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城市閲讀空間:賦予人人一方“精神自留地”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休閒

  【長鏡頭】 

光明日報記者 丁一鳴 常河

2017年6月,合肥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城市閲讀空間建設實施方案》。1個月後,安徽新華髮行集團推出全球首家共享書店。

“為夜讀人點一盞温暖的燈”,24小時“不打烊”共享書店推出後,引發社會各界熱議。“這可以説是對傳統業態的顛覆式創新。”安徽新華髮行集團董事長吳文勝説。

在共享書店,用户僅需下載使用“智慧書房”App,即可免費借閲圖書,免費閲讀的時限是10天,只要按期歸還,借書不限次數,受到讀者熱捧。作為讀者的線上精神家園,“智慧書房”App還可以建立個人線上書房,發表個人書評,參與讀者沙龍等。儘管圖書是日常生活的“非必需品”,但是“智慧書房”App用户次月留存率達48%,處於移動互聯網產品前列。

“為好書找讀者,為讀者找好書”,共享書店以海量借閲數據以及讀者行為偏好數據為依託,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品類優化,僅10萬種書籍就產生了超過420萬冊次的借閲。這一舉動大大減少了庫存,降低了門店運營成本,還提升了讀者的閲讀體驗。

新模式極大地釋放了讀者走進書店參與閲讀的熱情。以2019年數據為例,共享書店讀者年人均閲讀量11.92冊,遠超2019年我國成年居民4.65冊的紙書閲讀量,共享書店借閲用户的閲讀頻次和閲讀冊數都得到巨大提升,超過70%的復借率更反映出共享模式在培養讀者閲讀習慣方面的強大吸引力。

在合肥,共享書店進一步促進了城市閲讀的網格化效應,涵蓋商圈、學校、商業綜合體、社區、高鐵、地鐵等多個場景的110餘家共享書店,共同構成“15分鐘閲讀圈”。社區共享書店1公里半徑內,覆蓋超過180個小區,直接服務市民超過百萬人。目前,社區共享書店借閲冊數佔合肥共享書店比重超過50%,開展文化活動超過5000場,正日益成為百姓身邊的精神文化家園。

城市閲讀空間,像珍珠一樣散落在城市的街頭巷尾,呈現出“小空間支撐大未來”的效果。城市閲讀空間,賦予人人一方“精神自留地”。“共享服務,館店一體”的新模式,讓讀者不僅能夠自由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也通過休閒、展覽、沙龍等多種形式,提供給讀者與世界交流的更多可能性。

“未來,合肥將持續謀劃和推進‘細胞工程’,以建成的城市閲讀空間為旗艦,在周邊樓宇、商場、影院、餐廳等場所布點,把服務網絡全面鋪開,形成壯大‘1+100+X’的立體化、全覆蓋閲讀服務體系。”合肥市文旅局副局長陳江麗表示。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22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