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食品”不能遊離於監管之外

【把脈】

“吃代餐餅乾,不節食、不運動就能減肥。”近年來,代餐食品在年輕羣體中掀起一股“代餐熱”。

隨着肥胖引起的併發症以及以瘦為美的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人開始推崇用代餐食品來取代正常的飲食,一些替代高熱量、高脂肪正餐的食物應運而生。主打“熱量低、飽腹感強”的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粥等產品層出不窮,成為減肥圈的新寵。

不過,關於代餐的爭議也一直存在。近來,對於代餐食品導致營養不良、代餐食品虛假宣傳、代餐市場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的報道,不時見諸媒體。市場上有很多代餐食品打着“天然、營養、低熱量、高纖維、易飽腹”等口號,聲稱能補充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與食物纖維,這也是代餐越來越受到歡迎的原因,但許多專家表示,代餐食品不能代替一日三餐。

代餐食品,顧名思義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常見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代餐粥等。它最初的來源,是醫院按照科學比例配比營養後,做成營養粉作為腸內營養液供病人使用。專家指出,代餐粉只是一個概念,補充的是人體必需性營養素。但是,必需性營養素只能保障人體基本生存,是營養攝入的下限,不能滿足人體的特殊需求。

進一步而言,代餐並非人人合適。從營養學角度來説,代餐主要針對的是超重和肥胖人羣。而對於非超重和肥胖的年輕人來説,盲目把代餐作為“減肥利器”可能會對健康造成損害。而且,代餐是通過減少能量攝入的方式幫助人們控制體重,如果長期存在攝入能量不足以維持人體基礎能量消耗的現象,人的機體各器官功能將會下降,從而出現各種臨牀表現,也不排除會造成器官衰竭。

再説,代餐食品行業目前仍處於成長期,缺乏嚴格的標準,導致代餐食品市場魚龍混雜。有的“代餐食品”沒有生產許可證,屬於“三無食品”;有的“代餐食品”根本不合格,不僅起不到代餐的作用,而且會危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另外,一些商家用花裏胡哨的標語宣傳代餐配方的科學性、合理性,誘導年輕人消費,產品卻粗製濫造。

因此,不能讓“代餐食品”遊離於監管之外。市場監管部門應將代餐食品、代餐企業納入監管範圍,加強對“代餐食品”市場的規範化管理和監督。建議針對行業亂象展開專項整治,對“代餐食品”市場進行一次拉網式排查,對不法行為重拳出擊,有力維護市場秩序,絕不能讓假冒偽劣“代餐食品”危害公眾舌尖上的安全。

同時,提高消費者的辨別能力。建議加大對代餐食品的科普,引導消費者科學認識代餐理念和代餐食品。對代餐行業的亂象要加大監督,尤其是代餐行業的宣傳騙局要及時曝光,避免更多人受騙。消費者在選擇代餐產品時要慎之又慎,不要盲目跟風,唯有“理性減肥,健康生活”才是正道。

(作者:廖海金,系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市場監管局黨委副書記)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2 字。

轉載請註明: “代餐食品”不能遊離於監管之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