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母細胞瘤(RB)是發生在兒童時期的一種原發性眼內惡性腫瘤,約佔兒童全部惡性腫瘤的4%,嚴重威脅患兒的視力乃至生命,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是保存有用視力及挽救患兒生命的關鍵[1-3]。但由於腫瘤在眼內生長具有隱蔽性,中國很大一部分RB患兒初診時眼內腫瘤分期較晚。此次《醫師報》特別邀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兒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兒科黨支部書記張誼教授為我們分享兒科發展歷程及特色,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多學科診治提供借鑑。
01
北京同仁醫院兒科致力兒童及新生兒實體瘤診治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已有137年曆史,最早脱胎於教會眼科醫院。目前已經形成了以眼、耳鼻咽喉科為優勢學科的技術力量雄厚的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同仁醫院兒科在建國前已初具雛形,建國後正式建科,但隨着中心區建立及住宅區外擴及改革開放計劃生育的實施,兒科患者就診人羣縮小,2000年至2004年醫院僅保留兒科門診。
自2004年8月亦莊院區開放後,引進解放軍總醫院兒科的黃東生教授重建兒科病房。病房成立之初存在諸多困難,如交通尚不發達,醫療檢查常需要跨區進行,患者就醫難度及成本極大增加。隨着醫院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從人員儲備到技術提升發展迅速,兒科開始不斷髮展壯大,綜合性兒科建設從零開始不斷髮展,從0病牀到開放82張病牀,從5名醫生8名護士到118名醫護人員的大規模團隊(圖1)。
圖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兒科一二病區醫護人員
各病區負責診療的主任仍保留建科之初的給患者聯繫方式、堅持24小時接電話等優良傳統,而隨着微信的普及讓醫患溝通更為便捷。19年的發展,使北京同仁醫院兒科已經成為在北京市綜合醫院中牀位數最多的綜合醫院兒科,極大提高了患者住院治療的便利性,且我院兒科醫患關係和諧,每年出院的腫瘤患兒達3000-4500餘例,截至目前無一血液腫瘤患者投訴。
同仁醫院兒科全面發展,包括門急診以及新生兒重症監護病區、危重及罕見腫瘤綜合病區、視網膜細胞瘤病區等三個病區,當前門急診量每年約13萬人次。兒科專業在依託於同仁醫院眼和耳鼻喉腫瘤科的同時也建立自己的專業特色和優勢,黃東生主任作為兒童血液腫瘤和實體瘤化療和移植領域的知名專家,是上世紀90年代最早開展兒童實體瘤幹細胞移植的專家團隊成員之一,因此本科室以兒童及新生兒實體瘤為主,眼腫瘤、頭頸部腫瘤為特色,重點收治神經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軟組織肉瘤、罕見腹部腫瘤等難治復發及進展腫瘤病例。
同仁醫院兒科隊伍龐大,骨幹力量雄厚,118人中博導2人、碩導3人、正高級7人、副高級師5人、中級職稱14人。同仁醫院兒科發展迅速,自2016年以來連續多次在中科院學科排名中位列前50。
02
視網膜母細胞瘤多學科綜合病房領先全國,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保眼率
RB是嬰幼兒常見的源於視網膜的眼內惡性腫瘤,可為單眼或雙眼發病,與RB1基因突變密切相關,存在一定遺傳性,家族遺傳史約4%-5%[3](圖2)。臨牀上常表現為“白瞳徵”,也可出現眼紅、眼痛、斜視等,嚴重時可存在眼球突出及感染,往往先就診於眼科。
2000年以前,國內RB治療多以眼球摘除或聯合放療,病死率高達40%,而國外由兒科醫生開展化療存活率達90%以上[2,3]。我科於2004年重建病房後,團隊率先引入全身化療結合激光冷凍局部治療減小RB復發可能,提高患兒生存率。中樞神經系統轉移患者中引入腫瘤標記物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定期監測腦脊液NSE水平,隨時評估復發跡象或病情進展情況;借鑑白血病CNS的診療引入鞘內注射治療RB合併CNS轉移患兒取得良好療效;最早在國內應用並報告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應用於轉移期的RB患兒。此外,我院最早開展Recam眼底篩查,在麻醉情況下可直視眼球內腫瘤形態,評價腫瘤分期,進行診治。
RB診治更需多學科協作,聯合腫瘤科、眼科、兒科、影像科、超聲科、檢驗科等綜合評估及診治。2005年12月以兒科和眼腫瘤科為主成立多學科RB診療病房,即多學科診療(MDT)模式,這也使同仁醫院兒科成為在國內最早開展兒童腫瘤多學科診治的醫療機構之一,開創了RB治療新模式。
北京同仁醫院作為全國最大的RB診療中心之一,目前已經累計收治3100例初治病例。當前RB病死率已降至5%,我院保眼率達46.8%,其中90%以上患者可保留一定視力。期待北京地區建立多院區大型MDT中心,聯合各醫院各學科專家綜合評估制定診療方案,提高惡性血液腫瘤患兒的生存和愈後。
圖2 RB發生的遺傳方式
03
規範診療科普宣傳,依託指南為患者譜寫生命華章
當前中國醫療水平欠發達地區仍存在診治延誤、治療時機不恰當、治療目標不明確、治療理念錯誤、護理經驗不足等多種問題,因此規範診療的科普宣傳十分必要。近年來,我科加大開展科普宣傳和培訓的力度,針對治療方案、時機、複查要點等腫瘤診療經驗進行公益性免費遠程會診和交流,同仁醫院獨有的診療方案特色也在不斷推廣與普及。
基於指南指導的腫瘤個體化治療至關重要,隨着治療方案不斷探索,指南亦不斷更新[4]。兒童惡性實體瘤移植治療多使用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因此不存在排異,且花費較少。我科率先開展了RB、橫紋肌肉瘤等移植,隨後逐漸擴大至晚期惡性實體瘤等適應證,對於軟組織肉瘤等頻繁複發的患者也建議行幹細胞移植治療[5]。
北京同仁醫院還做為副主編以及執筆人單位,參與到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整合醫院指南制定中,組織全國30多位多學科專家共同討論制定了RB診療指南[4]。此外,我科針對RB腫瘤開展了多項臨牀研究,近期也將在美國癌症研究治療及中日韓眼科會議上分享中國RB大數據,期待更多的優秀成果分享及推廣。
04
張誼教授總結
同仁醫院兒科幾十年風雨兼程,歷經輝煌與重建,仍初心未改,致力於兒童惡性血液腫瘤診治,以眼腫瘤、頭頸部腫瘤為特色,對難治性復發及進展腫瘤病例深入探索。當前腫瘤規範化治療和基於指南指導的腫瘤個體化治療至關重要,因此,針對規範診療方案及治療開展時機等診療經驗的科普宣傳和培訓仍任重道遠。推動和諧醫患關係和診療環境的構建,醫生應勿忘初心,聚焦於解決患者問題,當醫生、患者、媒體、官方均從善意出發,醫療環境定將逐漸改善。
專家簡介
張誼 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
副主任(主持工作)、博士後、主任醫師、副教授、研究生導師
中瑞政府互相項目瑞士優秀學者獎學金獲得者
北京市衞生系統高層次人才獲得者
學術任職:
國際兒童血液腫瘤組織(SIOP)會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小兒血液腫瘤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婦幼保健學會精準醫學委員會委員
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中醫臨牀藥學分會常務理事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青年委員兼秘書
中國抗癌協會小兒血液腫瘤分會青年委員
中國女醫師協會兒科學分會委員
世界華人醫師協會兒科學分會小兒血液腫瘤專委會委員
北京醫師協會兒內科分會理事
北京醫學會兒科學分會青年委員
北京癌症防治學會止血與血栓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委員、全科學組委員兼秘書
中國小兒血液腫瘤雜誌審稿專家、編輯
北京市科委專家庫成員
主持及參與科研課題30餘項,發表署名文章136篇,其中SCI 20篇。副主編及參編著作6部。
專家簡介
黃東生 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
博士生導師
首都醫科大學兒科學系,副主任
北京同仁醫院兒科,主任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 委員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血液學組 委員
國家兒童腫瘤專家委員會 委員
世界華人醫師兒科協會血液與腫瘤專家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兒童腫瘤分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兒童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 副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兒科分會 副主任委員
北京醫師協會兒內科專業委員會 副會長
北京抗癌協會小兒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任其他全國及北京相關協會常委及委員20餘項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 兒科相關的10餘雜誌的編委及審稿專家 主持及參加各類課題36項,獲軍隊科技進步獎3項 國內外發表論文246篇,其中SCI論文43篇,主編及參編著作16部
參考文獻:(滑動查看)
[1] Ancona-Lezama D, Dalvin LA, Shields CL. Modern treatment of retinoblastoma: A 2020 review[J]. Indian J Ophthalmol. 2020 Nov;68(11):2356-2365.
[2] Chantada GL. Eye-preserving therapy for retinoblastoma: new evidenc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 2023 Sep;7(9):600-601.
[3] 黃東生,張誼.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8,33(10):757-762.
[4]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眼科學組,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整形眼眶病學組. 中國視網膜母細胞瘤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年)[J]. 中華眼科雜誌,2019,55(10):726-738.
[5] 李楠,王一卓,張誼等.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轉移性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5例臨牀效果觀察[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誌,2022,27(04):2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