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古語説“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騾子肉為何不能吃?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美食

豬肉是我國人民食用最普遍、最多的一種肉,自古以來,豬肉都是人們食用的肉類之一,因為豬的養殖非常簡單,且生產效益好。

一頭豬喂久了可以養到四五百斤,足夠一家人吃一年了,養豬的屠户也非常多,豬的產量多,價格便宜,所以人們最常吃的就是豬肉。

但是除了豬肉,人們也會吃一些其他的肉,比如魚肉、牛肉、羊肉等等,也是吃的比較多的。

正因人們的食材選擇非常多,所以人們對於動物的肉質也越來越有追求,什麼肉好吃,什麼肉不好吃,什麼肉不能吃,什麼肉打死也不會吃,都很有講究。

在民間就有這樣一句俗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這句俗語就是對馬、驢和騾子肉的一個評價。

這三種動物都是人們養的家禽,且馬和騾子長相也是比較相似的,遠遠望去壓根分不清,需要細細觀察才能分辨得出。

其實這三個物種是一家,它們都屬於奇蹄目馬科下面的物種,騾子就是馬和驢雜交誕下的,歸屬於“雜一代”,它們是有親戚關係的。

那麼它們既然是一家,怎麼驢肉就香,馬肉臭,騾子肉更是打死也不吃,騾子肉真的有那麼難吃麼?驢肉到底有多香?

驢肉香

首先我們來看看驢肉到底有多香,其實從我國的很多地方的特色菜就可以知曉,驢肉確實很香,因為在北方,就有很多驢肉做出來的著名美食,比如河北保定有驢肉火燒、河南洛陽有驢肉湯、東北的驢肉蒸餃也是一絕。

驢肉的肉質非常鮮美、清香,在民間就有這樣一種説法:“天上龍肉,地下驢肉”,足以見得在人們心目中,驢肉是真的好吃。

除了肉質鮮美,驢肉的營養價值也比較高,就拿豬肉來比較,驢肉的營養價值比豬肉要好一些,驢肉富有高蛋白、低脂肪、高氨基酸、低膽固醇的特點,人們吃驢肉對身體也有好處,所以驢肉比較受人們歡迎。

馬肉臭

而馬肉臭這一説法,是有爭議的,有相關記載,馬肉在哈薩克族是著名的傳統美食。那又是誰説馬肉是臭的呢?

從一些老人那裏我們可以瞭解到,在很多人眼裏,馬匹最常用於搬運貨物或者馳騁,汗腺比較發達,在奔跑的時候體內還會產生較多的乳酸,身上的肌肉也比較緊實,站在馬旁邊,我們還會聞到一股濃濃的汗臭味。

所以馬肉沒有驢肉鮮嫩,肉質非常柴,想要將其烹飪成為一道美食太難了。而且馬自古以來都是人們幹活的好幫手,很少有人賣馬,供應量不足,因此價格也就高了,買的人就比較少了。

馬肉價格貴,加上很少有人能夠用馬肉做出美食,所以幾乎沒有人會買馬肉回來烹飪,避免浪費。

後來就傳出了馬肉臭的説法,實際上馬肉到底臭不臭,沒有幾個人知曉,這只不過是人們為了掩蓋自己不會烹飪馬肉的藉口罷了。

餓死不吃騾子肉

餓死都不吃騾子肉,騾子肉到底是有多難吃,讓人説出這樣寧死不屈的話。實際上騾子肉並不難吃,人們不吃騾子肉另有原因。

首先是騾子的出生背景,因為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產物,這些騾子基本上是沒有生育能力的。

以前的人們不懂科學,思想觀念比較封建,他們覺得騾子不能生育,如果吃了騾子肉,會影響人的生育能力,甚至不孕不育,所以人們就説不能吃騾子肉。

其次,在古時候,人們需要依靠家禽幫忙做一些農活,馬有力氣,但是耐力不足;驢有耐力,但是爆發力不強;而身為馬和驢的雜交產物的騾子,既有馬的爆發力,又有驢的耐久力,所以騾子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生產力。

最後,騾子的性情比較温順,能夠與人友好相處,它們的壽命也比較長,所以騾子能夠長期與人們相處、合作,彼此之間容易產生感情,所以人們就更不願意吃它的肉了。

結語

現如今我們的生產工具越來越多,越來越發達,用馬、驢、騾子作為生產力的現象越來越少,大多數人都用大機器生產,只有少數不發達的農村山區還在養騾子,但是這些動物的肉依舊沒有豬肉的使用量高。

那這些動物現如今能用來幹嘛呢?馬因為爆發力強,被人們用來作為觀賞對象,或者是用於比賽之中;驢依舊被用於食用或者藥用;騾子在一些偏遠地區還被用來當做勞動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