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為何總出現憋尿行為?找到原因很關鍵,家長得一個個逐一排除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健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會經歷各種各樣的階段,而他們在不同階段,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但是有的家長,卻會因為自家孩子比較滯後的行為感到焦慮,例如本該孩子學會控制排尿的年齡,卻始終學不會,甚至存在憋尿的行為。

這就讓一些家長感到非常無奈以及困惑,不知道孩子出現這種行為,其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其實這個話題在媽媽羣裏,是經常可以看到的。朋友小麗前段時間,還在為這個問題感到困擾,明明她家寶寶已經憋尿憋的不行了,但就是不願意去上廁所。

即使問孩子是否想要尿尿,孩子也表示沒有尿意,但是用不了多久,孩子就自己尿在了褲子裏。這讓小麗感到非常疑惑,孩子好好的,怎麼會出現這種行為呢?

除小麗外,其他媽媽也説出了自己孩子和憋尿有關的一系列行為,就好像所有在這個階段的寶寶,都存在類似的問題。

要知道膀胱如果儲存了近200毫升的尿液時,大腦就會產生想要尿尿的想法,當這個數值翻倍後,正常人會有非常強烈的想要上廁所的想法。

但孩子如果在這個階段,仍然處於憋尿的狀態,那麼在膀胱裝滿後,膀胱就會自動將尿液排出。

所以,很多媽媽感到非常困惑,本該學會自主排尿的寶寶,為什麼會出現憋尿的行為呢?

01寶寶為什麼會出現憋尿的行為?

其實寶寶出現憋尿行為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原因和孩子天性有關,有的則和家長教育有關。所以家長們想要對孩子這一行為進行糾正的話,是需要找到真正原因的。

1)孩子排泄行為沒有得到正確訓練

很多家長在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就會對孩子自主排泄進行培養,甚至會希望孩子頭天拿掉紙尿褲,第二天就不再出現尿褲子的情況。

所以,他們會在孩子還沒有尿意的時候,就催促孩子上廁所,以避免孩子尿褲子。

但家長卻忽視了自己的這種行為,會給孩子帶來非常緊張的情緒,甚至會讓孩子認為,上廁所是一件受到家長督促的事情,那麼孩子也會產生比較牴觸的心理。

這就使得孩子面對家長詢問時,寧願憋着,也不願意表示自己有尿意,所以家長們不妨可以看一看,自己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

2)家長理解錯了孩子的信號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是比較好動的,想讓他們安靜坐三分鐘,簡直比登天還難。所以小朋友的日常,就是各種亂跑,還有上竄下跳,但這就給家長傳達了錯誤的信號。

可能有的寶寶已經出現了尿意,但家長卻誤以為孩子是在玩耍,所以會有各種跑動的行為。那麼長久以此的話,就會使孩子內心產生錯誤的認知。孩子會覺得自己,並不需要在有了尿意的時候,主動告訴家長,讓其幫助自己去廁所排尿,而是直接尿在褲子上就可以了。

3)孩子在陌生環境出現不適應

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家孩子在家裏的時候,並不存在尿褲子的情況。但是上幼兒園的時候,卻總是能聽到幼兒園老師告訴家長,自家孩子又尿褲子了,這就讓一些家長感到非常困惑。

鄰居小剛家的孩子就是這樣,孩子現在上幼兒園已經大半年了,但總是能聽到老師説孩子尿褲子的問題。

這讓小剛感到非常疑問,明明孩子在家裏好好的,怎麼一到幼兒園,就如同換了一個人似的?

在《兒童的行為密碼》裏面提到過,孩子初到一個陌生環境時,往往會產生比較緊張的情緒,甚至不知道該將自己放置在什麼位置比較合適。

所以,孩子在初上幼兒園的一段時間裏,對於尿尿這個行為,往往會感到緊張。

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自己,而且也對新環境的廁所,感到非常陌生。因此就存在着,孩子寧願尿在褲子裏,也不願張口説自己想要尿尿的行為。

02寶寶的憋尿行為會帶來哪些問題?

家長在瞭解了孩子出現憋尿行為的一些原因後,但是對於孩子的這一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並不是特別清楚。

可能很多家長只是單純的認為,孩子經常憋尿,只會對他們如廁習慣的養成產生障礙,但事實上,這一行為還會帶來其他一系列問題。

①會給孩子身體帶來負擔

孩子在出生後,身體的內分泌系統並沒有完全搭建好,而且尿液如果長期儲存在膀胱內的話,會對腎臟造成一定損傷。

因為尿液中的物質,會再次被腎臟給吸收,這就使得原本已經休息的腎臟,因為孩子憋尿,出現反覆工作的情況。久而久之,這會給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負擔。

②孩子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

憋尿行為帶來的另一大問題,就是會使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容易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

例如孩子正在專心致志的看書或者玩遊戲,但是在尿意來襲後,孩子因為要努力的憋尿,所以難以繼續集中注意力,去做剛剛手頭上的事情。

久而久之,孩子就極其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這個習慣如果長久保持的話,將會給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都帶來極大的困擾。

③孩子容易出現認知障礙

憋尿行為一旦養成的話,會對孩子的認知造成一定障礙,會讓孩子誤以為排泄行為,可以不用去廁所進行,只需要延續之前使用紙尿褲的習慣就可以了。

甚至有的孩子在尿意非常強烈時,也會認為這種感覺是比較正常的,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時,應該去進行排尿。

認知障礙一旦養成的話,不僅會對孩子的排尿行為造成影響,也會給孩子的膀胱還有腸胃系統,都帶來非常大的傷害,而且是不可逆的。

03家長如何對寶寶憋尿的行為進行糾正?

當家長髮現自家孩子出現憋尿行為後,對於這種不良行為進行糾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種行為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是比較嚴重的,那麼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對孩子的憋尿進行糾正。

1.家長儘量讓孩子放鬆心情

因為寶寶出現憋尿行為,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的催促以及責罵,導致孩子產生了心理負擔,所以會有這種不好的行為。

所以孩子在剛剛離開尿不濕,還沒有養成良好的排泄行為時,儘量不要對孩子的一些錯誤進行責罵,而是應以講道理為主。

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按時排尿的好處有哪些,這樣會使孩子降低心理的恐懼感,從而使孩子主動拒絕憋尿。

2.家長及時給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因為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後,有可能會因為內心緊張的情緒,以及其他一些緣故,導致他們出現憋尿的行為。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對孩子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育兒百科》中也曾經提到過,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比較熟悉的行為,喚起孩子內心的熟悉感。

所以當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環境的時候,家長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讓孩子放下對於在外尿尿的恐懼感。

家長可以在平日生活中,讓孩子養成一系列和尿尿有關的行為暗示。那麼在孩子每次尿尿前,讓其重複這些行為動作,時間久了,就會讓孩子不由自主的產生熟悉感。通過這種心理暗示,可以很好的打消,孩子在外尿尿的恐懼情緒。

3.家長可以通過執行計劃進行引導

大多數孩子出現憋尿的行為,主要還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有了尿意的時候,需要去廁所尿尿。所以家長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時間計劃,對孩子排尿行為進行引導。

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年齡,對孩子上廁所的間隔以及頻率,進行相應的測算,這樣到了規定的時間,家長就可以讓孩子進行排泄。

可能很多孩子在一開始,並不知道家長的用意是什麼。但如果養成了習慣,孩子不僅能養成按時排泄的行為,同時也能意識到自己在有尿意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當然,家長也可以通過孩子的一系列行為以及表現,人為的對這個時間表進行調節,但也要將孩子的行為表現,與他們日常活動進行區分。

孩子的憋尿行為,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時候憋尿不要緊,也不要有“等他們長大就好了”的想法。

要知道很多行為習慣,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進行糾正的話,那麼等長大後,孩子會錯誤的將這些行為習慣認為是正常的。

而且憋尿這個行為,對孩子身體也不是特別有利,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糾正。不要等孩子身體已經出現了問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到那個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