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對大人來講是通向目的地的一種手段,而對寶寶來講,走路是促進腿部肌肉生長髮育、增長智能的一種方式。大人跌倒了,會自己檢查一下有沒有傷者,不小心摔倒了,爬起來就好了。寶寶摔倒了呢?
馬上扶ta起來嗎?擔心寶寶會產生依賴心理。
不扶ta嗎?又擔心寶寶受委屈,讓寶寶覺得媽媽不心疼自己,還會影響親子關係。
你會對扶或不扶寶寶有所顧慮嗎?
到底該不該扶、該怎麼扶…
摔跤對寶寶來説並不是一件大事,如果媽媽不扶,寶寶自己也能起來。這個過程對寶寶來講是一次很重要的人生體驗,寶寶會意識到,走路並不是邁開雙腿就能平穩地進行下去的事情,而是跟周圍的環境有關。
有了這類經驗後,寶寶走路的時候就會多察看周圍環境、多察看路面是否平整,從而調整前進路線、前行姿勢、前行方向。如果寶寶有了在泥濘、不平路面摔倒的經歷後,會明白自己應付不了這麼複雜的情況,就會張開雙臂讓媽媽抱抱。
同時這樣反覆摔倒起來的經驗讓寶寶也認識到自己具備掌握身體、把握環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寶寶的自信心也會大大增強。
所以,當寶寶摔倒時,經檢查沒有什麼大礙,也沒有撕心裂肺大哭大鬧,媽媽還是不扶為好,畢竟是寶寶自己摔倒的。
1、媽媽別大呼小叫,寶寶是被你嚇哭的
公園草坪上,寶寶摔倒了,媽媽立即奔上去把ta扶起來,又親又哄,不停地問:“摔疼了嗎?摔到哪了”本來沒哭的寶寶,一下子哇哇大哭起來。
驚慌過度,可能是新手媽媽常犯的錯。寶寶身高低、離地面近、學步時不會走太快,摔倒時通常不會太嚴重。如果寶寶並沒有哭喊,媽媽過度驚慌,寶寶會被媽媽的驚慌嚇到,覺得“是不是發生了很嚴重的事情”或者覺得“摔倒是件很可怕的事”,媽媽的過度驚慌或緊張會讓寶寶更加害怕,甚至會影響寶寶學步的信心。
所以媽媽還是要儘量剋制住自己的情緒,平靜地面對寶寶摔倒,輕輕地説:“起來,寶寶,媽媽等你!”或“寶寶可勇敢了,自己就起來了!”
2、打地、打門、打桌子,你是在教ta推卸責任
寶寶在家裏邊走邊玩,一不小心摔倒了,哇哇大哭起來。姥姥急匆匆地跑過來,用手狠狠打了地板幾下,説:“都怪地太滑,害得我們寶寶摔倒了”。在姥姥的安撫下,寶寶很快就不哭了。
寶寶摔倒了,都怪地不平;寶寶磕碰到,都怪桌椅硬……如果我們習慣於把寶寶的小意外歸咎於外因,或把責任都推給“別人”,即便這樣能夠更快的安撫寶寶的情緒,但長久下去,寶寶就會養成外歸因、推卸責任的習慣,遇到挫折或失敗都認為是“別人”的原因,而很難看到自己的問題。如此,便無從成長。
3、“沒事”“不疼”是最差的安慰
很多媽媽抱起寶寶最愛説的就是“沒事~沒事”“不疼~不疼”,其實對於寶寶來説,明明就是很疼。這樣説,寶寶會覺得媽媽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的感受,反而哭的更厲害!具體應該怎麼做,下文會寫到。
4、硬逼寶寶“不許哭”,會憋出“內傷”
寶寶追着皮球跑,一不小心被皮球絆倒,重重地摔在地上。爸爸走過來説:“不許哭,你是男子漢,不就摔了一跤嗎,別哭哭啼啼的”寶寶忍痛爬起來,眼淚在眼圈裏打轉,看看摔破的膝蓋,癟了癟嘴,強忍住眼淚。
“哭”是人最常用的表達情緒情感的方式之一,沒有性別之分,沒有年齡之限,是人都需要,何況寶寶。寶寶需要用“哭”來表達“疼”的不舒適感,也需要用“哭”來宣泄“摔倒”的挫敗感。這些負面情緒,都需要發泄出來,硬憋在身體裏,長期積累起來,容易生病。當寶寶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情感,不敢表達、不會表達,這將成為ta一生的負擔。
5、打死都不扶,也是一種錯
寶寶摔倒了,哭哭啼啼的要媽媽扶。媽媽見寶寶沒摔破,也沒大礙,堅決不扶,無論寶寶是大哭還是撒嬌耍賴,都沒用,説:“堅強點,自己站起來,我可不扶你”。眼見寶寶半天不起來,裝作轉身要走的架勢,寶寶才不得已自己起來了。
有些父母,為了讓寶寶變得堅強、勇敢,不願意寶寶嬌滴滴的、動不動就依賴父母,而選擇從小事開始鍛鍊寶寶。但其實,寶寶在遇到小挫折的時候,最需要的只是媽媽的一個擁抱和接納,寶寶要首先有了安全感,才有能力讓自己更勇敢,心裏被愛充實了,不空心的堅強才更有力量。
1、不管有沒有扶,寶寶起來後都要查看傷情
一看:看孩子倒地時的姿勢與狀態,臉色是否異常,手腳是否能動,身上有無外傷或起青包、出血、血腫,等等。
二問:詢問孩子什麼地方疼,胸部、肚子、頭部有無不適的感覺。
三查:檢查全身各個關節是否有問題。先讓孩子做幾次蹲下、起立的動作,接着讓孩子伸展胳膊、活動手腕、左右轉頭,再讓孩子反覆做幾次彎腰挺身動作,最後讓孩子張口,看牙齒有無鬆動或脱落、口腔有無破損。
及時上述檢查完全沒有問題,還要繼續觀察1-2天。主要觀察孩子的大小便有無變化,比如大便變黑、小便呈血色或黑色等。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送醫,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2、小磕絆可以不扶,馬上轉移注意力
在你判斷確認寶寶沒有任何問題時,可以不扶。寶寶摔倒後可能會抬頭看着你,ta在觀察大人的反應,如果你這時説“哎呀”,ta肯定哭。但如果你馬上轉移注意力,説:“咱們快點起來去玩拼圖吧”,ta可能瞬間忽略摔倒這件事,連滾帶爬迅速起來。
3、很多情況下要扶!但不要馬上扶
多數情況下寶寶摔倒了,會感覺疼,寶寶沒有太嚴重的安全問題,父母按照正常走路的速度走過去,扶起寶寶就好。父母這時候要儘可能做到不緊不慢、泰然自若。
4、詢問就是最好的關心
上面提到最好不要説“不疼”“沒事”,那麼媽媽扶起寶寶後,可以問問寶寶“哪裏疼?還能不能動?現在還疼不疼?”如無大礙,可以抱抱寶寶,讓寶寶感覺到“媽媽在,我是安全的”。或對寶寶説:“媽媽知道,寶寶摔倒了,可能有點疼”,讓寶寶感覺到“媽媽是理解我、接納我的感受的”。
5、幫助寶寶找出摔倒的原因,避免下次摔倒
一切安撫工作都結束後,孩子的情緒也會緩和很多,這時就是一起來找原因的好機會了。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分析分析,剛才為什麼摔倒了。是走得太快了?還是走路的時候沒看前方?或者走路的方式不太正確造成的?引導寶寶分析原因,找出解決辦法,“吃一塹、長一智”才是真正的成長!不僅僅是摔倒這件事,生活中寶寶遇到的各種小挫折,都需要父母引導寶寶自己找出解決辦法,積累經驗,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