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地攤經濟突然火了。那一股股湧動的出攤熱情,書寫着升斗小民的“人間世”,大家都要拼命找活路。然而,旅遊產業的命運可能還不如地攤經濟,旅遊業從業人員的日子也還不如小商販,畢竟人家支個攤子就能營業。
6月5日,北京宣佈自6月6日0時起,將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二級應急響應下調為三級,並相應調整相關防控策略,適時開放境內團隊旅遊業務,中高風險地區除外,按50%限流開放公園、旅遊景區和體育健身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所,並視情況動態調整限流比例。北京“開放境內團隊遊”的消息一出,相關旅遊產品搜索量大漲300%,即使順應了民心,也提振行業的信心。
這個6月,國內其他地區能否放開跨省遊?如何進行有效推進?這一切值得追問。業界的聲音正匯成一股洪流推向“跨省遊”。
01. 開倉放糧,給旅遊企業活路
“餐飲”、“商場”、“家政”,乃至包括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在內的“文化”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只有“旅遊”還在猶抱琵琶半遮面。
當前,“旅遊”是可以周邊遊、省內遊了,但基本被周邊自由行、自駕遊實現了“完美”覆蓋,對於旅遊企業基本意義不大,收效甚微。
在中央密集釋放的“六穩”“六保”強烈信號下,旅遊行業即使不算排頭兵,也屬於第一方陣。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旅遊直接就業2826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
這麼多人要吃飯、要生存、要就業、要穩定,如果再不開倉放糧,後果不堪設想。當前,旅遊企業已經到了承壓的上限,現金流面臨枯竭、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業務大面積停擺等,問題叢生。
易水訪談了不少資深一線旅遊業界人士,現實情況觸目驚心,有些觀點頗具代表性。比如,廣東地區的雲貴川地接專線負責人劉志強反映:現在大批旅遊企業不是已經倒閉破產,就是在倒閉破產的路上風雨飄搖。大批旅遊企業員工瀕臨失業,大批無團可帶的導遊、無門可開的營業部集體陷入困境。前段時間和同行交流,都在討論哪裏又有幾家旅行社“關門大吉”,哪裏又有旅行社門店“改換門庭”,據説廣州附近某繁華城區,昔日門庭若市的旅行社門店,至今仍有四分之一的的店鋪大門緊鎖。當前亟需讓跨界做直播、做微商的搖搖欲墜的無團可帶的導遊們迴歸本職工作。
江蘇地區行業一線資深人士孫志永認為,熱鬧的五一與大部分旅行社無關。當前形勢下,旅行社跨省組團遊對抗疫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有組織,可監控,可防護,可追溯,可控流。
毫無疑問,我們抗疫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付出了很大的經濟代價。總體上,我們能夠提早走完疫情演變週期,要是不與世界經濟整體恢復節奏打個“時間差”,都覺得虧得慌。
當前,國際形勢正變得異常複雜,在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的基調下,旅遊行業也需要把國內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這種局面下,只有跨省遊適時實現,才能打通國內遊的任督二脈。
特別考慮到即將到來的7月、8月暑期旺季,並且多地確認學生暑假並不延期的利好局面下,如果要抓住難得的暑期旅遊市場,就請從這個6月開始!
旅遊產品是預售型的,需要一個時間提前量。從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來説,也需要這個提前量。易水此前針對省內遊也説過,與日消品不同,遊客購買旅遊產品的心理要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週期:環視——興趣——聯想——慾望——比較研究——信任購買——滿意。
如果這個6月不恢復跨省遊,而在暑期市場猛然開閘,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市場秩序問題。更合理的宏觀導向是,應該讓市場在6月恢復跨省遊的經營環境中找找節奏、摸摸感覺。畢竟那麼長時間,業界都無事可做,整個產業鏈、以及具體業務環節都需要磨合調試。
當前,升斗小民生活艱辛,宏觀政策上不應該製造障礙,更是在生存倫理上不被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