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朋友問:“為何我的孩子總是感冒呢?”“為何我的孩子個頭一直比別的同齡孩子矮呢?”“為何我的孩子總是臉色臘黃呢?”等等,其實,我們需要向家長介紹的是:這些問題,很可能是脾虛引起的。
中醫認為,脾胃是人身體的根本,我們的整個身體,都是靠着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物質,來維持運行。所以稱為“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而孩子的餵養過程中,因為家長的不恰當方式,往往使得孩子脾胃受傷,從而引起很多疾病,那麼,孩子的脾胃受傷,到底有哪些表現呢?
我們給大家總結一下,脾虛的孩子,大約有這麼多的表現吧:
脾虛的表現
1、不愛吃飯
脾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如果脾虛,則無力運化食物,孩子就總是不想吃飯,胃口不好。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經常積食會導致脾虛,反過來加重積食;另外,經常使用一些藥物,比如抗生素等,也會導致脾胃受傷,出現脾虛的情況。用通俗的説法來講,就是抗生素殺滅了腸道的有益菌,導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出現問題,現在這樣的孩子特別的多。所以,當孩子常常沒有胃口,不想吃食物,一吃就肚子脹脹的時候,我們要考慮,是否脾虛了。
2、常便秘或腹瀉
脾虛的孩子,無力運化,脾氣不足,無力將津液輸送到大腸,所以會導致孩子便秘,尤其是脾陰虛的孩子,便秘的情況特別多,因為毒素蓄積體內,無力排出,反覆被吸收,所以這樣的孩子往往身體問題很多。而脾虛,同樣也會引起孩子腹瀉,這是因為脾虛無力運化食物,所以有的孩子會出現一吃就拉的情況,而且,往往大便裏會有沒有被消化的食物,這是因為脾虛不能腐熟食物導致的,古人管這叫“完谷不化”,這樣的孩子,吸收功能一定不好,所以會有營養障礙的情況。
3、體質差,容易感冒
中醫認為,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也就是説,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了,能夠吸收營養物質,才能保證肺的抗邪能力。所以,經常有家長問我:“我的孩子怎麼總是感冒呀?”對此我會一再反覆地回答:“大家一定要多學中醫知識啊,這樣的孩子,需要調補脾土,令正氣充足,才能不再經常感冒啊。”這個道理,估計我還會一直講下去的,希望家長朋友千萬要有一個長遠的目光,不要僅僅希望索取一個感冒的方子,而是要解決根本問題。
4、個子比同齡人瘦小
對於孩子來講,因為營養不足,會導致孩子個子比同齡的孩子矮。我見到過很多這樣的孩子,有的孩子比全班其他最矮的同學還要矮一頭,這樣的孩子往往因為營養不足而導致,家長似乎也知道這個問題,於是就拼命給孩子做各種美食,給孩子多吃。這就是不懂中醫道理的緣故,孩子的脾胃已經虛弱了,無力運化食物,越多吃,越無力運化,結果是堆積在一起,導致積食,然後更加脾虛。所以,此時應該先調補脾胃,令脾胃強壯,然後再吃食物,才能吸收其中的營養啊。
5、體內濕氣大,痰濕重
中醫認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如果孩子脾虛,吃進去的營養無力吸收,廢物無力排出,則非常容易堆積在體內,形成痰濕,所以,這樣的孩子會形成虛胖的狀態,看着很胖,但是一運動就喘,渾身是汗,這樣的孩子,生長和發育也會出現問題的。而且,濕氣重的孩子,容易出現濕疹等各種皮膚問題,這也是困擾家長的一個重要問題,其實,從根本上看,與脾虛關係密切。
6、咳嗽纏綿不愈
當脾胃虛弱了,脾土不足,則肺金自然也會出問題,這樣,肺臟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這樣的孩子,往往寒風一吹,就開始咳嗽,而更容易患感冒,感冒好了,咳嗽卻往往纏綿不愈,有的孩子甚至能咳嗽兩三個月,這個時候,家長往往特別着急,就用各種所謂的“止咳”藥物,拼命給孩子服用,可是,我們要知道,脾虛是根本啊,所以,此時應該調補脾胃,增加肺氣,這叫“培土生金”,只有這樣的,才能真正讓孩子的身體恢復。
7、脾氣大,性格容易改變
中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肝主疏泄,與情緒相關,肝木出了問題,會影響脾土,反過來,當脾土虛弱,則肝木也容易出問題,這叫“土虛則木搖”。現在,我們看到因為脾虛導致的情緒疏泄方面的問題非常多,甚至很多患有抽動症的孩子,在調理脾胃後,病情都獲得很大的改善。
8、稍一運動就出汗,夜裏盜汗
中醫認為,氣具有固攝作用,可以固攝津液,脾氣虛,肺氣也虛,氣虛無力固攝津液,則稍微一動,就會出汗,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剖腹產出生的,在出生的時候,沒有經過產道口的擠壓,肺部就缺了一個重要的鍛鍊的一環,所以剖腹產的孩子,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稍微一運動就出汗,這就是肺氣不足的表現,此時需要調補脾肺,增加正氣。另外,脾陰不足的孩子,容易夜裏睡覺的時候也出汗,這叫盜汗。
9、愛流口水,睡覺露睛
中醫講“脾在液為涎”,孩子脾虛的時候就容易“垂涎三尺”,經常流口水。尤其是睡覺的時候,容易流口水。
同時,如果孩子在睡覺的時候,總是眼睛閉合不嚴,半睜着眼睛,這也是脾虛的表現,中醫兒科的奠基人,宋代名醫錢乙説這叫“睡露睛”,主要是脾對應眼瞼的緣故。
10、面黃肌瘦,四肢無力
中醫認為脾主肉,主四肢,因此,脾虛的孩子,會四肢瘦弱,無力。同時,脾之色為黃,如果脾虛,則土色會泛於體表,所以脾虛嚴重的孩子,臉色萎黃,沒有光澤,我們亞洲人是黃色皮膚,但是是淡淡的紅黃隱隱,不應該是枯萎的黃色,所以家長一旦見到這樣的孩子,就要考慮是否補脾了。
那麼,大家會問,孩子到底該怎麼補脾呢?
孩子如何補脾
我覺得,小兒推拿的方法,是非常適合我們家長學習操作的,比如捏脊,如果能夠堅持,對孩子的脾胃恢復特別有好處,還有很多方法,比如推脾經、揉四橫紋、揉板門、揉內八卦、揉腹等等,這些方法,都有消食健脾的作用。因為孩子的經絡比較敏感,所以只要孩子家長們學會了,認真去做,對孩子的脾胃的恢復非常有好處的。
另外,我還經常介紹一些食療的方法給大家,比如我平時用來調理小朋友的食療方子:懷山藥、蓮子肉、芡實、薏米、焦三仙等,這些都是藥食同源的東西,大家可以放心給孩子使用。
還有一點特別不容忽視的就是家庭的氛圍,孩子需要很多很多的關愛,如果父母給了孩子足夠的關愛,加上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這樣家庭養育出的孩子多半都不愛生病。
總之,孩子是我們家庭的未來,是我們社會的未來,我們希望孩子可以有個健康的脾胃,有個強健的體魄,這需要我們大家一起用心,來想出各種方法,保護孩子,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天下的孩子都越來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