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酒已經被淘汰,商品酒成了糧食酒,是真的改變還是隻換馬甲

花錢買享受的喝酒人,為什麼還是花錢買氣受?

大家發現沒有?市場上的糧食酒越來越多了,酒廠也在恢復冒煙。喝酒人這下可高興了,終於可以喝到糧食酒了。可是為什麼興沖沖買來喝了,還是酒精酒的感覺呢?想用老辦法檢驗下,也分不出真假,都跟糧食酒一樣反應。酒瓶標牌上也分不清,有的乾脆就沒有了工藝代號,實在是分不清楚誰是誰了。可是口感不會欺騙自己,確定不是糧食酒啊。這樣一來,想買到糧食酒更難,買來買去還是勾兑酒,很多酒友因此不喝國內白酒,改喝洋酒。更有甚者,禁酒,什麼酒都不再喝,跑到我的文章評論區發泄情緒。

酒精酒已經被淘汰,商品酒成了糧食酒,是真的改變還是隻換馬甲


這些年是因為幾十年來,消費者越來越反感酒精酒,製造商和銷售商們,都在致力於改進酒精酒勾兑技術,讓新工藝白酒風味無限接近傳統白酒標準,最終一體化。所以,新工藝白酒發展到目前水平,儘管仍然是酒精、香精、糖精為主勾兑而成,但在勾兑上,加重了糧食酒成分,把“固液法”混淆成糧食酒。風味和口感也有較大變化,已經很像傳統白酒了。而且原先的經驗檢測做法,比如加水變渾,酒精酒也和糧食酒一樣了,兑入酯類就是。

今天把這一段對新工藝白酒的體驗和思考整理一下,供廣大酒友們參考,並請不吝教誨,歡迎大家踴躍討論。共同關心我們每天喝的酒,喝的是什麼樣的酒,應該喝什麼樣的酒。目的很明確:要我們每一個喝酒人,都知道喝什麼酒,怎麼挑選白酒。如此一來,喝酒人都要買、要喝的酒,就不應該是酒廠當前生產的酒,市場銷售的酒。從而起到督促白酒生產向健康方向發展目的,讓我們能喝到真的糧食酒,對身體健康有益處的酒。

白酒市場的商品酒:主要是新工藝白酒

我們現在市場供應的白酒,不是傳統的釀造,也不是三精一水勾兑,而是新工藝白酒。大白話解釋:現在市場銷售的白酒,屬於高新技術干預下的新工藝白酒,特點是適口性強,喝着口感好,喝後不上頭,也不頭痛。比如醬香酒,不再會因為每個批次而不同風味,口感常年都是一個味,而且會隨着市場消費者口味變化的大數據,作出及時的調整。關鍵的關鍵,新工藝白酒越來越像純糧食酒,儘管不是純糧食酒。

酒精酒已經被淘汰,商品酒成了糧食酒,是真的改變還是隻換馬甲


也就是説,現在的白酒生產,不再是完全的人工傳統釀造,而是有了高科技介入,使得發酵時間縮短,產量大大的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利潤大大增加。同時因呈香物質的人工添加平衡,風味更為突出,口感更佳。所以,傳統的釀造工藝基本被淘汰,因此純糧食酒很少了;前些年的三精一水勾兑酒,也因科技含量太低而被淘汰。如今的白酒,按照的是以下成分勾兑而成。

這個構成根據《中國白酒製作技術》和《白酒勾兑技術》教程整理:

⒈精品酒:

固態法白酒(70%)+ 液態法白酒(10%)+……;

⒉優級酒:

固態法白酒(30%~40%)+ 竄香酒(50%)+ 液態法白酒(10%~20%);

⒊一級酒:

固態法白酒(20%)+ 竄香酒(70%)+ 液態法白酒(10%);

⒋二級酒:

固態法白酒(10%)+ 竄香酒(50%)+ 液態法白酒(40%);

⒌三級酒:

固態法白酒(酒尾5% + 尾水5%)+ 竄香酒(10%)+ 液態法白酒(80%)。

新工藝白酒的演變

比較通行的説法,我們的白酒是元代普及的飲料。之所以用“普及”一詞,是因為白酒兩大特徵“固態發酵”、“蒸餾出酒”。其中的蒸餾技術,我國西漢就有,海昏侯墓葬出土就有個蒸餾器。固態發酵更早,河南出土的賈湖遺址,有完整的釀酒作坊,距今9000多年。考古論證賈湖釀酒就是固態發酵,女人們把穀物和水果嚼碎吐出堆積發酵,只是取酒方式不是蒸餾。蒸餾技術和設備,應該元代才有,忽必烈帶來的技術和設備。

酒精酒已經被淘汰,商品酒成了糧食酒,是真的改變還是隻換馬甲


囉嗦這個,是因為白酒的標準也是從這時候才有的,加上後來800年的發展,形成了完善的標準。糧食白酒的標準,包括有糧食種類、酒麴的成分、釀造技術、酒度和存放等要素。核心指標是:純釀造,不添加任何外來物質,不低於57度。據我國第一部白酒專著《高粱酒》透露,1935年市場賣酒的度數54度,就不合當時法規標準:

“專賣機構批發酒度為六十二度,零銷酒商售酒規定為六十度,不得減低度數,違者與私酒論”。

後來我們的白酒法規,雖然沒有標明酒度,但是有“不得添加任何外來物質”。後來的白酒生產,從1950年代紅薯釀酒開始,一路發展產量,研究和實施了勾兑、降度、酒精香精、年份等新工藝白酒,就是大力提倡的新工藝白酒。不過在發展進程中,還有一道難關,新工藝白酒沒能跨過。這道坎就是:儘管是模仿純糧食酒,還越來越像,就做不到完全像,糧食酒和酒精酒一比就出來。

隨着工藝提高,高科技介入,社會上流傳的鑑別白酒的經驗方法,也逐漸無效。兑水變渾、火燒變味、手搓出糟味,統統無法鑑別現在的新工藝白酒。也就是説,隨着制酒技術的發展,新工藝白酒已經超越了民間鑑別技術。或者説,所有鑑別酒精酒的方法,已經被新工藝技術攻關破解,前面提到的加水變渾就是例子。

酒精酒已經被淘汰,商品酒成了糧食酒,是真的改變還是隻換馬甲


也就是説,我們的新工藝白酒,不再是過去的酒精酒了,但也絕不等同糧食酒。那麼,傳統的糧食酒標準是什麼呢?除了上面説的純釀造、無添加、57度以上,再往細節裏説,就是味道,釀造的白酒味道乾淨,喝着無雜味,57度以上,即便是75度,也喝着順口,不上頭不反胃不口乾舌燥。關鍵的關鍵,越陳放越香醇,新工藝白酒恰恰相反,不能陳放。

新工藝白酒和糧食酒的各自特點

這一節要進一步分開説,用兩部分解釋:

1.先説改進後的新工藝白酒。前面提到過當前新工藝白酒的構成,由糧食酒、酒精和香精勾兑而成。比起原先的酒精酒有個很大的改進,裏面有了糧食酒,不再是“三精一水”。所以,生產企業也不再是“不冒煙”,也在冒煙,有糧食酒的釀造。只是釀造出的糧食酒,行話叫做“原漿”,不會賣給消費者。酒廠生產的原漿酒,三個用途:一是少量的陳放成老酒;而是加水稀釋成降度酒;三是用來兑入原來配方的酒精酒,成為現在的新工藝白酒。市場主體供應的商品酒,就是新工藝白酒,後兩種都當糧食酒賣。

2.再説糧食酒。接着上面的話題,糧食酒釀造出來後,陳放起來的是原漿,放成原漿老酒,或作收藏品,或做調味酒;加水降度,也還算糧食酒,但是已經不是純糧食酒。所以,真正的糧食酒,只有原漿酒,其他都不算。

酒精酒已經被淘汰,商品酒成了糧食酒,是真的改變還是隻換馬甲


在市場普遍都是新工藝白酒的大環境下,傳統的白酒到底還有沒有呢?其實還有,包括古老的民族釀酒,基本失傳的藥曲釀酒,只是不在主體市場,珍珠一樣存在民間。我這段時間一直在尋找,已經發現了多個典型純糧食酒:普洱深山裏的哈尼族包穀酒,純淨的高山泉水一樣;川東的藥曲釀酒,非物質文化遺產,家族傳承600年了;還有新疆的綠色白酒,我所知道的國內當前有綠色認證的白酒,僅此一家。

説到這裏,或許有人會質疑,不就是高度酒跟低度酒嘛,有什麼值得區分的?很多人就喜歡喝低度酒,真要原漿那樣高度數,還真不敢喝呢。這個説法還不是個別現象,不少人都這麼認為。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市場銷售原漿酒已經斷檔40多年了,兩代人的時間,很多人已經沒有過喝原漿酒的經歷。這裏簡要説下1970年代以前市場都是什麼酒:據“1968年廣東省糖業煙酒牌價”,表列茅台酒55度,汾酒65度。另據1970年代前的三次全國白酒評比,獲獎的白酒度數為:茅台55度,董酒60度,瀘州老窖特曲60度,全興大麴59度,五糧液60度,西鳳酒65度,汾酒65度,古井貢65度,一色的原漿酒。再舉了現實例子,

酒精酒已經被淘汰,商品酒成了糧食酒,是真的改變還是隻換馬甲


山東一個“酒痴、酒瘋子”,我的忘年交。他把居家當槽坊,拜名師,用古法,過家家一樣做出多種古酒。我喝過他釀的75度高粱酒,還是5天的新酒,喝着口感就是古人形容的“瓊漿玉液”,順口順喉順心。

新工藝白酒的鑑別新方法

由此看來,我們的白酒市場現存兩大部分:主體部分是新工藝白酒,基本囊括全行業;純粹糧食白酒只在民間。

酒精酒已經被淘汰,商品酒成了糧食酒,是真的改變還是隻換馬甲


那麼,究竟要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夠鑑別出新工藝白酒呢?我有個朋友,他做的酒是老牌子白酒,前幾天我去太原,他在接待我的時候,把他的酒倒進水壺燒開了再喝,以此證明真糧食酒。他是個忠厚實在人,平時就這樣高調實證他的酒,因此得罪不少同行。其實這就是鑑別糧食酒的好方法,反過來證實,勾兑再像糧食酒的新工藝白酒,加熱就露餡,酒精味和各種香精味會分別揮發出來,聞着難受,跑味後的酒難喝。

酒精酒已經被淘汰,商品酒成了糧食酒,是真的改變還是隻換馬甲


這種鑑別法看似簡單粗暴,實際是直接了當,因為糧食酒不怕加熱,酒體的酒精和呈香物質是一體的,所以糧食酒也可以這樣説:

“純淨無雜味,釀造無添加。”

然後鑑別新工藝白酒和純糧食酒的道理就有了,用酒友的原話:

我的體會,儘管酒精酒早已喝慣了口感,但是,喝一頓真酒,立馬喚回過去的感覺。真的純糧食酒,喝一次,可能感到不怎麼的,説不出哪裏好。但是再喝酒精酒,立馬有明確地反應:這酒是酒精勾兑的。道理很簡單,現在勾兑技術無論多先進,茅台酒那樣用上氣象頻譜儀,擁有世界頂級勾兑團隊,依然勾兑不出自然釀造的酒。真的永遠模仿不了,起碼當前是這樣。哪怕你不是品酒師,喝一頓真酒後,再喝勾兑酒,立馬能辨,沒有誤判。

這就叫做“不喝真酒不知酒精酒,喝了好酒才知劣質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08 字。

轉載請註明: 酒精酒已經被淘汰,商品酒成了糧食酒,是真的改變還是隻換馬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