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和六腑之間互為表裏的關係

六腑的生理特點為消化、吸收、排泄,所以六腑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飲食的消化、吸收、排泄過程中的相互協作、相互為用。

消化方面:由胃的腐熟、膽汁的參與、小腸的化物作用共同完成。吸收方面:由小腸泌別清濁以吸收精微,大腸的傳導以吸收水分來完成的。排泄方面:由大腸的傳導以排大便,膀胱的氣化以排小便來完成的。消化、吸收、排泄雖然是三個不同階段,但又相互依賴、相互為用。

三焦為水谷和水液運行的道路,參與了消化、吸收和排泄的整個過程。六腑以通為用,既分工又合作,相互協調、相互為用,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素問·五藏別論》上有記載:“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人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

臟腑為內臟的總稱,髒和腑之間是五臟配五腑的關係。髒屬陰,腑屬陽;陰主內,陽主表。一髒一腑、一陰一陽、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形成臟腑,配合成五對:心合小腸、肺合大腸、脾合胃、肝合膽、腎合膀胱。每對臟腑之間在結構上都有經脈相互絡屬;在生理上相互為用,相互協調;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心和小腸

心的經脈屬心,絡小腸,小腸的經脈屬小腸,絡心,二者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構成本表裏關係。就二者的生理功能而言,心屬火、主血,心火温煦、心血滋養,則小腸功能正常;小腸化物、泌別清濁,吸收精微,能化生心血。小腸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可概括在睥主運化的功能中,所以心和小腸之間的關係屬心和脾的關係之一。

肺和大腸

肺和大腸通過經脈相互絡屬構成表裏。在生理功能上,主要體現在肺氣肅降和大腸傳導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因“肅降”和“傳導”會影響臟腑氣機,所以肺氣肅降下行,佈散津液,即可促進大腸傳導;大腸傳導糟粕下行,利於肺氣之肅降,進而影響呼吸運動和排便。

脾和胃

脾和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構成表裏。其生理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脾胃運納協調。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和腐熟,胃的“納”為脾的“運”做準備,脾的“運”是適應胃繼續“納”的需要。沒有胃的受納和腐熟,脾無谷可運、無食可化;反之,缺少脾的運化,胃則無法受納。所以,胃和則脾健,脾健則胃和。脾胃運納結合,相互協調,才可以完成納食、消化、吸收、轉輸等生理功能。二是脾胃升降相輔。脾氣主升,胃氣主降,脾氣上升,運化正常,水谷精微即可得到疏布,胃才可維持受納、腐熟和通降;胃氣下降,水谷得以下行,脾才可以正常運化和升清。所以,脾胃之氣,一升一降,升降相輔,才可以確保“運納”功能的正常。三是脾胃燥濕相濟。脾胃臟,屬陰,喜燥而惡濕;胃為腑,屬陽,喜潤而惡燥。脾胃喜惡不同,燥濕之性相反,但二者之間又相互制約、相互為用,胃易燥,得脾陰以制之,使胃不至於過燥;脾易濕,得胃陽以制止,讓脾不至於過濕。所以,脾胃之間燥濕相濟才能確保脾胃運納、升降協調。

肝和膽

肝和膽通過經脈相互絡屬構成表裏關係。生理功能方面同主疏泄,肝膽屬木,同主疏泄,而肝主疏泄,分泌膽汁,調暢膽腑氣機,促進膽囊排泄膽汁;膽主排泄通暢,利於肝發揮疏泄作用。所以,肝膽相互依存,相互協同,膽汁的分泌、貯存和排泄功能才能正常,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腎和膀胱

腎和膀胱通過經脈相互絡屬構成表裏關係。生理功能方面,主要體現在同主小便方面。水液通過腎的氣化作用,濁者下降至膀胱轉化為尿液,通過膀胱進行貯存、排泄;膀胱的貯尿、排尿功能又依賴腎的固攝和氣化,讓其開合有度。所以,腎和膀胱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協同,共同完成小便的生成、貯存、排泄過程。

三焦為“孤腑”

三焦未和髒相對應,被稱為“孤府”。但它卻是通行人體元氣、運行水液的通道,與五臟六腑的功能有着密切的關係。

臟腑不安,疾病來找

五臟的功能如果發生了變化,必然會影響到與他們相表裏的腑,進而導致整個人體的功能失調。一旦臟腑功能失調,各種各樣的疾病就會表現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1 字。

轉載請註明: 五臟和六腑之間互為表裏的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