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正式進入大暑時節,不禁讓人想到《説文解字》中的一句話:“暑,熱也”。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今年以來,很多地方降水頻次高、總量大,降水量和出現大雨的頻次都比往年要多。所以在這個時節講一講解暑祛濕具有特殊的意義。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濕氣?
1.食慾不振。濕邪困擾脾臟,影響脾主運化的功能,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等,口中粘膩等表現。“濕聚成痰”,日久會表現咽部有痰、咽部不清爽等表現。
2.身體沉重懶動。身體特別疲乏,不願運動,睡醒後仍沒有精神,渾身不清爽,有頭昏腦脹之感,易睏倦,記憶力減退。這也説明你的體內有濕氣,因為中醫認為“濕性重濁粘膩”,體內濕氣大的人,就會感覺到疲乏困倦懶動。
3.面部容易出油。濕氣大的人常見面垢,有不清潔的感覺,面色發黃、發暗、油膩,有的伴有頭髮出油,或者耳朵裏面總是濕濕的,用小指觸碰,感覺有油。
4.舌苔厚膩。如果發現自己舌苔很厚膩,或者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那就基本可以確定體內有濕,這就是中醫的舌診。
夏季祛濕宜吃“三豆”
從中醫的角度講,豆類是植物的種子,吸濕性強,因此大多數豆子都具備健脾祛濕的特性。
1.綠豆:綠豆製品多有清暑利尿祛濕的功效,如綠豆湯、綠豆糕、綠豆粉等。《本草求真》有云:“綠豆味甘性寒,據書備極稱善,有言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
2.赤豆:也叫赤小豆,可做赤豆湯、赤豆粥或豆沙餡。單獨煮水喝就有不錯的祛濕功效。《本草綱目》稱之“能利水消腫”。
3.扁豆:扁豆具有健脾清暑化濕的功效,還可治療急性、慢性腹瀉等多種疾病,可與山藥同煮,還可做扁豆粥、扁豆茶等料理,更可以炒後食用。很多著作對其不乏溢美之詞,如《藥性辨疑》中的“扁豆專清暑…消水濕”,《本草綱目》中的“止泄瀉,消暑,暖脾胃,除濕熱”。不過需要注意,在烹飪扁豆時要做熟,謹防食物中毒。
熱水泡腳也能祛除濕氣
冬季熱水泡腳已成為尋常百姓家推崇的一種養生方法,能夠暖身體補中氣。其實,在炎炎夏日,通過熱水泡腳能祛除濕氣,同樣也能達到養生的效果。伏天陽氣最盛,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等足部的六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