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知道,黃芪不能隨便泡水喝,為了健康,牢記3點,別再犯錯
黃芪不僅能治療疾病,還能滋補身體,並且價格實惠,是很多家庭必備的養生佳品。據説,胡適先生在中年後,經常感覺身體疲乏,精氣不足,做事常常感覺力不從心。
因此會經常用黃芪來泡水喝,以補氣養生。很多中老年朋友,也喜歡經常用黃芪泡水飲用,但黃芪畢竟是中藥,也需要分清體質來服用。
黃芪有哪些作用,如何服用呢?今天一次説清楚。
黃芪被稱為養生上品,它有哪些功效?
黃芪在古時被稱作“黃耆”,我們通過這個名字就可以知道,黃芪這味中藥的特徵。耆,長也。黃耆色為黃,因為補藥之長,故名黃耆。
《神農本草經》中,黃芪也被稱為補藥中的上品。中醫認為:黃芪味甘,性微温,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託瘡生肌,健運脾胃,延緩衰老等功效。
在中醫看來,黃芪比較側重於補氣,對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無力,脈象細弱無力的人羣來説,可以有很好的提神補氣之功效。
有的人,體質弱,天氣一變就會出現感冒發燒的問題,對於這樣的人羣,中醫認為此為“表不固”體質。
這類人羣就可以服用黃芪來固表,補氣,增強免疫力。
除了補氣滋養的作用,現代研究還發現,黃芪中含有較多為人體有益的成分。
黃芪中含多糖、蛋白質、膽鹼、葉酸、維生素P,亞麻酸、亞油酸、B一谷街醇,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對於增強心肌收縮力,強健心臟有顯著作用。
對於心肺功能較差的人羣來説,黃芪有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
同時,黃芪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
醫學專家們還發現,黃芪有保護肝臟細胞,放置肝糖原減少的作用,對於有肝臟健康問題的人羣來説,是有益的。
臨牀研究發現,黃芪與黨參何用,可用於治療腎炎性尿蛋白。
中醫所認為的黃芪的補氣功效,在醫學研究中也被證實。
研究發現,黃芪中的多糖能促使動物體內漿細胞的生長,從而增加動物體內抗體的合成,對免疫系統有促進和雙向調節的作用。
中醫中的黃芪補氣功效,也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維持機體內環境平衡的作用。
黃芪水不能隨便喝,這3點要牢記
黃芪確實有非常好的補氣作用,尤其對於身體乏力,少言懶語等身體狀態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因此很多朋友,一覺得不舒服,覺得免疫力低下,就自行用黃芪泡水喝,或者用黃芪製作食療藥膳。
結果有些朋友不僅沒有覺得身體好轉,反而頭暈、胸悶更加嚴重,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大家沒有分清自己的身體情況就亂用黃芪。
第一點:一般來説,黃芪雖然提神益氣效果較好,適合一些身體虛胖,肌肉鬆軟的人羣。
但是對於陰虛陽亢、肝氣偏旺的人羣而言,黃芪可能會加重其陰虛陽亢的問題,使氣上衝,導致頭暈、頭痛的問題。
第二點:同對於肝鬱氣滯、濕阻食滯的人羣來説,服用黃芪會導致腹脹、頭暈等不適之感。黃芪的使用也是分季節的,春季人體需要宣發,所以不適用黃芪。
第三點:感冒時,也不應食用黃芪,因為黃芪是固表的,服用黃芪可以幫助人體抵抗外邪入侵。
但是當人體已經有內邪時,再服用黃芪,就等於把疾病鎖在體內,不利於身體的恢復。同時,服用黃芪,也要分品種和用量,建議大家應遵從醫囑來進行使用。
《本草綱目》對黃芪使用禁忌的闡述
黃芪雖是補藥,卻不可亂用,《本草綱目》中對於黃芪的使用禁忌有非常明確具體的闡述:
1、黃芪,功能實表,有表邪者勿用
2、黃芪能助氣,氣實者勿用
(氣實就是氣堵了,需要疏通。氣虛就是氣不夠用,氣少無力)
3、胸膈氣閉,腸胃有積滯者勿用
(胸膈指的是胸與橫隔之間的位置)
4、黃芪能補陽,陽盛陰虛者忌之
(陽盛陰虛解釋:有陰虛的人,往往會出現陽亢的問題。這是因為陰有制約陽的作用,陰虛往往陽氣不受制約,會過盛。
陽盛陰虛者常常表現為,頭暈、腰膝痠軟,同時會出現煩躁不安,易怒,失眠。夜裏會出現盜汗,手心和腳心發熱,但卻感覺身體乏力,腰膝痠軟。)
5、上焦熱盛,下焦虛寒者忌之
(上焦熱盛,下焦虛寒解釋:上焦熱的原因在於身體氣血運行不暢,無法供養肝血,肝血不足,以致肝火旺盛,所以導致上焦熱。而又由於脾胃虛弱,由血虛導致氣虛,以至人體氣養的功能失調,所以導致下焦寒。上焦熱,下焦寒人羣常見表現有:冬天手腳冰涼,臉卻滾燙,日常容易上火等。)
6、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
7、痘瘡血分熱甚者禁用
(血分熱表現: 持續低熱,容易煩躁,口乾咽燥,形體乾瘦,神疲耳聾,舌幹少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