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想讓孩子更聰明,父母要先學會陪孩子玩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健康

每個孩子都喜歡玩,更喜歡大人陪着自己一起玩。

但一聽到要陪孩子玩耍,很多父母就開始頭疼不願意,覺得孩子的遊戲很幼稚且無聊,而且也不知道該怎樣陪孩子玩。

其實不論是對孩子和家長來説,娃和陪玩,都是很重要的。

玩對孩子來説,是孩子發育和學習的基礎。孩子在玩耍中學會知識、獲得能力、積累經驗,逐漸成長。

比如通過玩解決問題類、角色扮演類和個體遊戲,孩子能夠建立自信心;通過玩一些角色扮演類、羣體遊戲,孩子能夠體會到愛、安全和快樂,鍛鍊自己的社交技能、提升語言交流能力,並學習到照顧自己、他人和環境的能力;通過跑、跳等運動能夠鍛鍊身體。

在《遊戲力》一書中講到,如果父母不花時間和精力陪着孩子游戲,很可能會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隔閡,關係不和諧,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很叛逆。

對於父母來説,父母陪孩子玩的過程,也是教育的過程。將教育融入遊戲,能夠讓孩子從“你應該怎麼做”轉變為“我願意去做”,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自己有興趣去努力,這樣的效果往往比父母要求孩子做什麼強百倍。

孩子的“玩”可以分為兩大類:無指導性的自由玩耍和指導性玩耍。

1.無指導性的自由玩耍

自由玩耍是小孩子最好的玩耍,是完全依着孩子當下興趣隨機發生的玩耍,沒有父母的計劃,也沒有具體的目標。孩子能夠按着自己的自由想象,在屬於自己的小空間裏自由活動。

這類玩耍包括孩子獨自一人或和其他人自由的創造類玩耍、想象類玩耍和探索類玩耍。例如畫畫、過家家、角色扮演等遊戲,還有去公園、動物園、遊樂園等地方玩耍。

當然,這類玩耍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完全自由,仍需要父母的參與,給予孩子一定的正確指導和保護。

比如小麗喜歡畫畫,她的媽媽就會每天抽近1個小時來陪小麗畫畫,先給小麗準備好紙筆和顏料,問問小麗今天準備畫什麼呀,然後靜靜陪在一旁看書,讓小麗自己自由畫畫。這就是一種非常不錯的無指導性自由玩耍。

2.指導性的玩耍

指導性玩耍一般是指在成人的領導下,更有組織的玩耍,有限定的時間和目標。這類玩耍包括:讀故事、上音樂課、學舞蹈、游泳,還有各類運動活動等。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指導性的玩耍最好有專業人士的指導,比如教練、老師,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過多參與和指導,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引起孩子反感。特別是在孩子正“掌控”遊戲進程時,父母中途將遊戲打斷並不恰當。

但如果父母在玩耍中適當“放低”自己姿態,或者以孩子身份參與到遊戲裏,會讓孩子更加喜悦,也促進了親子關係更加親密和諧。

那麼,父母該如何更好地陪玩呢?

1.營造適合玩耍的家庭環境

首先父母要放下手機,也讓孩子放下手機,給孩子無聊的時間。另外父母要留給孩子玩耍空間,允許房間零亂一些,可以在地上擺放玩具,讓家像一個有孩子的家。

2.選擇符合孩子不同階段的遊戲

每個孩子在不同階段有着不同的興趣和特點。隨着年齡增長,孩子會越來越具有創造力,會想探索更多的玩具和遊戲,嘗試更多的點子。

因此父母需要隨着孩子成長,給他們更多的時間、空間和支持,選擇適合他們當下階段的遊戲。

比如,在嬰幼兒時期,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個階段,孩子最感興趣的是父母的面孔和聲音,特別是笑聲。

所以,父母和孩子一起聽音樂、唱兒歌、玩躲貓貓、輕柔地撓癢癢就是最好的玩耍,能夠促進孩子聽力、運動、觸感、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發育。

2~4歲,孩子開始有獨立意識,身體各項基能也在逐漸成熟。

這個階段,父母可以選擇實踐、運動類的遊戲,比如推拉紙箱等體積大、重量輕的物體,練習跑、跳、推、拉等能力;玩換衣服角色扮演遊戲,鍛鍊想象力和模仿力;到安全的户外小山坡、小山洞玩耍,鍛鍊體力和探索能力。

4~6歲,孩子更加獨立,更具創造力,喜歡更有挑戰性的遊戲,對運動的需求也在增加。

這個階段,家裏一切安全的家用舊物,比如舊報紙、舊衣服等,都能給孩子提供想象和創造的空間,非常適合孩子自由玩耍。

同時,簡單的積木、拼圖,各類橡皮泥、軟陶,打擊類的音樂玩具還有球類運動,都是孩子不錯的玩耍選擇,能夠培養孩子想象力、創造力,提升記憶力,精細運動能力等。

隨着孩子年齡增長,可以選擇的遊戲也越來越多。

玩耍是孩子表現非凡探索、想象力和決策能力的一項活動,因此父母必須重視玩耍,更好地陪孩子玩,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