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明吃很多,還是不長個也不長肉?可能是媽媽們忽略了這點

“孩子挺能吃的,可怎麼就是不長肉啊?”這也許是很多爸媽的困惑。其實,這是因為你沒給孩子吃對。

孩子吃得多並不代表吸收的好,要想寶寶長得好,關鍵不在於吃的多少,而在於這4個字:營養密度。

孩子明明吃很多,還是不長個也不長肉?可能是媽媽們忽略了這點

什麼叫營養密度呢?

其實營養密度,就是指食品中以單位熱量為基礎所含重要營養素的濃度。簡單理解,就是食物中可以讓孩子吃飽有力氣的能量,還能讓孩子長身體的重要成分,例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

孩子之所以了很多,但是不長身體,主要是因為孩子可能一直吃的都是低營養密度的食物。

舉個例子:很多家長都喜歡給孩子吃米湯、粥、稀飯、果汁、肉湯這樣的流質或者半流質食物,認為這樣的食物容易消化,看着孩子吃了一大碗,彷彿還吃撐了,當媽的就覺得很滿足,但其實營養根本不足,長此以往,孩子的生長髮育自然會受到影響。

孩子明明吃很多,還是不長個也不長肉?可能是媽媽們忽略了這點

關於食物的營養密度,媽媽們一定要記住這個公式:固體的>液體的;完整的>分解的。

什麼意思呢?就是在營養密度上:米飯>粥>米湯,同樣的,肉>肉湯,水果>果汁。

在傳統的認知裏,肉湯是一種很有營養價值的食物,肉裏的精華都融化到湯裏了。但實際上,不管是肉湯,還是雞湯,主體都是水,最多包含了一些脂肪、維生素、蛋白質等,真正的營養還是在肉中,肉中的蛋白質在15%~22%左右,而湯僅有1%~2%。

至於果汁,很多寶媽都迷信鮮榨果汁是濃縮了水果的所有精華,但是水果“變成”果汁的過程,破壞了水果中的纖維素,果汁中含量最多的還是糖分,會容易造成孩子肥胖,並養成嗜甜的飲食習慣,增加患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

所以,媽媽們只有正確搭配食物,才能讓寶寶在有限的胃容量下獲得更高的營養。

孩子明明吃很多,還是不長個也不長肉?可能是媽媽們忽略了這點

給寶寶們搭配輔食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三大金剛”一樣都不能少。

碳水化合物最普遍的方式可以用傳統米、面或者粗糧以及蔬菜來提供,蛋白質和脂肪主要來源於乳製品、豬肉、牛肉、羊肉、魚肉、禽肉、蝦肉、貝類等。

還有一些不太營養的食物,只要我們用點小心機,營養密度也能一下子提升上去。例如媽媽們可以在煮粥時放點燕麥、紅豆等粗糧,讓白粥變成粗糧粥,這樣營養密度就有了;還有如果寶寶愛吃麪,可以在面中加入牛肉、胡蘿蔔和番茄,這樣面的營養度不僅更高了,而且也鍛鍊了寶寶的咀嚼能力,簡直是一舉多得。

總之千萬不要給寶寶吃單一的食物。攝入的營養物質過於單一,也是不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的。

孩子明明吃很多,還是不長個也不長肉?可能是媽媽們忽略了這點

還有就是很多家長都喜歡通過將自家寶寶跟別人家的寶寶比較,來判斷自家寶寶長得好不好。

其實,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發育節奏,只要寶寶在自己的節奏內,就不算是問題。同時家長也要學會使用生長髮育曲線,就能明明白白掌握寶寶的發育節奏,沒有醫學背景也能輕鬆看得懂寶寶的生長情況。

具體方法是,上網搜索標準生長曲線圖或是利用相關APP,紅色就是女寶寶的,藍色是男寶寶的,根據自家孩子畫出相應的生長曲線圖,將寶寶不同年齡時間點的測量值在生長曲線圖上標記出來,然後連接成一條曲線,接着與生長曲線圖中的參照曲線比較,如果曲線平行於參照曲線,是正常表現,如果曲線出現平直,增長幅度不足,甚至下降,則提示增長不良,家長們就要注意了。

孩子明明吃很多,還是不長個也不長肉?可能是媽媽們忽略了這點

孩子明明吃很多,還是不長個也不長肉?可能是媽媽們忽略了這點

營養密度就4個字,看起來很高深的樣子,但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是分不開的,處處會用到。

其實媽媽們只要平時在生活裏多留意,多用心,把學習到的小竅門巧妙地融入日常的生活裏,就可以給寶寶帶來更好、更有營養的搭配,還怕孩子“吃得多卻不長肉”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3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明明吃很多,還是不長個也不長肉?可能是媽媽們忽略了這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