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興起的素食,並非“不吃肉”這麼簡單。素食者分為很多種:純素食者(不食用所有來自動物的食品)、奶蛋素食者(可食用蛋、奶)、蛋素食(可食用蛋類和其相關製品)、奶素食者(可食用奶類和奶製品)。如今,素食的概念更加寬泛,更加關注膳食的結構和搭配,較純吃素更為合理和平衡。
研究證明,相比其他飲食模式的人羣而言,素食者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風險較低。然而,有些人儘管長期不吃肉,“三高”仍然降不下來,還可能出現能量過剩或營養不良等問題,這主要是源自認識上的偏差。
比如,有人認為素食就是“不吃肉”,但主食、堅果、甜食等可以隨意吃;還有人雖然對主要食材的選擇較為合理,但烹飪時為了彌補沒有肉味的口感不足而加入了大量的油、鹽、糖等。另有一部分“三高”患者,過分控制飲食,不僅不碰葷腥,連雞蛋、牛奶也不敢多吃,導致體內蛋白質、鈣、鐵、鋅等營養素缺乏。這些不科學的做法都違背了膳食平衡的原則,不僅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
合理的素食應該是“面面俱到”的,合理搭配、科學烹飪,這樣才有助於降“三高”。同時,也不能一味追求“降”而過分苛刻地控制飲食,以免過猶不及。
實際上,除飲食外,生活方式干預對慢性病的防治着重要而積極的意義。若只把防治的重心放在飲食上,而忽略了生活方式的改進和管理,就無法達到理想的目標。
“三高”人羣怎麼吃?
首先,“三高”人羣不必對肉“敬而遠之”。魚、蝦等水產品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且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對健康有一定益處。可適量食用。雞、鴨等“白肉”可去皮食用。“紅肉”脂肪含量相對較高,但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對預防缺鐵性貧血很有幫助,“三高”患者可少量食用。
其次,“三高”人羣若想吃素,應緊扣“多樣、平衡、適度”三個原則。“多樣”指食物種類要豐富,即使不吃肉類,也要通過其他食物補充身體必需的營養素,保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每天吃新鮮蔬菜、水果,堅持少用油、鹽、糖。“平衡”是要保證膳食的選擇與自身營養需求達到平衡,如果自身條件不適宜素食,就不要嘗試。“適度”指合理把握進食的量和時間規律,不能認為素食能量低就無節制地吃。
素食比普通膳食更難管理和堅持,也不一定就是低成本、高回報的降“三高”的膳食模式,對於“三高”人羣而言,最好根據專業指導,“只選對的,莫選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