付出一切的決心和勇氣。
飾演梅梅的小演員赫小哈也非常有靈氣。隨着劇情的不斷推動,母女間點點滴滴的互動也牽動着每一位觀眾的心。
艾米·歐文飾演的海倫同樣具有十足的角色張力。她從一個失去親人的孤獨冷漠的作家,一點點被母女倆的堅強和愛所感化。這一微妙的轉變,作為梅梅求學歷程的一條暗線,也被演員的表演賦予了別樣的動人之處。
在我看來,《五彩繽紛》不僅僅是一部院線電影,它通過大銀幕讓更多人關注到失讀症這一特殊羣體,也能讓整個社會在教育層面更正視這一特殊現象。從這個角度來説,電影其實也有着很強的公益屬性。
失讀症雖然給很多家庭帶來了傷害,但其實只要早點有正確的認知引導,輔以適當的教育培訓,絕大部分都能像電影中的梅梅一樣得到改善,甚至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這部電影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記錄了一個真實的失讀症家庭的變遷,更飽含着導演和主創團隊對於失讀症兒童的關注和愛。
希望《五彩繽紛》能照亮無數失讀症家庭未來的路,幫助他們從誤解、歧視的黑暗中走出,擁抱真正“五彩繽紛”的新生。
來自淘票票媒體號:五彩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