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文化博大精深,中醫也傳承了數千年之久,但是中醫的藥物治療不同於西醫,西藥通常服用比較簡單,服用過程中也不會覺得難以下嚥,但是中藥的服用通常比較繁瑣,很多人都覺得買回藥材在家煎藥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而且中藥煎熬出來的精華都比較的苦,很難下嚥,讓人難以接受。
服用中藥為什麼會感到苦?
其實,中藥的味道不僅僅是隻有苦味,按照中醫學上表明,中藥是具有五種味道的,包括苦甘酸辛鹹,味道也是多種多樣。
但是正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苦味中藥佔據着中藥的很大一部分,很多清熱解毒的中藥性質都是苦寒的。
而且,人體中感受味道的部位是我們口腔中的舌苔,舌苔能感受到的味道大多比較厚重,在感受味道的同時,會掩蓋一些性質比較薄弱的味道。
比如,在同時吃苦味和甘甜的食物時,會感到苦味的感覺更加明顯,在我們的基因當中,對於苦味的印象十分深刻,而且對苦味的物質大多比較排斥,當我們攝入苦味的食物或藥物時,身體就會出現本能的排斥反應,表現出厭惡的感覺。
如何讓良藥不再“苦口”?
由於我們的舌苔當中,舌尖是感覺甜味最為敏感的區域,舌頭的兩側對酸味更為敏感,但是苦味的敏感區域位於舌頭的舌根處,在中醫上還有一句順口溜叫做“先甜後苦邊鹹酸”。因此,在我們生病服用中藥的時候,可以選擇避開我們舌苔苦味的敏感區域。
喝中藥的時候採用吞飲方式,避免藥物在舌根部位的停留,將我們的頭部向後仰起,迅速的嚥下湯藥,也可以使用湯勺等餐具將藥液直接送到舌根處順着吞嚥,但是要注意在喝中藥的同時,後仰不要過於猛烈,避免導致氣管受到嗆水,引起不良症狀。
喝中藥的温度也會影響中藥的味道,人體口腔正常的温度是36.2到37.2攝氏度,當舌頭的温度與中藥温度較為接近是,我們的味覺神經就會比較敏感,感覺到苦味的變化就會增加。
所以要使中藥的温度高於或低於口腔温度時,味覺神經的敏感度就會降低,對苦味的感覺就會略微減少。
在喝中藥的時候也可以將鼻子捏起或者閉氣來服用,可以減少大腦給予的嗅覺信號,服用時只感覺到味覺的信號,也可以有效的減少對苦味的感知。服用完中藥後立即用冷水或糖水進行漱口,再少喝一些温開水,可以再次減少中藥帶給我們的苦。
有很多人,在服用中藥的時候喜歡加入帶有甜分的物質,比如糖類、蜂蜜等,但是這樣做是不可取的,會影響藥物的效果,另外,糖也是一種中藥,也有中醫的禁忌症,影響中藥的性質,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