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濕氣重、脾胃弱、氣血虛怎麼辦?這2個祛濕健脾妙招,適合每個人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健康

日常生活你有這些煩惱嗎?

濕氣自測

如果你總是不想吃東西,感覺嗓子裏有痰,尤其是吃肉、糖之後,吃一點就噁心,或者腹脹不舒服。

舌體胖大,苔滑膩、厚,舌苔顏色發白或者黃色,舌邊常有齒痕。

如果你總是感覺沒力氣,犯困沒精神,什麼事情也不想做,總感覺四肢發沉,抬起來都費勁。

面色淡黃而暗,頭髮、臉上總是油膩膩的。眼泡有些浮腫,身體容易水腫。

如果你看起來胖嘟嘟的,特別是腹部和大腿上,也就是游泳圈和大象腿。睡覺的時候,有鼾聲。

如果你怕冷,肚子小腹的皮膚摸起來總是涼涼的、軟軟的。

大便次數多,不成形,容易粘馬桶,小便渾濁。

還有一些濕氣,不可言説,更加尋釁滋事,往下走,且變得格外尷尬。

你的身體已經被濕氣佔領了!

送你三個祛濕妙招,濕熱、寒濕都適合:

1、最體現人生的方法:吃

其實我最喜歡給的建議就是吃 ,因為吃真的很重要再天賦異稟的人也不能不吃飯,去醫院可以發現醫生不是在問之前吃的有什麼異常,就是告訴你之後什麼不能吃。有很多問題是吃出來的,也有很多問題能吃好。

飲食推薦

【白扁豆】

白扁豆又叫脾之谷。調脾暖胃,通利三焦,降濁升清,消暑除濕(能消暑濕),止渴止瀉,專治中宮之病(專門調理脾胃)。

——《本草備要》

白扁豆炒後專除脾濕,還不傷脾胃陽氣。煲湯最好也是用炒過的扁豆。

常用的煲湯搭配:

白扁豆+淮山+瘦肉;

白扁豆+薏米+排骨。

【芡實】

《神農本草》中記載的上品藥材之一。上品是指無毒的,具有補養作用,可以久服,使人延年益壽,可以久吃的藥,現在屬於藥食同源,也是食物。

芡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仁,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並有着“水中人蔘”的美名,在南方是一種常見的食物。因為它的果實很像雞頭,所以又稱“雞頭米”。

中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止瀉、益腎固精、除濕止帶。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不僅是女人的“不老米”,也是男人的“長壽米”。芡實入脾、腎經,既能益腎固精,又能健脾祛濕,而且補的力度温和不容易上火,能預防陰液受傷導致的乾燥而且不會滋膩生濕氣。

提到祛濕,很多人想到的是薏米,而芡實的祛濕功效比赤小豆、薏米更強,而且薏米屬微寒性,長時間吃胃受不了。

芡實與山藥:均具有補脾止瀉的功效,補益效果相似,但芡實之固澀腎精,更有甚於山藥。

而且濕氣重堵住中焦的人不能用山藥,從某種程度上看山藥是不祛濕的,山藥的強項在於補脾肺之氣,益肺腎之陰。如果是陰虛體質的,但又濕氣偏重,就可以芡實+山藥。尤其老人,孩子,孕婦,用一點芡實與山藥炒熟後,弄成粉末,每天和粥調服,可以祛濕補脾,同時補脾肺腎之陰。身體濕氣重、氣虛的問題多,調理可以常喝這碗祛濕養元粥:

材料:紅棗、山藥、燕麥、芡實、花生仁、蓮子各5-10克

做法: 以上所有食材洗乾淨,用清水略浸泡後和大米一起煮成粥即可。

蓮子:補益脾胃,祛濕的同時還能養心安神,心安能減少思慮,而思慮過多是脾虛的重要誘因。

山藥:補氣健脾,還能補益肺腎。肺能調理水的通道,腎主全身之水,脾主運水,濕氣重雖然根本在脾運水能力下降,但調理肺脾腎能更快的把濕化掉。

小米:黃土高原上的小米,最得土氣,而脾屬土,在五穀中小米最養脾胃。

燕麥米:比燕麥片的效果更好,可以很好的補脾益氣,也是平常不容易吃到的一種穀物。

紅棗+葡萄乾+花生:養脾胃、補氣血,調和味道。 有人可能會問,紅棗生濕,這裏還要放紅棗嗎?紅棗健脾,又能調和諸味,這裏用烘焙過的紅棗,更多的是補益脾胃的效果。放在這裏,絕對是利大於弊的存在。

針對於體內濕氣重、脾胃弱、氣血虛的人:

每天犯困沒精神、四肢發沉嘴裏感覺口淡乏味或口中粘膩,想吃甜、吃辣食慾不好,不想吃飯,吃什麼都不香,吃完還容易胃脹稍微不注意還會拉肚子,總覺得很累沒有力氣整個人也是喪到極點,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一副了無生趣的樣子

2、祛濕在於運動

濕氣的本質是氣血不能到應該去的地方,停留在身體各部,祛濕的時候一定要多動,讓全身氣血動起來。

不喜歡運動和時間不充裕的可以着重做這兩個動作:

抓帶脈:

帶脈的位置是繞着腰臍一週,就好像一根褲腰帶一樣。

這個動作很簡單:抓帶脈站直,雙手抓到腰兩側的肉肉,一抓一鬆,抓100下。一開始覺得痠痛,沒法堅持,就從30下開始,逐漸增加,一直到每天可以抓100下(孕婦禁用)。

或者敲帶脈:

平躺在牀上,用雙手輕錘腰部兩側,敲100次左右。平常還可以艾灸帶脈穴,配合着中脘、水分、足三里,既可以調經,還可以減肥、調便秘。

拍打腹股溝:身體又暖又幹淨

《黃帝內經靈樞》:「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意思是説,脾胃有病,便會有邪氣滯留於兩髀。

兩髀,指的便是腹股溝,即大腿內側與小腹交界處的兩道溝兒。

腹股溝是脾經的循行位置。因此,拍打腹股溝(最好帶上大腿內側),可以打通脾經,從而健脾。

而且它在身體的中間,拍打可以聯通上下,上熱下寒的人也特別適合。能祛濕排毒,暖身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