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速凍的包子一蒸便可以被裝進包中,中午,樓下便利店一份冷藏的便當稍稍加熱便可食用,半夜,一碗幾分鐘便可以享用的方便麪就能夠讓熬夜努力的人充滿能量。
方便食品,已經毫不意外地進入到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
一説到方便食品,那一定是來自日本的方便麪。但是,要説最早的方便麪,東漢時期的人們就已經會製作了。
(1) 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在古代,社會的高強度勞動也讓古人們開始思考如何在空閒的時候,只需花上極少的時間就能夠吃上一頓飽飯。
古代的小農經濟雖然讓每個農民手中都有糧食,但是將糧食變為美食的過程卻並不簡單。
麪食的製作費時費力,這種東西在商業經濟逐漸發達,快節奏的城市當中也很難成為人們的主食。
試想一下,路邊的麪館如果做一份面需要近半個小時,估計沒有幾個人願意吃吧。
另外,行軍的軍糧在當時也未能得到良好的解決。
古代軍隊由於生產技術的落後,為全軍官兵準備一頓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這是不能夠容忍的,尤其是軍隊在追擊敵軍等需要快速行軍的情況下。
所以士兵通常會攜帶方便食用的東西作為自己的乾糧。
可是這些東西普遍存在着營養元素缺乏的問題。營養需求喝方便之間的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區,人們對面食的喜愛程度使得各種各樣的麪食湧現出來。
但是美味,口味豐富並不能夠解決製作過程繁瑣,時間長的問題。
另外,面一旦做好,就很難長時間保存。既然前期製作的時間太長,那就將這部分時間集中起來,成批製作,等到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煮一下不就行了?
這或許就是棋子面的誕生。
(2) 方便的美食
早在《齊民要術》當中就已經出現了一些切面粥”、“耨麴粥等方便食品。
這種食品光看名字可能會讓人產生誤解。
事實上切面粥就是棋子面。
根據史書的記載,這種棋子面的製作方法是先將麪糰揉成細長的麪條,大概和筷子差不多粗細。然後再切成圍棋一樣的面丁。
蒸熟之後,放在席子上陰乾。
倘若要吃棋子面,只需將棋子面放在水中煮一下,加入配料,便完成了。
和現代的方便麪相比,棋子面最大的區別在於它不是通過油炸面的方式實現脱水,延長保存時間,而是曬乾。
這也算是古代的“健康食品”。
棋子面製作簡單,時間短,但是在口味上,花樣上卻可以變出各種各樣的花樣。
和現在的方便麪原理是一樣,麪餅都是完全相同的,只不過裏面加入的調料有區別。
可酸可辣,可甜可鹹,甚至可以加入一些中藥來食療,或者加上名貴的食材或者在面上做記號來體現其尊貴。
(1) 軍事後勤的“主力軍”
要説棋子面對古代中國歷史的最大貢獻,那必是成為軍隊的重要補給。
前面已經講了,棋子面最大的優勢就是現場製作時間短,口味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在艱苦條件中,任何佐料都可以成為棋子面的搭檔。
食用方便,能夠給軍隊提供大量的補給,並且還得易於保存。
這些要求,棋子面都能夠滿足。
千年以來,棋子面跟隨着中華大地上的軍隊征戰四方。
無數士兵因它而活了下來,無數的戰爭因為它而取得了勝利。
由於棋子面在軍事戰爭當中的作用之大,國家甚至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來負責軍隊中棋子面的供應。
在《舊唐書》就記載,南蠻攻陷交趾郡的時候,朝廷除了立即調動軍隊,準備抗擊入侵者以外,還命令江西製作大量的棋子面,當作軍隊的糧食。
棋子面在軍隊當中的地位之重要,一個例子便可以完全展現出來。
北宋的時候,為了供應規模龐大軍隊的後勤補給,王之望曾經下令製作數百萬斤的棋子面。
據推算,如此龐大的儲量即使軍隊天天吃棋子面,也可以維持數月之久。
到了蒙古帝國時期,軍隊四處征戰,對方便食用的軍糧有着極大的需求。
除了蒙古自身的奶粉以外,中原地區的的棋子面也成為了蒙古軍隊的主要軍糧之一,並且深受喜愛。
隨着棋子面的身份地位逐漸提高,棋子面有了一項全新的作用——在國家祭祀儀式當中,作為貢品。
(2) 百姓桌上的常客
宋朝的城市經濟高度發達,市井當中的飯館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北方的麪食也跟隨着這些麪館來到了百姓的生活當中。
在這段時間內,絲雞米麪,三鮮面,魚桐皮面,鹽煎麪等開始出現。
這些面看起來截然不同,但都是棋子面加上各種各樣不同的配料與湯汁。
麪食為適應城市經濟,開始進化出配料不同,口味獨特的吃法。
其中,棋子面逐漸成為了主人招待客人的佳餚。
街上的商販也發明出面食的全新吃法,將出好的面放入到涼水當中,瀝水放置。待客人一來,將面與配菜攪拌一下,便可以食用了。
其中有一道叫做“水龍棋子”的麪食,和當時的麪食有很大的不同。將麪糰製作成為類似於棋子的形狀,與同樣是被做成棋子形狀的雞蛋還有羊胸脯肉一起煮,並且加入多種蔬菜的細絲,輔以食鹽和醋進行調味。
形似棋子卻又如同水龍一般在湯汁中翻騰,色香味俱全。
(3) 御膳房的必備品
在明太祖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在生活上非常節儉。在他的菜單當中出現了一樣看起來和帝王身份完全不相符的主食——棋子面。
作為草根農民出身,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的朱元璋,即使成為了開國君主,他依然保持着樸素的生活。吃不慣御膳房山珍海味的他甚至會在皇宮裏吃燒餅,和鴨血湯。
棋子面會出現在這位帝王的午餐當中也就不奇怪。
時間來到清朝,棋子面開始正式進入到御膳房,成為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餚。
製作方法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更加美味,在用料上也更加講究。
每次宴席,御膳房都需要準備數百斤的棋子面,並且根據大臣的等級準備不同的麪食。除了方便準備以外,棋子面已經具有了對等級劃分的能力。
(4) 意想不到的“食療”
《普濟方》中有這樣一段關於棋子面的描述:“趂痛丸(出豈[宣]明論方),治一切走注疼痛、婦人經脈住滯、水腫、腹脹:甘遂、大?、芫花、黑牽牛。
右為末,以蕎麪同末和作餅子,並切為棋子,煮熟服之。
在《普濟方》當中,棋子面發揮了藥材載體的作用。
只需要在棋子面當中加入甘遂,黃牽牛等藥材,就能夠治療一些水腫,腹脹,身體疼痛等疾病。製作成本低,副作用小,療效明顯。
棋子面已然成為普通百姓家中最好的藥品。
棋子面,是百姓手上最方便充飢的食物,是市井飯館當中的常客,是每一個士兵最重要的寶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方便食品,對軍事戰爭,還是社會生產與經濟活動,都產生了難以抹去的功勞。
到明清政權當中,棋子面還成為了祭祀,區分地位高低的工具。而這恰恰是對妻子面最高的褒獎。
棋子面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巧妙地將一碗麪的製作分為兩部分,提前完成麪皮的製作,縮短了將面端上餐桌的時間。棋子面的出現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保障了軍隊的戰鬥力。
當我們開始享用方便麪的時候,應該感嘆勞動文明的智慧,能夠將凝結了數千年的北方面食文化能夠裝進這麼一個碗當中。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