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知五味,但當身體出了問題後,往往吃東西的時候會出現口味的改變,我想大家應該都有過此經歷。比如説,感冒後吃什麼都無味,口淡;上火後,吃東西會帶苦味等。中醫大夫看患者時,會問患者平時是否有口味的改變,來綜合其他方面來診斷疾病。
7種異常口味
1. 口淡 指患者味覺減退,口中乏味,常伴食慾減退,屬脾胃虛弱, 或寒濕內阻。因脾胃陽氣虧虛,運化腐熟功能低下,或寒濕內停,陰不耗液,故口淡不渴。
2. 口苦 指患者自覺口中有苦味,見於實熱證,尤以心、肝、膽火旺者多見。心煩失眠者,常有口苦,乃心火上炎之故;膽汁味苦,故肝火上炎或膽氣上泛,皆可致口苦。
3. 口甜 指患者口中有甜味感,多與脾胃病有關。若口中甜而黏膩,脘悶不舒,舌苔黃膩者,為脾胃濕熱。因濕熱內阻,脾胃升降失職,濁氣上蒸,故見口甜。若口甜而食少,神疲乏力者,為脾虛,因甘味入脾,脾氣虛則甘味上泛之故。
4. 口酸 指患者口中泛酸水或有酸餿味,屬肝胃鬱熱,或傷食證。若患者口中泛吐酸水, 噯氣不適,脘腹疼痛者, 多因肝火橫逆犯胃,木鬱作酸,故見泛吐酸水。若患者口中有酸餿味,口氣酸臭者,多因暴飲暴食,損傷胃腸,食積不化,胃中濁氣上泛所致。
5. 口鹹 指患者自覺口中有鹹味,見於腎虛或寒證。因鹹入腎,腎陰不足,虛火上炎,又或腎陽虧虛,寒水上泛,皆可令口中有鹹味。
6. 口澀 指患者自覺口中有澀味,如食生柿,燥澀不適,屬燥熱傷津,或臟腑熱盛。因燥熱傷津,不能濡潤口舌之故。
7. 口黏膩 指患者自覺口中黏膩不適,多由濕濁困阻中焦所致。 如脾胃濕熱、食積化熱、痰濕內盛等,皆可見口中黏膩不適。
異常口味與臟腑的關係
脾開竅於口,五味與五臟相應,故口味的異常可反映脾胃功能的盛衰及其他臟腑的病變。《證治匯補·上竅門》説:“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 腎熱則口鹹。”口淡一般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口苦則與肝膽有關;口甜也是脾胃病變;口黏膩多為濕邪困脾導致脾虛濕滯導致的;口酸多見於反酸、噯氣的患者,一般是吃的太多,傷食了;口苦多與腎臟的病變有關,當口中長時間泛鹹,則要警惕腎有關的疾病了;口澀一般是津液所傷,舌體無法得到滋潤所致。
大家生病後最好儘快就醫,以防長時間生病而使飲食口味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