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錢不商量”的APP何以大行其道?

“免費開通會員”“一分錢體驗7天會員”“限時6元尊享鑽石會員”……近日,山西的劉女士打開第三方支付平台賬單時直言“肉疼”,此前曾短期使用的視頻、剪輯修圖、社交、音樂等多個App長期“悄無聲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扣除銀行卡里的錢。和劉女士一樣,不少網民發現,手機掃一掃就能輕鬆開通各種會員包月、包年服務套餐,但稍不注意就可能掉進商家設好的“坑”。“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部分App“自動續費”套路深,引導消費者入“坑”,並給退訂續費服務設置諸多障礙,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新華網)

APP套路深,一不留神身陷其中。眼下各種各樣的套路陷阱一個接着一個,令人叫苦不迭。其實,消費套路已經不再限於APP,已經延伸到其他領域,網上不時地出現“一元保險”,乍一看起來很划算,不就是一元錢嗎?可是這個一元錢只是一個誘餌,目的在於引誘你上鈎。這種大病保險第一個月是一元,之後慢慢加碼,更令人不解的是,這種大病險到了月份就會自動扣錢,根本不經過消費者同意。只要你卡里或者微信裏有錢,絕對是“扣錢不商量”。

“扣錢不商量”的APP何以大行其道?首先從消費程序上講商家似乎有故意欺瞞之嫌,是在打馬虎眼。《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等問題提出的詢問,應當作出真實、明確的答覆。作為商家你必須履行自己的告知義務,不能王顧左右而言他,刻意迴避,馬馬虎虎,模稜兩可,設置一個個“消費陷阱”,這種做法是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公然侵犯,必須依法進行規制。

其次,反映出監管意識缺位的嚴酷現實。APP強行扣款,消費者多有反映,可不知是監管部門人手不夠還是另有隱情, 查處APP侵權總是顯得慢半拍,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這種侵權行為總不能得到及時糾正。涉事企業得不到及時法律追究,長此以往,不利於市場經濟環境的營造。

從另一方面講,消費者要學會“較真”,不能習慣於做沉默的羔羊。要知道,對不法APP的寬容就是對侵權行為的默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絕不是隨心所欲的宰人經濟,套路經濟。對“扣錢不商量”的APP必須祭出法律重拳進行有效打擊,絕不能讓其逍遙法外,野蠻生長,繼續坑騙消費者。依法規制APP消費行為也是構建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李紅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4 字。

轉載請註明: “扣錢不商量”的APP何以大行其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