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以為是聰明,長大去是“蠢材”的人,往往有這些表現
“你家孩子好聰明,那麼小就懂得説那些話,就像小大人似的。”很多家長聽到別人時候自己的孩子聰明時,就感覺臉上有光。
孩子出生時,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行。等到孩子一點點長大,就希望孩子聰明懂事,要是他表現好,就完美了。
每個孩子成長的環境不一樣,家長教育的方式不一樣,對孩子的不同影響,就造成了孩子與孩子之間有很大的區別。
一般嬌慣的孩子,被溺愛的孩子有一點點的與眾不同的表現都被家長表揚鼓勵,甚至孩子有些錯誤的舉動也不會去改正,還覺得孩子可愛,還要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一次來提升自己的優越感,然後那樣下去孩子長大了會怎麼樣?
曾經有個鄰居男孩小的時候,去鄰居家玩,鄰居拿出了杏子給小朋友吃,結果那個小孩把鄰居家的金戒指藏在杏子裏面帶回家了。
鄰居找了很久,也問了小朋友看到沒有,他們都説沒看到。而那個小孩子的媽媽明明知道是自己孩子拿了,但並沒有説出來,還説孩子很聰明。
結果,孩子就養成了愛佔小便宜、“順手牽羊”的習慣,長大後,在一次“失手”時,被別人抓住了,從此,有了一個免費的午餐的地方。
所以別看孩子小,那些“小事情”不注意教育孩子,對他影響特別大,鼓勵孩子就是給勇氣,放縱孩子就是害了孩子。
這些方面堅決不能縱容孩子:
1、明知自己是錯誤的還要努力辯解自己是正確的
孩子看了很長時間的電視了,叫他別看了,他説才看一會兒。而且還説大人整天都在電腦面前看,為什麼不關掉?所以覺得自己也應該要看一整天。
孩子完了玩具不收拾,他説他明天還要玩。找着花樣為自己辯解,説反正明天玩的時候,還是要拿出來,不如就不收拾了,説自己的做法沒有錯。
孩子不認為自己錯了,不願意承認錯誤。他不知道那樣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有什麼影響,只覺得那樣“很方便”。
孩子一旦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在生活上邋里邋遢,在學習上沒有規劃,在社交上容易不合羣,或和他同類型的孩子在一起。無論是哪種,都會影響他未來的生活和發展。甚至被幹涉了還會出現報復性的心理。
建議:孩子有那樣的行為的時候,家長就站在他的立場把他喜歡的東西收起來,説:“這都是我喜歡的,我現在不想玩了,不它收起來,明年再玩。”或者“電視是我們買的,現在不想給你看了,反正你也不喜歡看電視。”讓孩子知道自己強詞奪理的辯解是不好的行為,只有好孩子才值得表揚和獎勵。
2、投機取巧的孩子
明明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懂的作業,就悄悄的拿媽媽的手機找答案,然後完成作業,媽媽檢查的時候,都是全對,媽媽很高興。
可是每當學校考試的時候,卻在中下游的水平,媽媽就着急了,找不到問題的所在,問老師,老師也不知道為什麼,只説在學校表現不是很好,有三心二意的表現,但家庭作業卻完成的很好。後來媽媽無意間看到了孩子照抄手機上的答案行為,才知道了真相。
明明這樣的行為就是典型的投機取巧的行為,認為那樣做能很快很好的完成作業。但其實並沒有學到什麼都行,學校的考試成績就是證據。投機取巧就是自欺欺人,最終都是害的自己。
建議:可以陪一段時間寫作業,在這個陪伴的過程中,對孩子不會的,一定不要責罵他,即使錯了很多次。除了耐心的教導以外,給他灌輸不懂就要問的的習慣,並且鼓勵他不懂就向老師和同學問教。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方法,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就是他的動力,並且也能實實在在的體會到成就感。
3、愛貪小便宜的孩子
可可在小區玩的時候,把別人的玩具小汽車帶回家了,媽媽看到這個玩具的時候很納悶,因為她們家裏沒有這個玩具,問孩子,孩子説是撿的,媽媽就沒當回事了。後來陸續有了其他的小玩具,而且玩得很開心。這次媽媽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不可能每次都會撿到玩具,而且是在小區裏面。最後孩子被嚇哭了才説是拿的別人的,覺得別人的玩具好玩,而自己沒有。
孩子這樣的行為,確實是不好的行為,會影響他的世界觀,價值觀,影響人生的格局,有這樣的行為,人際關係也不會好。幸好媽媽發現的還算早,有機會幫助孩子改正。
建議:孩子愛貪小便宜,一般是家長管教太嚴,而且很多時候都沒有滿足孩子的願望,造成了他心裏的不平衡。家長適當的滿足孩子的願望,讓他覺得自己也能得到心愛的東西,媽媽會滿足自己的願望。孩子自己有了,就不會羨慕別人了,也就不會去隨意拿別人的東西了。
孩子的行為習慣從小就要注意培養,認為孩子小無所謂的家長,不是聰明的表現,也不要混淆孩子“小聰明”,不然傷害了孩子了,家長自己也不會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