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炎熱,喝好這10杯水,祛濕、降温、解暑……
1. 温開水——更解渴
寶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賀繼東2015年接受華商報採訪時介紹,夏天的氣温接近人的體温,解暑良方應當是“以熱制熱”,因為,喝熱水會引起血管擴張,促進排汗,將體內的熱量帶出,使體温真正下降,這樣才會感覺非常涼爽。
寶雞市營養學會營養師閆樂2015年在接受華商報採訪時介紹,煮沸後自然冷卻至20-25℃的白開水是最好的飲用水,既能迅速解渴,又不會引起腸胃不適。①
曹子豪/攝
2. 楊梅茶——緩解腹瀉
吃得不衞生、貪涼、孩子脾胃功能不好,夏季就容易出現腹瀉。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2011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指出,如孩子腹瀉,除適當用止瀉藥外,還可買點楊梅泡茶緩解症狀。楊梅屬酸性,酸性有收斂的作用,所以楊梅可止瀉。
方法:用三四顆鮮楊梅(也可用楊梅乾),用熱水沖泡,適當加點蜂蜜,代茶飲。楊梅、蘋果加冰糖煮水喝,止瀉作用更強。②
3. 荷葉茶——消暑醒腦
中日友好醫院營養科營養醫師陳禹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荷葉,歸脾、胃、腎經,一杯清爽的荷葉茶,可起到解渴消暑、化濕排濁、提神醒腦的作用,適宜夏季飲用。③
4. 烏梅飲——開胃
營養醫師陳禹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夏天出汗較多,傷津液,易口乾、口渴,飲用烏梅飲不僅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起到生津止渴、開胃、促進食慾的作用。
方法:烏梅飲中可以加少許的冰糖、蜂蜜或桂花醬,以改善烏梅酸澀的口感。如要增強烏梅飲提振食慾的作用,還可以加山楂一起熬製。③
5. 菊花枸杞茶——解暑明目
營養醫師陳禹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菊花細分為白菊、黃菊和野菊,白菊側重於平肝明目,黃菊側重於疏散風熱,野菊味最苦,側重於清熱解毒。
方法:日常代茶飲用,選白菊較好,既可清解暑熱又可明目,可謂一舉兩得。在菊花茶中加幾顆枸杞子,可調節菊花茶微苦的口感,也可以加強養肝明目的功效。③
6. 薏米茶——健脾祛濕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藥學部李明、袁焱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薏米性涼,味甘,淡。《本草綱目》謂其“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方法:薏米挑選洗淨、瀝乾水分,放入平底鍋內,開小火,慢慢焙出薏米的香味。再把枸杞洗淨,放入焙熟的薏米、衝入開水,浸泡5~10分鐘左右。根據個人愛好,可以在煮好的茶內加入熟紅豆之類的熱性食材。④
7. 竹葉茅根茶——涼血止血
李明、袁焱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竹葉甘淡而寒,功善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白茅根甘寒,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荷葉味苦微鹹,性辛涼,能夠清暑利濕,祛瘀止血。本方尤其適用於夏季皮膚、鼻子容易出血的人。
方法:竹葉5克,白茅根5克,荷葉兩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當茶飲用。每日一劑。④
8. 蘆根水——清熱解暑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2019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蘆根作為深埋在水中的部分,在具備通達之性的同時寒性更強,有清熱利尿的作用。
方法:可取蘆根15~30克,蜂蜜適量。放入鍋中加水煮開後再煮15分鐘左右,稍放涼後調入蜂蜜,飲用。解暑清熱。⑤
9. 生薑烏龍茶——暖胃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醫師周岱翰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夏天天熱,很多人貪涼會選擇吃一些生冷的食物來解暑,可能會引起胃部不適。這時候可以考慮來一杯生薑烏龍茶。生薑烏龍茶適用於夏季過食生冷,胃脘不適,舌苔厚膩者,或者是外感初起時用。
方法:生薑2到3片,烏龍茶葉適量,加適量的水,或衝或煎,可以根據口味情況,酌情加少許鹽或紅糖。⑥
10. 玉米鬚茶——祛濕、抗結石
江蘇省中醫院普內科主任徐陸周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玉米鬚性味甘平,有益肝、膽、腎等經脈的作用,並且有利水、促進體內多餘水分代謝的好處。夏天喝玉米鬚茶還有涼血泄熱的功效,不僅能夠排出體內的濕熱之氣,還具有抗結石形成的作用。
方法:取50克左右的玉米鬚,用開水沖泡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喝了。煮玉米時,別拔掉玉米鬚,等煮好了玉米,把煮玉米的水倒出,用玉米水代茶飲也可以。⑦
本文綜合自:
① 2015-07-02 華商報《汗流浹背時別喝冰水 “以熱制熱”才是解暑良方》
② 2011-07-18 健康時報《夏天為孩子常備4杯水》
③ 2020-07-03 健康時報《夏日喝好三杯茶》
④ 2019-06-14 健康時報《五款清熱解暑養生茶》
⑤ 2019-06-25 健康時報《蘆根是 夏季降温法寶》
⑥ 2017-07-07 健康時報《夏天胃不好來杯生薑烏龍茶》
⑦ 2018-08-07 健康時報《八月祛濕找茶飲》
編輯:任 璇
審稿:楊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