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娃腳大就一定個子高?情況和你想的不一樣,這些習慣更重要
撰稿:cici
編輯:橙子
本文共1800字,閲讀需要3分鐘
一入秋北方的天氣就涼爽起來,我給鏘寶把涼鞋收起來,打算換上春秋穿的運動鞋。可今天早上出了一點小狀況:原本都是自己穿鞋的鏘寶,突然大喊:"媽媽!我穿不上。"
我當他不會用粘扣就説:"來媽媽看看。"
一看才知道,幾個月前才買的鞋又小了。
我感嘆道:"哎,你這腳也太能長了,這麼小的個這麼大的腳。"
在一旁吃飯的奶奶説:"人小腳大,説明能長高個。"
因為自己身高不高,我一直都為兒子的個頭兒焦慮。奶奶這席話着實給我吃了劑定心丸。但是,腳長得大真的預示着孩子以後會是個高個子嗎?先別高興得太早,讓我們看看這句老話中有什麼玄機?
我問奶奶:"為什麼,你們都説腳大個子高。"
奶奶説:"你去看看,哪個大個子,不是大腳啊!"
原來,孩子腳長得大以後身高就會高的説法,是根據經驗推斷的。因為人體有一定比例,所以一般而言,身高高的,腳也不會太小。但這並不是絕對的,也不能因為孩子腳長得快,就推斷他將來會有一個理想的身高。
兒科醫生指出:0-6歲之間,是孩子足部發育的重要階段,在6歲左右寶寶的腳掌長度,基本可以長到成年的60%。
除了生長規律外,充足的運動和營養都會讓孩子的小腳丫蹭蹭漸長,幾個月換一雙鞋也成了平常的事兒,這和身高也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將來能長多高還和很多後天的習慣有關係,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真正的"長高秘訣"有哪些吧!
怎麼讓孩子突破遺傳極限,長得儘量高一點是我這個1米55媽媽的育兒野望。每次看着kiki家貝貝,比鏘寶大一歲卻高出一個腦袋,我就只能望着一米七的kiki興嘆:"遺傳太可怕。"
不過小個子的媽媽也不要氣餒,因為兒科醫生説了:"遺傳只佔70%",那不就意味着只要我們堅持這些好習慣,還有30%的機會,讓孩子長高嗎?
習慣一:保持規律地作息
鏘寶1歲-2歲培養作息習慣時,讓家裏人不理解的是:每天晚上8點左右,大家正在享受天倫之樂,老的小的其樂融融。我總會突然出現説:"寶寶,走我們睡覺去。"奶奶常常質疑我:"真的需要睡這麼早?"
我們都知道,孩子身高的增長,説白了就是骨骼之間的生長板,不斷鈣化積累。而生長板增長的過程,依賴一種生長激素。深度睡眠中,這種生長激素就會大量分泌,讓孩子長高。
一項研究表明:70%生長激素在孩子沉睡後1小時開始分泌,並且這個量是白天的5-7倍。
但寶寶不是機器,沒道理到9點説睡就能睡。因此,晚上要讓孩子早一點安靜下來,進行諸如洗臉、刷牙、洗腳講故事等睡前程序。並且慢慢形成規律,以保證他們充足的睡眠。
習慣二:每天堅持運動
另外一個能讓生長板生長的方法,就是有外力不斷刺激,讓它大量分泌生長激素。這個方法需要藉助運動來實現,而培養一個運動的習慣,無論是在身高生長上,還是在長遠看來,都非常有好處。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爸爸媽媽,3歲以上的孩子,每天最好保證2小時的户外運動。
為了讓鏘寶長高一點,我這個宅女也立下flag:每天堅持帶娃運動2小時,讓自己瘦!讓孩子高!然而現實太骨感,要料理賬號,做一日三餐,帶孩子上早教,看動畫片等等,很難專門抽出時間運動。
後來還是一位喜歡慢跑的閨蜜點醒了我,她説:"運動就是一種習慣,隨時隨地都可以啊。”
大家如果也很忙,可以把1~2小時的運動時間拆成小塊,這樣就比較容易達成了。比如每天早晨早起半小時,帶娃在小區裏隨意追逐跑跑;看動畫片和讀繪本間隙,就做做室內運動,上完早教我們就把坐車改為在公園步行。
習慣三:讓孩子均衡飲食
充足的營養是孩子長高的物質基礎,保證攝入均衡則是為了提高營養的效率。慚愧地講,在這點上我做得並不好。但在和孩子鬥智鬥勇,讓他吃得更全吃得更好上,還真的積攢了一些經驗。
當今社會,應該很少有人真的因為經濟原因,讓孩子吃不上營養的飯菜。跟醫生聊天,她總結説現在的孩子在吃上的問題不是吃不上好的,而是吃得太好,或吃得太偏。因此"均衡飲食"才是我們要關注的要點。
而這件事兒上的難點,是如何讓孩子接受多種多樣的食物。除了説要從小培養外,如果寶寶已經偏食了,就像鏘總一樣拒絕所有葉子菜該怎麼辦呢?
這邊給大家提兩個建議:
1、 烹飪方式多樣化:換着花樣地做,煮着不喜歡做炒的,炒的不喜歡做炸的,在不喜歡我可以做成餡啊!
2、 講理和鼓勵雙管齊下:我用食物繪本讓鏘總知道,綠色小精靈管的蔬菜,能讓我們健康。在吃飯時,給他鼓勵,不斷暗示他其實很愛吃菜。這樣寶寶就能慢慢接受了。
Cici有話説:
孩子的身高是我們這些小個子父母一直以來的焦慮,不過再着急擔心,也別盲目相信諸如"腳大個子大"的説法,畢竟身高還是要靠遺傳和後天共同努力。你的孩子現在有多高呢?你是用什麼辦法讓他長高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好辦法,在這裏先謝謝大家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