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悄然到,順時養生不能少
數九寒天,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23個節氣——小寒。中國古人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話説小寒,這“寒”可一點都不小。民間有“小寒勝大寒”之説,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温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温低於小寒的。
小寒勝大寒2021 WINTER
寒冷刺激能導致人體熱量耗散,陽氣損傷,抵抗力下降。現在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小寒節氣養生的關鍵是通過調理生活方式,增強免疫力。
順時養生,冬季進補有“道”
01
冬季進補要因人而異
氣虛者應選用補氣食品,血虛者應選用補血食品,陰虛者應選用滋陰食品,陽虛者應選用助陽食品。相反,如果應用得不當,就會適得其反。陽虛者進補大量滋陰食品,反而會“重傷其陽”;陰虛者進補大量助陽食品,反而會“耗傷其陰”。冬令採用“食療”來調理,可達扶正賠本,“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之目的。冬令進補一般是指虛弱病症的人,對於想增強體質的人來説,還是以體育鍛煉和增加一般營養食物為好,可不必特殊食用補品。
02
進補要顧護脾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百虛皆由於脾胃,如大病、久病之後或年老體弱的虛衰,並非一髒一腑,多見五臟皆虛、氣血陰陽俱不足,此時用補,當遵大醫學家孫思邈“五臟不足,調於胃”,通過調脾胃使脾氣生旺,則氣血陰陽化生有源,五臟六腑皆得其養。此外,還有在“虛不受補”的情況下,也要首先顧護脾胃。所謂“虛不受補”是指體質虛弱較甚或陰陽氣血俱虛時,當用補藥滋補;若脾胃不健,反可致氣機壅滯,加重脾胃之虛,其力難行,體虛愈甚,此時用補,受之運脾為先;另外,滋補藥多膩滯,尤以滋補陰血之品為甚,往往滯胃呆脾,故在運用補藥養生時,常應配以調理脾胃之品,如陳皮、木香、藿香、佩蘭、蒼朮、厚朴等,上述各藥不僅能使脾胃功能健旺,而且能防補藥膩滯之弊。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01
冬令進補,最好先作引補
引補即底補,這就是打基礎的意思,一般來説,可先選用芡實燉牛肉,或芡實、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燉服,以調整脾胃功能。也可燉些羊肉,如生薑羊肉大棗湯等也有同樣功效。此後再服食補品可增加滋補效力,又不會發生“虛不受補”的情況。一般身體虛弱者,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適當服食一些精肉如牛肉、羊肉、雞肉以及人蔘、蜂王漿、牛奶、雞蛋、豆漿、紅棗、桂圓肉等。這些食補品,對於身體一般都有好處,虛弱者食之有扶正祛邪之功。
02
宜食苦,少食鹹
《四時調攝箋》裏説:“冬月腎水味鹹,恐水克火,故宜養心。”意思是説,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抵禦過亢的腎水。也就是説,冬季在飲食調養方面,中醫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中醫學五行理論來説,鹹勝苦,腎水克心火,故宜少食鹹,而多食苦味。冬季飲食除要少吃鹹外,還要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之陽受損。
03
怕冷女性可適度補鐵
在寒冷的冬季,許多女性都要比男性怕冷,表現為手、足等末梢部位冰涼、全身發冷。營養學家指出,女性應每日攝入18毫克鐵,而大多數女性都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因此,怕冷的女性除了保證一定的飲食量,以攝入充足的熱量外,應有意識地多吃些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羊肉、牛肉、魚、雞蛋、黑木耳、牛奶、豆類和綠葉蔬菜等。同時,要注意多吃些含碘較多的食物,如海帶、海蜇、海魚、蝦皮等。通過攝入不同含量的食物,補充身體缺乏的元素,改善身體平衡,減輕手足冰涼、冬天怕冷的現象。
04
冬食“膏滋藥”有益處
冬季滋補膏藥亦稱“膏滋藥”,它除了能用於滋補之外,還能用於祛病。膏滋藥不單純是由幾種草藥配製而成,而是採用多種中藥加上阿膠、龜甲膠、鹿角膠等合併煎煮製成。一般婦女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以及小兒哮喘等慢性疾病多用阿膠,中年體虛多用龜甲膠,中老年陽虛胃寒、尿清便溏、陽痿早泄等症,多用鹿角膠。
內容來源:內容綜合整理自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營養食譜 》,作者:張湖德,張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