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花開無田 /圖 網絡圖片
其實,古代的時候總會發生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當一個國家毀滅了以後,總是會出現一些這個國家殘留下來的人,這些人,就是負責繼續保留這個朝代的香火。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新的皇帝不把這些人殺光就是為了向百姓看到自己的寬容,為了把這些人的心給留住。但是就算換了新的朝代那些舊的勢力也無法完全滅掉,而且這些人可能還會繼續尋找新的人手,從而組成一個更大的勢力。
司馬睿劇照
他們大多數會選擇去江南,重新開始整頓這裏的大好河山,以便將來有一日可以重新振興起來。這個最為耳熟能詳的反而是我們在金庸小説中的姑蘇慕容氏的先祖,慕容垂、慕容皝東晉十六國中的前燕、後燕,經歷了建國滅國再建國的過程。但我們今天要講的則是屬於——東晉,南宋以及南明的故事。
其實這三股勢力除了南明以外,另外兩個都發展的非常好,東晉一直都在想辦法組織更強的力量來一起北伐,南宋組織過幾次北伐,只有南明想要偏安,但是他們最後卻導致了政權變的非常跌宕,最後也只維護了 18 年。東晉和南宋能夠成功的守住他們的江山也是有原因的,當然了,南明最後的失敗肯定也是有原因的!今天我們就來説一説它們的政治,分析一下他們的政權究竟有什麼差距!
東晉元帝司馬睿畫像
東晉的政治基礎打的非常好,而這些也是東晉和南宋的共同點所在,皇權的合法性,唯一性也確保了即使皇室地位衰微,權臣林立,門閥貴族鼎盛,也不會去刻意打破這種政治平衡。這一點作為八王之亂的勝利者東海王司馬越掌權之下,也僅僅以太傅之職輔政,而不敢僭越。他們有着幾乎一致的權利歸屬感,即便是跟隨晉王朝南遷的士族,也能夠進行合理的權利分配,以謝安為例,陳郡謝氏在以8萬抵抗前秦苻堅80萬大軍後,可謂是權勢滔天,但依舊堅持了與恆氏以平衡的權利分配,謝氏把控金陵之地,而恆氏則控制荊楚。
謝安劇照
這種''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的處理方式也使得內部分歧與外部侵略相較,士族之間與國家之間實現了動態的平衡。而北方之地,雖然我們在批判西晉統治者,司馬氏之時會以其所導致的五胡亂華來貶斥,但是有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那邊是北方地區因為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羌、氐 他們雖然嚴重的破壞了中原地區的政治結構與經濟結構,更是大肆破壞殺害無辜,但這些也使得北方地區的反抗尤為激烈,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冉閔的殺胡令便能夠可見一斑。而前秦即便是在統一了北方地區後,也因為淝水之戰的失敗,更因為民族構成,政權的鬆散而土崩瓦解。
宋高宗趙構劇照
南宋整體也是非常安定的,宋高宗趙構雖然在為人之上非常膽小,更是懼怕金國,甚至為此不惜於殺害岳飛祈求苟安,但北宋的滅亡於宋朝的國祚而言,也只不過是偶然性事件,這對於南宋的正統性毫無影響,法理之上確定的皇位繼承人身份,未被打破的地方仕官體系,也都為南宋的存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岳飛劇照
而文官集團與武官集團雖然勢力上依舊繼承了北宋的冗兵,但南宋依舊出了不少名將,中興四將等。而南宋伴隨着儒教理學的進一步發展,文官集團的信仰相同,以內聖的經世路線,以強調禮儀的思想,也使得他們在對於外侮之上有着共同的見地,不會在思想上出現問題,而處於北方的金國,則自其海陵王完顏亮以及金世宗、金章宗時期的漢化政策後,喪失了傳統的尚武精神,變得不堪一擊。當然這裏必須要説明的一句這也是女真族的費拉性表現(一個落後民族的自我更新,事實上也只學其表而未學其裏,最終也被同化乃至消亡)。
釣魚城之戰
也正是金國這種所謂的只徒有其表的漢化,讓南北雙方的實力對比,在南宋經濟高速發展之下,海上絲綢之路等國際貿易的繁盛之下而逐漸喪失了攻勢,而轉為守勢。而在面對蒙古帝國之時,宋朝雖然冗兵沉珂,但依舊在釣魚城炸死其大漢蒙哥,在襄陽城堅守數載,毫無疑問這就是一種自經濟、政治、文化上的反饋。
崇禎帝劇照
最後我們就來談一談南明,這個國家的滅亡是有原因的,明思宗崇禎皇帝的性格非常剛烈,但是除了這一個優點以外並沒有其他的優點了!他做事根本不會為以後做計劃,所以當他死了以後,大家為了搶奪皇位,把勢力分散成了很多股。朱元璋為了讓自己的權力變得更大,所以廢了丞相這個職位,結果成立了一個文官集團,這回權力變得更加的集中,從此以後內閣又影響着皇權。皇帝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權力變得更加平衡,又做了非常多的調整,但是政治上又產生了很大的變動,大家都在搶奪權力黨爭不斷,這下朝廷內部就變得非常動盪。他們都沒有做出任何的貢獻,為了得到權力,一直在跟皇帝邀功,好好的一個明朝就因為內鬥政治力量變得越來越弱!最後導致了南明加速滅亡,等到永曆當上了皇帝,已經沒有任何的能力讓南明恢復當初的樣子了,最後各個黨派不是被殺死就是選擇投靠滿清。
史可法劇照
永曆上位後,沒有了那些黨派之間的搶奪,讓南明的政權存活的時間最長,可以説這是一件充滿諷刺的事情!
而伴隨小冰河時期農業生產的惡化,生產資料的集中,土地兼併的加劇,黨爭,流民,皇位的非法理繼承性,各個勢力的牽掣,這種已經爛到底的政權,事實上根本就不會有起死回生的能力。而清朝的勝利,也只不過是堪稱最大撿漏王的勝利,在這種“優秀的歷史環境”之下攫取了勝利的果實。
參考資料:《晉書》、《宋史》、《南明史》、《費拉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