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健康生活】清明前後養生寶典:吃穿住行四口訣不能忘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健康

《歲時百問》中提及:“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2021年4月4日為清明節氣。大地漸暖到了清氣上升的時候,清明前後應如何養生呢?

吃:飲食多辛甘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宜選辛甘之味,不宜過食酸物。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教授吳維城指出,辛甘的食物可以調養肝脾之氣,如肉類、雞蛋、麥片、牛奶、新鮮蔬菜、蘿蔔、菠菜、山藥、蕎菜及水果、菇類、姜、葱、蒜等食物。忌食煎炸油膩、寒涼生冷、容易過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湯水,以保養脾胃之氣。也可以適量吃一些花生、芝麻、枸杞來温補養肝。

穿:春捂“815原則” 

俗話説“二月亂穿衣”,説的是清明前後,氣温仍然變化較大,忽冷忽熱的天氣最易傷肝陽之氣,所以此時不要驟減衣衫。
那麼,如何穿衣才能避免受風寒侵襲?專家認為,日夜温差大於8℃時是該捂的信號。這時人體血管會隨着温度變化而出現較大的舒張與收縮波動。此時如果不注意捂,會造成血流和血壓波動,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血黏度高和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形成心肌梗死、腦梗塞等。
氣温高於15℃就不用捂了。對大多數中老年人來説,15℃是人體適應的臨界温度,也是捂與不捂的臨界温度。此時,衣着宜上薄下厚,保持腰腹下肢的温暖,防止感冒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或復發。

住:宜晚睡早起

從氣象學上來講,連續5日平均氣温高於10℃,才表示進入春天。每年清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均氣温都在12℃以上。可以説,清明的到來,意味着春天真正來了。這個時節,應該注意保衞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耗傷陽氣或阻礙陽氣的行為皆應避免。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為了適應陽氣生髮的規律,人們應適當晚睡一點兒、早起一些,舒緩形體,以使神志隨着陽氣而舒暢怡然。這是清明過後養生的自然法則,違背了就會傷肝。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所説的晚睡並不是讓人熬夜,早起也並非起得特別早,而是相對於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適當的晚睡早起能讓人神清氣爽,一般來講,應在23時左右睡覺,7時左右起牀。

行:宜動不宜靜

“清明時節,自然界陽氣生髮,養生重點在養陽。因此,清明養生宜動不宜靜,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多位養生專家建議。此時自然萬物都處於生髮狀態,人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多外出活動。不過,老年人早上鍛鍊不宜太早,最好在太陽昇起之後。
此時,很多人會選擇賞花踏青。雖然美景常常讓人流連忘返,但要注意預防花粉過敏。花粉、飛絮隨風飄揚,非常容易使過敏體質的人產生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流淚、鼻腔發癢等症狀。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儘量戴口罩、墨鏡等,必要時帶上防止過敏的藥物。同時要保持室內乾淨、乾燥,做好通風,按時清洗、晾曬被單。

附:清明節氣小食譜:

1.綿茵陳鯽魚湯 
材料:茵陳30~50克,鯽魚500克,姜3片、蜜棗3粒。
做法:茵陳洗淨,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水,用大火燒沸,轉用中火熬煎20分鐘,去渣。鯽魚洗乾淨,煎至兩面金黃,加薑片、蜜棗、茵陳藥汁,用中火燒沸30分鐘,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祛濕,利水退黃。
2.茵陳粥
材料:茵陳30~50克,大米300克,瘦肉100克,姜2片。
做法:茵陳洗淨,加水煎汁,去藥渣;放入大米、瘦肉、薑片,加水用大火燒沸後,轉小火熬粥,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
3. 清明醒腦茶
材料:夏枯草10克,決明子10克,綠茶5克。
做法:先將決明子揀雜,洗淨,曬乾後微火焙炒至黃,取出磨碎。將夏枯草洗乾淨、曬乾,與決明子、綠茶同放入大號杯中,加蓋15分鐘後,當茶頻頻飲用,一般可沖泡3~5次。
功效:清肝明目,潤腸通便,降血壓。適用於頭腦脹痛,目赤口苦,急躁易怒,尿黃便秘,舌紅,苔薄黃,脈弦者。

(轉載:離退休幹部工作)

【來源:中共潮州市委老幹部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