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夏天更要 “熱養生”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健康

○ 用熱水泡腳

○ 常洗熱水澡

○ 要多喝熱茶

○ 多運動排汗

在毒辣的太陽照射下,所有關於夏日的記憶,總是繞不開各種“冷”:外出回到家打開空調吹吹冷風,運動得滿身大汗用冷水沖涼,晚上睡覺直接在地板上打地鋪。事實上,在中醫養生專家眼中,這些貪涼行為不僅無法消暑,反而還會落下病根。面對炎熱的夏季,我們該怎樣防暑?怎樣消暑才算健康?如何在炎炎夏日做好養生呢?

夏季屬火,氣候炎熱,是萬物蓬勃生長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氣最盛、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黃帝內經》中説:“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不難看出陽氣對於我們身體的重要性,如果損耗了陽氣會對我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表示,大自然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規律。夏天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根據中醫“順應天然”的養生原則,此時應該養護陽氣,不少人用“涼”對抗“熱”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陽氣是人體賴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動人體新陳代謝。

古語講“百病從寒起”,可以説寒邪是導致人體疾病的罪魁禍首。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也表示,夏天是陽長陰消的季節,是添陽的最好時機。而寒邪非常容易損陽氣,讓整個人變得倦怠無力。在專家看來,老百姓常説的:“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坐病”並不是沒道理。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樣會侵襲體內,身體會出現明顯的寒象,如精神萎靡、新陳代謝緩慢、有汗排不出、身體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瀉胃疼、患腸道疾病等。還有一些病症不會立即發作但會潛伏體內,給秋冬季留下病根。

夏天要學會“熱着過”

中醫講養生要順應時節,夏天該熱就得熱,該出汗就得出汗。因此,我們要順着自然的規律,採取以熱制熱的“熱養”法。

>>> 遠離寒邪

飲食上應注意少食生冷食物,《壽世保元》中説:“夏日伏陰在內,暖食尤宜。”張湖德認為,俗話説,“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夏天就應該用姜等食物來温中散寒,把生薑、紅糖一起沖泡後服用效果更好。並且不要長時間待在封閉的空調房裏。也要注意不可用冷水洗頭洗腳,下雨天避免淋雨,因為冷水最傷陽氣。

>>> 熱水泡腳

因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可以供給它能量。張湖德表示“熱則血行、寒則血凝”。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水温以42℃~45℃,温暖舒適為宜。

>>> 洗熱水澡

因為熱水洗澡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排毒,並且能夠補充陽氣。水温一般控制在30℃左右為宜。另外,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塵污垢,還能夠排汗降温,使皮膚透氣,讓人感覺涼爽、舒適。

>>> 多喝熱茶

炎炎夏日,一杯熱茶最能解暑消渴,這是因為熱茶利於汗腺排汗,可以達到散熱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把水運送到周身。夏日受歡迎的冷飲雖然消暑立竿見影,但只解決當時的熱氣,短暫地給人體降温,並不能真正地解渴。

>>> 運動必不可少

《易經》裏講“運則生陽”,夏天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並且有助發汗。夏天要“以汗制汗”,因為依據《黃帝內經》的説法,夏天氣要外泄,運動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鍛鍊還可以加強熱適應,提高人體調節體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見的熱證。但專家特別提醒的是,夏季運動時間很重要,不要選擇太陽最毒的正午,因為大汗淋漓會傷氣血。一般建議選擇早上,因為人體早上的陽氣比較弱,這時鍛鍊可以補陽氣。還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慢跑、太極、跳操等不太劇烈的運動方式。

順應時節做好夏季養生

作息:晚睡早起

夏季日照時間延長,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對“晚睡”“早起”,建議晚上10點之前就寢,早上6點左右起牀。掌握“子午覺”原則,即子時大睡,午時小憩。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為宜。午睡醒後不要立即起牀去工作或學習,因為此時腦部供血量不足,會出現短暫的腦功能紊亂,使人感到頭昏腦漲,最好靜躺10分鐘後再起牀。立夏後的這種作息一旦確定,要做好自我約束,保護生物鐘不致紊亂。

飲食:增酸減辛

夏季,人體臟腑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飲食上可以吃些酸的食物,以補腎助肝,調養胃氣,如番茄、檸檬、草莓、葡萄、菠蘿、芒果等,它們的酸味能斂汗祛濕、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辛辣之物儘量少吃,因夏季陽氣上升,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

情緒:靜心養氣

夏天,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夏季養生要“養心”。一是“戒燥戒怒”,要儘可能保持精神安靜、心情舒暢。氣温過高時,最好減少外出,避開中高強度的運動。二是飲食上少吃高脂厚味,可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保健:健脾除濕

夏天濕熱,容易脾虛,建議每週吃一兩次赤小豆排骨湯、紅豆薏仁粥、山藥蓮子湯等,可以改善脾虛導致的精神疲倦、食慾不振、大便溏泄等。另外,不要過食西瓜、苦瓜等寒涼食物,否則會令脾胃受傷,助長“內濕”,不利於健康。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中,不要在潮濕的凳子、草地上坐卧;洗浴後要等頭髮自然乾透或完全吹乾再睡覺。適當運動出汗有利於內濕的排出,如慢走、瑜珈、太極等。

防病:冬病夏治

三伏天日照時間長,自然界陽氣最旺盛,此時進行中藥穴位貼敷治療,以扶正固本,防治“冬病”,可取得顯著療效。適合於“冬病夏治”的常見疾病有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氣腫、過敏性鼻炎、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及脾胃虛寒類疾病等。此外,夏天也是利於中藥外用的時節,如用中藥煎湯洗浴,可以防治多種皮膚病。 據新華網

來源:京九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