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在這裏看到大家的身影,養生大家並不陌生,但如何養生,如何使我們的身體達到平衡點,這其中的方法最為關鍵。在人的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是什麼?不同的人不有同的答案,有的人説是快樂,有的人説是金錢,有的人説是家庭。您的答案是什麼呢?就我個人來説,健康養生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説非常重大,身體好則萬事順。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注意飲食衞生,調整生活節奏和規律,做一個健康的人....那麼在這裏我將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養生經驗。
濕氣重,可以説是威脅健康的最大的隱形敵人。古人有云:“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現代社會中,有九成人深受濕邪危害,特別三四月份以來,雨水開始逐漸增加,空氣也變得潮濕温熱起來,更應注意祛濕邪。
1、頭髮油膩
不少人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早上剛洗的頭,剛到下午就非常的油膩,那種油膩感,自己看着都噁心。
你可能是被濕氣纏上了。濕氣能全面的呈現在頭髮上,讓你的頭髮看起來非常的油膩。
2、眼睛水腫
眼睛周邊水腫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睡前喝了太多水,有腎炎等,但也有可能只是因為你身體濕氣太多了,才上行到頭部,引發了眼睛水腫。
如果你每天睡醒,眼睛水腫,有黑眼圈,感覺非常疲乏,那就要高度注意了,你的濕氣已經影響了你的健康。
3、嘴巴苦幹
晨起嘴巴又苦又幹,也可能是體內有濕氣的信號!
中醫認為,體內濕氣重,會導致水濕內阻,就會導致嘴巴又苦又幹的現象,嚴重時還可出現口臭等現象。
4、舌頭肥厚
早晨照鏡子的時候,可以伸出舌頭來看一看,如果它變得胖胖的,很肥,導致擠壓在牙齒旁,出現了裙邊一樣的齒痕;又或者它變得厚厚的,上面有一層明顯的舌苔,那你真的是有濕氣了。
如果舌苔發白,那表示你的濕寒比較重;如果舌苔發黃,則可能是濕熱比較重。
5、臉蛋起痘
如果你最近沒有熬夜,卻發現自己的臉蛋莫名暗沉,還起了痘痘,那可能是濕氣在作怪!
濕氣重會導致人體內分泌的失調,臉部等部位皮膚較為油膩,痘痘也就隨之而來!
很多人長期反覆臉上起痘,根源就在於濕氣。很多濕氣重的人,不僅臉上有痘痘,背上、前胸也會有很多痘痘。嚴重的還可能引起痤瘡!
以上5個表現,若佔2條,説明你濕氣不輕了,要抓緊排!
那麼,有什麼實用的祛濕方法呢?
祛濕方法一:祛濕食物吃一吃
1.甘薯
中醫認為,其甘平而無毒。因而能夠起到補虛乏和益氣力的功效,與此同時還有健脾和強腎陰的作用。
根據研究發現,甘薯中所含有的黏蛋白,能夠幫助保持人體血管壁的彈性,進而幫助人們把自身身體內的油脂和廢物殘渣排出體外。
2.胡蘿蔔
胡蘿蔔甘辛而微温,眾所周知,胡蘿蔔中的維生素A含量是很高的。
多吃胡蘿蔔就能夠促進機體的正常生長髮育,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機體呼吸道感染,還能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3.土豆
由於土豆味甘性平,且能夠補氣、健脾。因而,對於臨牀上的脾胃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疾病患者的治療往往是較為有效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土豆又被人們稱為“地下水果”,因而土豆補益胃氣的功能實際上是十分突出的,從這一意義上看來,其可以幫助機體濕氣的排出。
祛濕方法二:祛濕茶水喝一喝
喝祛濕茶是祛濕方法中比較簡單方便易操作的。可根據自己身體濕氣的嚴重程度,選用不同的配方。
輕症:薏仁茶
配方:薏仁10g、薏米一把
方解: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藥,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薏米可以去濕,下火,去痘。煲完湯後,湯渣也可以吃。
中症:蒲公英五方草茶
配方:蒲公英根0.7、薏苡仁0.7、赤小豆1.7、蒲公英葉0.2、山楂0.1、芡實0.3、玉米鬚0.1、淡竹葉0.1、五方草0.1
方解:蒲公英可以清熱解毒,還可以利尿散結,用來去除濕氣,有着很好的療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以及舌苔發黃,口臭的問題。
芡實除濕比薏米還厲害,芡實可既能健脾,又能除濕。可調整消耗的脾胃功能,補益脾胃,去除體內濕氣的同時,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睏倦。
五方草,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消炎止痛、止血涼血作用,其含有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谷胱甘肽等成分,還有抗衰老作用。
重症:木丹陳皮茶
配方:木丹0.3g、薏苡仁0.3g、蒲公英0.5g、赤小豆0.2g、茯苓0.2g、砂仁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陳皮0.1g、桔梗0.1g、荷葉0.1g、人蔘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方解:木丹俗稱梔子,可入藥,內服具有清熱祛濕、利尿、除煩、涼血止血、散瘀的作用,可治療多種疾病。
茯苓有着很好的消腫、排濕氣的作用,而且還能改善因濕氣重導致的脾虛食少、失眠多夢、身體虛弱、排泄異常等周身不適症狀。
砂仁,除了是一種健脾祛濕中藥,還是生活中運用廣泛的一種香料。砂仁昧辛,性温,歸脾、胃、腎經。能化濕開胃、温脾止瀉、理氣安胎。
濕氣特別重的時候,人會感覺有痰淤積在體內一樣,這是因為脾可以運化水濕,運化五穀,一旦脾虛就會使水濕停留,凝聚為痰。而陳皮剛好可以化痰健脾祛濕。
祛濕方法三:祛濕穴位按一按
1.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按摩方法:按摩時應取舒適的體位、適當力度,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側陰陵泉上,按而揉之,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併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維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對局部肌肉進行左右彈撥。每天用手指按揉這裏,時間不拘,空閒的時候就可以,但要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
作用:適當刺激陰陵泉穴可以起到清利濕熱、健脾理氣、通經活絡的作用,還可輔助緩解腹脹、腹瀉、水腫、膝痛等。
2.三陰交穴
位置: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三陰交穴。
按摩方法:每天按揉三陰交,每條腿的三陰交至少按揉或用經絡錘敲打10分鐘以上。
作用:經常按摩此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對祛濕非常有幫助
3.足三里穴
位置: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正坐,屈膝90°,手心對髕骨(左手對左腿,右手對右腿),手指朝下,無名指指端下方與中指平衡處即是該穴。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用力按壓穴位,有痠痛、脹、麻的感覺,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1~3分鐘即可。
作用:按摩此穴能升發胃氣、運化脾濕。
此外,建議通過跑步、游泳、瑜伽、太極等運動微微出汗祛濕,並注重健脾,減少濕邪的生成。
一般來説,生活中,若問題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所謂健康養生,關鍵是健康養生需要如何做到。瞭解清楚健康養生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喜歡就關注我吧,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