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在俄羅斯的冬天可以凍掉耳朵, 可是小孩在冰上玩耍

  俄羅斯被稱為戰鬥的民族,其實人家也是會玩,你看拿着水管在製造溜冰場呢!

  小朋友冰這麼厚還玩呢?凍住了沒?


  OFweek新能源汽車網訊 這幾天,“可燃冰”一詞成了各大新聞媒體的熱門詞。這一情況主要源於5月18日一則央視新聞報告: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宣佈,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着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在2030年以前中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將會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發去賀電。

豆瓣一刻:在俄羅斯的冬天可以凍掉耳朵, 可是小孩在冰上玩耍

  説實話,可燃冰試開採成功並不是引起民眾興奮的G點,儘管這可能在未來對國家乃至世界的能源格局產生巨大影響。而真正令民眾興奮的是央視在新聞報道中提到:可燃冰所藴含的能量巨大,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釋放出約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以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為例,假設一次加100昇天然氣能跑300公里,那麼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里!按現在家用汽車60升左右的油箱量,如果將來技術實現,那加上一箱等體積的可燃冰的話,一次可以跑上一年多了。省去了加油的麻煩,真是方便。

  這種情況真的會出現嗎?我們還是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可燃冰?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hydrate),是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温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可燃,而被稱作“可燃冰”或“固體瓦斯”、“氣冰”。賦存於水深大於100-250米(兩極地區)和大於400-650米(赤道地區)的海底沉積層內,這裏的壓力和温度條件,能使天然氣水合物處於穩定的固態。

  根據資料顯示,世界可燃冰碳含量估計值是當前已探明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中碳含量總和的2倍,海底可燃冰的儲量至少夠人類使用1000年。墨西哥灣、西非、北冰洋、南海及我國西藏地區可燃冰儲量豐富。中國可燃冰資源儲量為800多億噸油當量,相當於我國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的2倍。這不得不讓全世重視了。

  眾所周知,如今的化石能源已經被開採的差不多了,尋找可代替的新能源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雖然電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很多年了,但科學家們心知肚明,電能源始終無法完全替代化石能源。在家用車領域,一箱油可以跑300-500公里,而電動車充一次電實際可200-300公里,而隨着電池的損耗,到後來續航里程可能只有原來的80%,甚至更低。而且説實話,這幾年全世汽車製造行業在電能源研發和利用方面還沒有突破性成就,甚至可能會在這條路上迷失方向。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鄭州用户51xxxx195”:什麼時候能上市呀,產品

  網友“讓夢做的綆像樣”:可燃冰,,,,,

  網友“屁屁君丶”:別想了,開採難度大,價格貴,轉化應用難

  網友“gnin”:照你這麼説還要啥核動力航母,直接用可燃冰

  (2017-09-08)


  OFweek新能源汽車網訊 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試採滿月了,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海域可燃冰試採平台的信息顯示,截至6月10日14時52分,此次試採已連續產氣31天,總產氣量21萬立方米,平均日產6800立方米。

豆瓣一刻:在俄羅斯的冬天可以凍掉耳朵, 可是小孩在冰上玩耍

  石油對外依存度長期居高不下是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成功試採可燃冰,讓人們看到了能源安全威脅得到緩解的一絲曙光。在汽車行業,可燃冰帶來的話題效應也在持續發酵。其中之一,便是可燃冰實現商業化開採後,是否能解決燃料電池汽車制氫短板。

  “應用前景應該比照天然氣”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朝全在《2016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發佈會上曾表示,2016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上升至65.5%,2020年前可能超過70%,對我國能源安全構成很大威脅。不僅如此,據瞭解,中國每年還要進口大量的天然氣滿足國內需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郭焦峯告訴記者,這個數字達到300億立方米。

  可燃冰試採成功“燃”起了希望。作為一種由水分子和氣體分子組成的類冰狀籠形包合物,其外形酷似冰,能像固體酒精一樣被直接點燃,人類還可以從中分離出甲烷。我國已探明的可燃冰儲量按當前的消耗水平,可滿足近200年的能源需求。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記者,可燃冰的成份與天然氣一樣,應用前景應該比照天然氣。

  天然氣的價格比較便宜,在居民生活、發電供暖、化工及汽車燃料等方面都有較廣泛的用途。郭焦峯説:“天然氣是一種潔淨環保的優質能源,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他有害物質,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少於其他化石燃料。國產天然氣價格大約1元/立方米(坑口價格),進口天然氣的價格分為兩種,現貨價格大約1.5元/立方米,長期協議價格大約2元/立方米。”

  不過,我國可燃冰目前僅僅試採成功,離商業化開採還有較長的距離。林伯強認為,可燃冰實現商業化開採還需要10 20年,郭焦峯的觀點是需要10 15年。“汽車產業是能源消耗大户,現在離可燃冰商業化開採還有一定時間,應加強汽車使用可燃冰的研究,迎接可燃冰的大規模應用。可燃冰的開採成本低於2元/立方米,就將有商業價值。”郭焦峯對記者説。

  制氫是燃料電池短板之一

  燃料電池汽車有諸多的優點,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終極目標。同濟大學張智明博士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項能源生成技術像燃料電池那樣將諸多優點集於一身。

  (2017-09-04)


  近日,國土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集團在北京共同簽署《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出席簽約儀式並見證三方簽約。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中國石油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王宜林出席簽約儀式並講話,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孫紹騁主持簽約儀式。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凌月明,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鍾自然,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許瑞生,中國石油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宏斌,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金髮出席簽約儀式。

  姜大明表示,國土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集團簽署《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賀電精神的重大舉措。要充分認識推進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能源結構優化,支撐海洋強國戰略、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實現勘查開發領跑、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姜大明強調,要通過加強部、省、企合作的組織領導、加快資源管理政策和產業政策研究與制定、發揮各自優勢落實各方責任,依靠科技進步,發揮制度優勢,加快研發進程,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力爭新資源早日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受胡春華書記委託,馬興瑞代表廣東省委、省政府,對國土資源部、中國石油集團的支持表示感謝。馬興瑞表示,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並大力推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產業化工作,這將為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能源資源支撐,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有效帶動廣東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廣東省將認真落實三方協議,以先導試驗區建設為契機,認真落實職責分工,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構建協同創新機制,發展海洋裝備製造業,建設強有力的海洋管理隊伍,加快推進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工作。

  王宜林在講話中指出,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今年5月在神狐海域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穩定試採,取得持續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向天然氣水合物工業化開發邁出了關鍵一步。三方簽署《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賀電精神的實際行動,對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建設海洋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簽約儀式現場

  王宜林表示,中國石油集團將以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簽署為契機,在國土資源部、廣東省的關心支持下,勇挑重擔、攻堅克難,充分發揮在陸上天然氣開發和深海水合物試採的技術、經驗等優勢,全力以赴配合做好先導試驗區建設。王宜林強調,中國石油集團將積極開展試採關鍵工程技術科技攻關,儘快突破甜點識別、分支水平井鑽完井、儲層防砂舉升工藝等技術難題,全力參與試採工業化現場試驗,努力提高單井產量、降低試採成本、有效保護環境,為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規模建產奠定基礎。

  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標誌着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事業進入一個嶄新階段,國土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集團三方的緊密合作,將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建設的進程,使“可燃冰”這種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在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凌月明宣佈了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鍾自然、許瑞生、劉宏斌分別代表國土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石油集團董事會秘書兼辦公廳主任王志剛,以及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廣東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中國石油集團有關部門和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部室和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儀式。

  (原標題 重磅 | 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提速,中石油與國土資源部、廣東省簽署重要戰略合作協議)

  (2017-08-26)


  直擊南海可燃冰試採現場:31天日均產氣6800立方米

  2017-06-12

  東南網

  中新社珠海6月12日電 題:直擊南海可燃冰試採現場:31天日均產氣6800立方米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隨着中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試採滿月,可燃冰這種過去“可望而不可及”的非常規能源逐漸揭開神秘面紗。中新社記者日前登上“藍鯨Ι號”海上鑽井平台,探秘這種“另類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前沿。

豆瓣一刻:在俄羅斯的冬天可以凍掉耳朵, 可是小孩在冰上玩耍

  資料圖 可燃冰開採現場

  在距離珠海320公里的神狐海域,100多米高的平台被蔚藍的大海環抱。平台右側轟鳴的水流中,可燃冰試採點燃的橘紅色火焰正在熊熊燃燒。這個看似普通的海上油氣開採平台是全球首座第七代雙井架、半潛式鑽井平台,其上可燃冰的開採過程隱藏着中國六大技術體系二十項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

  記者從中國地質調查局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平台和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自2017年5月10日點火測試以來,至6月10日14時52分,平台已連續產氣31天,總產氣量達到21萬立方米,平均日產6800立方米。

  可燃冰,顧名思義,外觀像冰,遇火能燃燒。它主要分佈在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温條件下形成的。

  可燃冰比常規天然氣更加清潔,而且資源潛力巨大。據預測,可燃冰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探明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兩倍。各國均將可燃冰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過去幾十年間,日本、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德國等國紛紛投入巨資進行研究,不過,海域可燃冰並沒有成功開採的先例。

  2013年,日本嘗試過開採海底可燃冰並提取了甲烷,但由於海底砂流入開採井,試驗僅6天就被迫中斷。上月,日本二度試驗,不過在持續12天后,試採又因同樣的問題中斷,總產氣量僅3.5萬立方米。

  此次中國首次實現可燃冰的穩定開採,讓很多人開始相信大規模開採可燃冰的光明前景。從1999年的第一次調查航次,到2007年首次獲得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再到2017年5月實現持續一個月的連續產氣,中國可燃冰的勘探開發在20多年的時間內,實現從“空白”到“領跑”的跨越。

  對於可燃冰開採的環境擔憂,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嚴光生指出,早在設計之初,這些問題就有考慮。“我們在礦體周圍投放了很多監測點,全程監測海底是否出現海底地層位移、傾斜、或者發生地質變化,經過一個月的試採,並沒有任何滑坡或移動的跡象”,嚴光生説。

  一些人認為可燃冰開採會帶來甲烷氣的泄露,導致嚴重的温室效應。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告訴中新社記者,可燃冰是在低温高壓條件下形成的,在一定的温壓曲線之內(例如:500米的水深、5攝氏度的海水温度),甲烷氣即便溢出,也會二次生成水合物,不會大量跑到空氣中去。

  天然氣水合物在自然條件下有時會分解出甲烷氣,形成海底“冷泉”。“我們在這方面監測水平很高”,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陸敬安介紹説,正因為如此,中國的勘查工作者才能找到可燃冰。經過密切的觀察監測,此次開採,無論是在海底、海水中還是井口正上方的空氣中,都沒有發現甲烷氣泄露。

  平台現場專家表示,事實上,中國海域可燃冰的開採難度非常大。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瞄準的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均為砂質類型,孔隙大,開採難度是所有類型中最低的,但該類型資源佔世界資源量僅5%左右。

  而中國此番試採的泥質粉砂型儲層資源量在世界上佔比超過90%。但這種儲層具有特低孔隙度、特低滲透率等特點,同時深水區淺部地層鬆軟易垮塌,易發生井漏,鑽探風險極高,開採難度最大。

  中國此次使用的防砂技術、儲層改造技術、鑽完井技術、勘查技術等走在世界前沿的技術,均來自於自主創新。

  據介紹,目前試採井產氣過程平穩,井底狀況良好,獲得各項測試數據264萬組,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完)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6-12)


豆瓣一刻:在俄羅斯的冬天可以凍掉耳朵, 可是小孩在冰上玩耍

  大洋網訊 戴着VR眼鏡體驗空中漫步,看機器人畫畫,瞭解量子科技通訊……9月16日,由廣州市科協、市教育局、市科創委、市環保局、市農業局、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市全民科學素質辦和海珠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2017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在海珠濕地正式啓動。在一週內,300項科普活動將陸續登場,讓市民體驗。

  據瞭解,9月16日至22日期間,全市的學會、科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社會機構以及具有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科普資源的有關單位等,結合各自職能,深入社區、學校、企業、農村等開展科技宣傳、科技展覽、專家論壇、講座、科普表演、科普遊等廣覆蓋、多形式的科普活動。各區科協也將在街(鎮)、社區、農村開展多場羣眾性科普活動。

  今年全國科普日同時舉辦網絡在線科普活動,中國科協的“科普中國”平台正式在廣州落地,在網站、微信、微博、“科普穗道”(科協與大洋網合辦的網絡科普頻道)和廣州數字科普視窗(科協在全市90多個社區設置的社區科普平台)進行科普宣傳。廣州市公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及廣州市農村居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等全市性的科普競賽也將在全國科普日期間舉行。

  玩轉高科技:看機器人繪畫學量子通信

  “媽媽!我也想去玩彈泡泡!”昨日上午9時剛過,海珠濕地北門廣場牌坊熙熙攘攘,帳篷下站滿了來參加活動的男女老少。在一個展位上,一個小女孩正戴着手套“顛”肥皂泡,泡泡在她手上輕快地彈跳。

  為什麼平時一碰就破的泡泡可以在手上“跳舞”呢?科普講解員解釋,泡泡是由清潔劑分子和水組成的,清潔劑分子和小孩手上的油脂是“天敵”,油脂可以破壞泡泡表面的張力。但是戴上手套後,手套可以隔絕油脂與泡泡的接觸,而且手套上細小的絨毛還可以把泡泡托起來。

  除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小遊戲外,市民羣眾還可以體驗人工智能、VR等技術領域的新產品。在機器人展區,技術人員陳先生向觀眾介紹,繪畫機器人的套件可以實現自主編程並識別電腦裏的畫圖軟件,只要把想畫的圖放到電腦裏,就會自動編譯成機器可以識別的語言,再通過數據線傳輸將代碼傳到繪畫機器人上,機器就可以用筆頭在紙上作畫。“電腦裏有多少圖都可以畫出來,而且畫一張圖的速度要比人工快10多分鐘,並且還更精確。”在VR展區,觀眾甚至可以體驗“空中漫步”的刺激感受。

  據瞭解,2017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在主會場就設有130個展位,分為“創新驅動發展”“科學破除愚昧”“科學助力成長”三個展區,當中許多是平時難得一見的高新科技成果,比如來自廣東國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量子通信產品、來自劉人懷院士團隊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來自億航科技的184無人機,以及來自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的可燃冰展品。

  聽院士講座:我國食藥用菌年產量佔全球75%

  2017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啓動儀式後,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日報社、廣州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辦的“科普大講壇”活動在海珠濕地公園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吳清平作了一場題為《食藥用菌與人類健康》的科普報告,為現場聽眾上了一堂豐富有趣的食藥用菌食品安全課。

  食藥用菌是指香菇、木耳、靈芝、蟲草等可供食用和藥食兼用的大型真菌。

  據瞭解,食藥用菌資源豐富,地球上的真菌估計有150萬種,已描述的有9萬種,其中我國已描述的有14060種,藥用真菌約900多種,正式入藥的約有50種。

  我國食藥用菌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目前全國食藥用菌產業年產量達3000多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75%,在農業經濟中僅排在糧油、菜、果之後的第五位。

  未來兩週,“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將邀請張景中院士和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到8所中小學校做科普講座;“廣州科普遊自由行”活動將邀請市民參觀廣州重點實驗室、龍頭企業、科普基地等單位。

  文/廣報記者羅樺琳 實習生遊宇霞通訊員卜浩健、梁夢瀅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13thirty”:科普!

  網友“termination”:銅梁區

  (2017-09-18)


  申論熱點材料閲讀

  可燃冰也叫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是分佈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温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

  天然氣水合物甲烷含量佔80%~99.9%,燃燒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小得多,而且儲量豐富,全球儲量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

  目前,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最近兩年開採試驗取得較大進展。2017年5月,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據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官方網站消息,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超過7天的穩定產氣,取得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的歷史性突破。

  中共中央、國務院的賀電指出,天然氣水合物是資源量豐富的高效清潔能源,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這是我國在掌握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峯的又一標誌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豆瓣一刻:在俄羅斯的冬天可以凍掉耳朵, 可是小孩在冰上玩耍

  申論熱點獨家模擬題及詳細解析模擬題

  2017年5月,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這一標誌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產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現階段世界人口依舊在增長,我國更是人口大國,人口的增多讓環境資源變得更加稀缺,面對趨緊的能源壓力,我們在不斷精進科技,從而探索新的能源,向深海、深空、深地、深藍眾多未知領域邁出認知的步伐。可燃冰的開採成功便是我們探索新能源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未來國家的發展,乃至全人類的生存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當前我國發展所遇到瓶頸來看,其中資源供應緊張就是其中之一。可燃冰試採成功,一旦能夠技術成熟進而大規模供應並投入使用,將會減緩陸地資源供應緊張的問題,大量開採陸地資源也是對環境的一種破壞,現今人們對環境的要求愈來愈高,可燃冰的開採也可以保護陸地環境,給陸地資源短暫的休眠和自我修復的時間。可燃冰開採中更是我國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因此可燃冰對於國家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

  與此同時,可燃冰從發現到開採也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現如今也只是試採成功,對於技術和採集可行性勢必要做出更多的革新,不能沾沾自喜,對於可燃冰試採成功事件,除了欣喜之餘更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首先,從試採到批量成熟採集,還需要繼續探索與研究,對於採集可燃冰要規範安全的開採,這也是我們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我們要繼續努力研究穩定安全的開採技術。

  其次,可燃冰的開採也需要考慮到海洋資源和海洋環境最大承受能力,可燃冰的大規模開採。這個階段轉換到商業規模的開發生產階段,還有經濟、地質災害、環境等問題需要考慮,不能再走先破壞在治理的老路,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二者要並重,呈現出健康的科學發展方式。

  最後,任何事務都離不開規章,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燃冰的開採要在法律與制度的約束下合理開採,避免日後不具備資格、非法經營的商家以此為依據牟利,因為開採不正規浪費資源,甚至造成環境污染或者安全事故。

  總之可燃冰的試採成功無疑給中國未來的發展帶來新的力量,合理開採,合理利用我們更要做足功課,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下,我們將繼續探索更多能夠服務於人的新能源,我們可以共同期待可燃冰能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帶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2017-09-03)


豆瓣一刻:在俄羅斯的冬天可以凍掉耳朵, 可是小孩在冰上玩耍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説一個小娃娃在客廳玩耍時,竟然被一米開外,正在玩打火機的哥哥“點燃”了塗在身上的花露水,結果造成了嚴重的燒傷,而在這起事件中,花露水被引燃自然成為了大家最關注的話題。

  近來氣温逐漸升高,各種蚊蟲開始困擾市民的生活,花露水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了。看到這則消息後,我開始擔心正在使用的花露水是否安全?難道一米左右的距離真的就能把它引燃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花露水的使用危險性未免也太高了。為此,我希望通過黨報熱線,請專家為我們作一些權威的解釋,看花露水是否真的具有這麼高的危險性。

  危險案例真不少 不少市民真不知道

  瞭解相關情況後,記者在網上搜索有關花露水和燒傷的關鍵詞,結果發現了不少類似的案例。去年8月,東莞市的三歲男孩小浩(化名)在塗抹了花露水之後,疑似被一米開外正在玩打火機的哥哥“點燃”,造成了嚴重燒傷;去年9月,青島男子小李(化名)在塗花露水之後點煙,引燃了自己的小臂造成燒傷;去年8月,6歲的重慶男孩豆豆(化名)在塗了花露水之後玩打火機,結果把自己的左手引燃,造成燒傷……

  儘管引發過不少意外,但不少市民仍表示他們對花露水沒有這麼高的警惕性。“花露水是家庭常備物品,從沒有想過它會被引燃,可能造成這麼大的危險。”市民陳女士説,她家的花露水一般都放在易取的地方,娃娃想用時也可以隨便拿,“如果真有那麼大的危險性,那我們將來用花露水就得謹慎了。在用花露水時,一定要保證周圍無煙頭、打火機之類的東西。”

  一米之外燃不了 廠家標出了避火需要

  那麼,花露水真的如此易燃?以至於一米開外就能點燃?為此,記者專門找來一瓶花露水,取出一部分倒在瓷盤上,然後站在一米開外的地方點燃打火機,此時瓷盤中的花露水並沒有任何反應,當火苗漸漸地距離液體僅兩釐米左右的時候,花露水瞬間被引燃並呈現出了淡藍色的火焰,燃燒一直持續,直到花露水揮發殆盡。這個實驗足以説明,花露水近距離的確可能被引燃,但火苗若在一米開外,則幾乎不可能被引燃。

  事實上,花露水的確可以被引燃,記者在紅星路附近幾個超市內看到,這裏銷售的花露水的主要成分幾乎都是乙醇、水等等,而乙醇是易燃的。而在不少花露水的瓶身上,也明確標出了使用和貯存時,需要注意避火,以免引發意外等等注意事項。“的確沒怎麼注意這個問題,但我們平時用的量很少,應該不至於被引燃吧?”一位正在選購物品的市民説。

  專家解讀 花露水可燃不易燃

  針對這個問題,四川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一位相關專家告訴記者,由於花露水中含有酒精成分,從理論上説的確可能被點燃,要是引燃了周圍物品,很可能造成更大危險。

  不過他認為,由於各個品牌的花露水所含的酒精濃度不同,所以會不會被引燃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可能容易些,有的可能困難些。

  至於一米開外點燃花露水的説法,這位專家表示不太現實,他認為即便要引燃,火苗也需要和花露水近距離接觸,市民大可不必為此感到困擾。

  “總的來説,花露水是屬於可燃物,但還沒有達到易燃物的程度,市民可以放心使用,不必太過擔憂。”

  不過,他同時認為,市民使用花露水時,還是要仔細閲讀注意事項,不要將其放到可能接觸明火的地方,保存和使用時也要做到避火,確保安全第一,以免引發意外。

  (2017-08-26)


豆瓣一刻:在俄羅斯的冬天可以凍掉耳朵, 可是小孩在冰上玩耍

  中國民用航空網通訊員陳思陽孔祥龍孟慶濤訊:7月29日,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原南航珠海直升機分公司)西科斯基S-92直升機執飛的我國南海海域首次可燃冰試採項目順利結束。項目運行73天,共保障飛行132架次,安全運送平台工人3667人次,助力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開採壯舉。

  3月中旬,中國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南海可燃冰開採項目”開始運行,其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南航通航承擔人員和設備的直升機運輸任務,

  5月14日,藍鯨1號可燃冰開採平台成功完成平台加油。從航油運輸、平台油罐清洗到人員培訓,南航通航公司幫助中石油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並在深圳、珠海、平台“兩岸三地”多次奔走協調,確保順利實現平台加油。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宣告可燃冰試開採取得成功!南航通航順利保障了國土資源部領導乘直升機前往平台宣讀中央、國務院賀電任務。中石油對南航通航安全高效的保障和周到細緻的服務給予了高度肯定。

  3-7月,南航通航做好項目預案,合理分配人力資源,期間共保障重要飛行任務22班,運送國家要員、技術專家往返海上鑽井平台400餘人次,保障服務抓住細節,保證任務執行不掉鏈子,並於7月31日收到中油海的表揚信。

  南航通航西科斯基S92直升機飛抵南海鑽井平台

豆瓣一刻:在俄羅斯的冬天可以凍掉耳朵, 可是小孩在冰上玩耍

  南航通航S92直升機保障南海可燃冰試採任務

豆瓣一刻:在俄羅斯的冬天可以凍掉耳朵, 可是小孩在冰上玩耍

  (2017-08-04)


  中國領跑可燃冰開採

  2017-06-12

  新華網

  預計我國在2030年左右有望實現可燃冰商業化開發——

  中國領跑可燃冰開採

  在人類日益為能源所困的今天,可燃冰的成功試採自然是萬眾矚目。此次我國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成功試開採,實現了六大技術體系二十項關鍵技術自主創新。但這僅是萬里長征邁出關鍵性一步,未來要實現產業化和商業化開採,仍有長路要走——

  6月9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乘坐直升機從珠海起飛,在浩瀚的南海上空飛行一個半小時後,穩穩降落在一個屹立於海面的龐然大物上——“藍鯨一號”鑽井平台。

  這是一座37層樓高的大傢伙,是我國自主建造的目前世界最大作業水深、最深鑽井深度的半潛式鑽井平台。近來這裏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我國在這裏成功實現了可燃冰的試開採。

  可燃冰,簡而言之,即可以燃燒的冰塊,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由甲烷為主的有機分子被水分子包裹而成,其熱值比石油高許多,燃燒後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儲量據稱可供人類使用千年。

  在人類日益為能源所困的今天,可燃冰的成功試採自然是萬眾矚目。因此,5月18日,我國宣佈試採可燃冰成功,成為全球首個海域可燃冰試採獲得連續穩定氣流的國家後,誇讚和質疑撲面而來。有人説,可燃冰開採沒那麼容易,環保是否過關得打個問號。還有人認為,開採成功後很快將產業化,資本市場上沾些邊的股票隨之一飛沖天。

  記者此番前來,就是要一探究竟,我們可以安全環保地開採可燃冰嗎?技術上我們能在全球實現領跑嗎?產業化究竟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環境保護處在優先位置

  從“藍鯨一號”鑽井平台往海中望去,蔚藍的海面上波光粼粼,時不時有碩大的魚跳躍出來。

  可燃冰被譽為“未來的能源”。其能量密度非常高,同等條件下,可燃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氣要多出十倍。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後可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

  但是,可燃冰開採難度之大也是業界公認的。可燃冰靠低温高壓封存,如温度升高,水合物中的甲烷可能溢出;或者如冰塊消融、壓力回升,一旦控制不當,可能造成海底滑坡等地質災害。

  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嚴光生説,對於這兩個難點,試採前就已經充分考慮、反覆論證,部署了多個監測點實時監測,目前周邊氣體和海底地形都沒有變化。

  據瞭解,在試採前,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了10餘個航次的環境基線調查,獲取了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海水化學等本底數據,以及海底地層力學參數等。在試採過程中,按照國際環境管理體系、工藝安全風險管理等標準,採取了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

  試採現場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陸敬安説,試採過程中,通過大氣、海水、海底和井下四位一體監測體系,對甲烷、二氧化碳等及海底沉降實行了實時監測。與本底數據對比顯示,甲烷無異常變化,海底地形無變化,沒有環境污染,未發生地質災害。同時,我國第一台4500米作業級水下機器人“海馬號”潛入海底,也沒有發現海底地形變化和甲烷泄漏。

  “藍鯨一號”鑽井平台長117米,寬度也有近百米。甲板很是開闊,試採現場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謝文衞告訴記者,這個鑽井平台配有雙鑽塔,可分別作業,井下環境監測儀,可實時監測數據,試採結束後,將一併取出。

  陸敬安表示,試採結束後,還將繼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環境監測,為制定天然氣水合物開採的環境保護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實現多項理論技術突破

  在“藍鯨一號”鑽井平台外,一個熊熊火炬耀眼地燃燒着。為安全起見,巨大的水幕把火炬和平台隔開。這個火炬燃燒的,就是從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0多米開採出來的天然氣。

  廣州海洋局總工程師楊勝雄説,這是全球首次實現泥質粉砂型可燃冰的安全可控開採。這種類型的可燃冰,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

  據介紹,此次試採中我國實現了六大技術體系二十項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第一,防砂技術3項。包括“地層流體抽取”、未成巖超細儲層防砂和天然氣水合物二次生成預防技術。第二,儲層改造技術3項。包括儲層快速精細評價、產能動態評價等技術。第三,鑽井和完井技術3項。包括窄密度窗口平衡鑽井、井口穩定性增強和井中測試系統集成技術。第四,勘查技術4項。包括4500米級無人遙控潛水器探測、保壓取樣、海洋高分辨率地震探測和海洋可控源電磁探測技術等。

  目前,不少大國在可燃冰領域開展角逐。其中,美國5月12日宣佈,正在墨西哥灣開展可燃冰開採研究。2013年,日本在南海海槽開展了海上試採,但因出砂等技術問題失敗。2017年4月份日本在同一海域第二次試採,5月15日再次因出砂問題中止產氣。

  有關專家表示,可燃冰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我們在全球率先試採成功,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的領跑而不是跟隨。

  產業化仍有長路要走

  可燃冰在全球主要分佈在兩類地區:一是水深300米至3000米的海底;二是陸上凍土區,尤其是南北極凍土區。有預測顯示,全球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相當於21萬億噸油當量。

  試採現場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邱海峻表示,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約800億噸油當量。通過重點地區普查,已經圈定11個有利遠景區,19個成礦區帶。經過鑽探驗證圈定了兩個千億方級的礦藏。

  有關專家表示,此次我國在全球範圍內實現首次成功試開採,僅是萬里長征邁出關鍵性一步,未來要實現產業化和商業化開採,仍有長路要走。

  邱海峻表示,今後將圍繞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的目標,爭取神狐海域試採成果最大化。同時,繼續加大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力度,開展重點目標區的詳查,提供2個至4個大型資源基地,為推進產業化奠定資源基礎。此外,開展不同類型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把加強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

  他表示,基於中國可燃冰調查研究和技術儲備的現狀,預計我國在2030年左右有望實現可燃冰的商業化開採。(記者 黃曉芳)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6-12)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42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在俄羅斯的冬天可以凍掉耳朵, 可是小孩在冰上玩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