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裏父母與孩子之間不同的關係就有不同的管教孩子的方法,這些方面和孩子培養的密不可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有着決定性的作用,有些家庭對孩子培養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所致,因此要想把自己的孩子撫養得很好,每個家庭都要重視正確的親子關係的形成,建立最好的親子關係,那麼最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就是把握“三度”。
第一、“尊”而有“度”
一直以來,在許多家庭裏存在一種誤區,認為孩子小啥也不懂,不用太多關心和在意孩子的訴求、感受和情緒,最常見的心理認知就是“一個小屁孩,不用管他”,一切以家長意願至上,極少考慮尊重孩子,和其平等相待或不願從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去考慮問題,對於孩子一些正常、合理、合情的要求常表現的無視或無感,甚至還會按自己想法予以否定或武斷地拒絕,讓孩子意願得不到尊重。
家長會將自身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或讓孩子無條件接受,根本不會在意孩子的感受和體驗,更有甚者連孩子的正常的情緒表達都由不了自己,都會橫加干涉和隨意指責,根本無法在家長面前表現各種情緒,有些家長對於孩子言行不符合自己心意時,動輒呵斥,甚至非打即罵,而與之相反的則是另一種極端做法,對孩子放任自流,一切由着孩子,由於孩子的心智各方面都未成熟,有許多時候想法做法是錯的。
但家長卻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從表象上看貌似尊重了孩子,實際是對孩子的放縱和不關心,這些親子關係都不正常。正確的做法是不管什麼年齡段,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和個性,不論何事都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從他們層面多加考慮,對孩子表現出應有的尊重,但在尊重的同時,要知道孩子尚未成年,思維幼稚,存在欠缺甚至錯誤,應適度進行矯正和約束,以免出現偏失,要把握分寸,做到尊而有度。第二、“愛”而有“度”
常言道“誰的孩子誰不愛”,對孩子的關愛是每個父母的本能和天性,但這種愛必須是基於正常的體現和付出,而不能極度和過分,可有些父母在物質情感上對孩子過度的給予和滿足,對孩子的愛是無底線無原則的,表現在在各方面待遇特殊高人一等,時時受到特殊照顧,對於孩子的需求處處依着、慣着,恨不得要星星摘星星、要月亮給月亮,只要能夠辦到都會竭盡而為。
甚至對孩子無理、荒唐的訴求,都儘可能予以順應和依從,在行為表現上,對於孩子言行不管是非對錯進行偏袒、護短,也不敢讓孩子做事,生怕孩子受委屈,可以説含在嘴裏怕化,捧在手裏怕掉了,孩子無理取鬧父母就無條件讓步等等,即我們常説的“溺愛”,過分溺愛,對於孩子三觀的正確樹立、適應社會和與人相處等諸多方面都構成了無窮的害處,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正像古話説的“慣子如殺子”。
可見其危害之大,與溺愛相反的是那種父母對孩子缺少應有的關愛,心思常不在孩子身上,只注重自己所看重的東西,對孩子極少關心在意,和孩子關係疏遠不親近,使得孩子感受不到應有的親情和愛心,讓孩子覺得缺情少愛,感受孤獨,甚至是對孩子極度嚴苛,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時常責罵體罰孩子,給孩子造成心理衝擊和傷害使其性格扭曲。
這也很難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秉性。這些都談不上親子關係,正確的做法是對孩子時時體現愛心,對孩子表現出應有的關愛,但是這種愛是一種合理的,愛的程度要恰到好處,該愛的地方,全情投入,對於不該愛的時候,不能愛心氾濫,也不能在很多方面讓孩子感受不到應有的愛,要愛的適可而止、恰到好處,把握好程度,也就是要愛而有度。
第三、“管”而有“度”
只要有了孩子自然就少不了對孩子的管教,就存在着對孩子管教方式的不同和差異,有很多家長錯誤的認為孩子小,事無鉅細都要插手干涉、包辦代替,把自己的要求和願望貫穿其中,替孩子思考、替孩子選擇和決定,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聽話照做就好,什麼都聽從自己的操辦和安排,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去做,父母不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逼迫他們做自己不想做的,把孩子管束成自己想要模樣。
也就是家長嘴裏常説的“聽話”的“乖乖孩”,還美其名曰“一切為了孩子好”,豈不知這樣凡事大包大攬,會讓孩子缺乏自信,不相信自身能力,導致處理事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低下,讓孩子在潛意識裏無擺脱依賴的思想,對未來的生存適應能力和社會競爭力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與此相反的是有些家長對孩子極少關心,對孩子採取完全“散養”的方式,抱着“有苗不愁長”的錯誤觀念,什麼都由着孩子。認為孩子不管怎樣,長大就好了,對孩子的事極少過問和參與,也不同孩子互動交流,對待事情的處理得不到正確合理的引導,孩子很多時候處於一種無助和無奈的狀態,因為孩子沒有成人,他們特別信任和相信父母,得到父母的幫助或共同參與是孩子所期待的,並且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由於自身的不成熟性,家長應該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並需要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
否則等到孩子長大了,結果長偏了,那時就會悔之晚矣,為自己對孩子的不管不顧而懊悔苦惱。這些都是錯誤的親子方式,正確的做法是既要對孩子應有的管束,同時要尊重孩子的意願,給孩子一定的自我成長的環境和獨立自主的空間,同時積極主動融入到孩子的世界,對孩子的事適度參與和介入,理解、懂得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在家長的參與引導下,讓孩子自己正確面對和處理問題,總之對孩子的管教要做到管而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