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屬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臨牀仲景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多少次,我仰望星辰,追思先賢給我們的醫學遺產。
多少次,我注目古卷,品位先輩給我們的生命啓迪。
就是這一次又一次地撫今追昔,懷古傷今,讓我不由得感慨萬千、夙夜嘆息。
你可知道,我們中華民族的醫學先賢,給了我們多少豐厚的遺產?它們可都是我們防病延壽的寶貝啊!
但是,説實話,我們又能繼承多少?領會多少呢?
譬如説,漢代醫聖張仲景留下的一張小配伍——四逆散。方見:
甘草、枳實、柴胡、芍藥各6克。水煎服。
你不要小看這四味藥的古方。深藏在《傷寒論》裏的它,卻藴含着令人深思的養生密碼。
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話説有這麼一個便秘患者,當時年紀是28歲。大便乾燥難解,三天一排,已經持續一年了。他有一個特點,就是手腳發涼。正是因為這個手腳發涼,他在從前求治中醫的時候,不少人都用温陽、潤下之法。但是效果始終不好。
後來,這個患者找到了另外一名中醫師。他是臨牀大家,在中醫學界有一定威望。
醫師一看,患者手腳確實發涼,但是脈象偏弦!同時舌紅,苔薄黃。他立刻就意識到,以前的藥可能吃錯了!
緊接着,他開了一個配伍——
柴胡12克,枳實、白芍、薤白各9克,火麻仁30克,甘草3克。服用4劑,通便如常。手腳不温的現象得到改善。
這個患者特別感激,幾次欲行跪拜之禮。
這是怎麼回事啊?我告訴你,這個人的便秘,絕對不是陽虛,而是陽氣鬱結,氣滯不達所致。
為什麼這麼説?你看他脈象,是弦脈。弦脈,往往意味着肝鬱。肝,主氣的疏泄。肝鬱,則一身之氣不暢。那麼他體內的陽氣,就不能外達,就發不出來!注意,我説的是不能外達,而非缺少陽氣。也就是説,這個人手腳發涼,可不是陽虛,而是陽氣發不出來,被鬱滯住了。
因為氣行不暢,所以這個人肯定排便困難,津液輸布失常。所以説,他便秘和手機發涼、脈弦一樣,都是陽氣被鬱滯,不得外達的體現。
這個時候怎麼辦?你還去補陽嗎?不能了。我們要疏解肝鬱,令氣機暢達。陽氣被“釋放”出來,問題就解決了。
醫師所用的配伍,其實就是張仲景四逆散加減,加上了可以潤腸通便的薤白、火麻仁。總體看,就是柴胡、白芍、枳實疏肝氣、養肝陰、調肝鬱,然後用薤白、火麻仁下導通便。
説到這裏,我就不得重點給你講一講,張仲景這個四逆散配伍的意義了。
其實啊,我們中國人容易肝鬱氣滯。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相對內向的性格,所決定的。張仲景也許在1800多年前就看到這一點了,所以就擬了這個疏肝解鬱的、梳理氣機的方子。它可以幫助我們很多肝鬱氣滯導致的問題。便秘,只是其中之一。它可以幫助我們疏達陽氣啊!我們現在很多人就是這樣——陽虛和氣機不暢分不清,導致花了很多冤枉錢,吃了好多冤枉藥!如果你早一點知道張仲景這個配伍的意義,是不是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呢?
所以我説,張仲景先師的這個配伍,真的是用意太深啊,深到值得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反覆琢磨、品味。
好了。這個知識點,我就寫這麼多了。您讀懂了嗎?
如果讀懂了,也請你在心中為仲景先師深深點贊,為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醫學點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