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經略中的時、局、勢、經、略、商、貨、值!

一、時篇

我們都知道,天會下雨。如果要問,天為什麼會下雨呢? 因為有云層。再問,為什麼會有云層呢? 因為氣流帶着水蒸氣在運動。再問,為什麼又會有氣流呢? 因為陸地和海洋之間存在温差,所以會導致熱力循環。繼續問,為什麼會存在熱力循環這種現象呢?因為地日關係,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導致的。再問,為什麼地球會公轉呢……

每一個層面的問題,都是由更高的層面所塑造和導致。這個就是道家思想的思維特徵。如果不能站在更高的層面來思考更低一級的層面,那麼就根本無法解決更低一層的問題,甚至都無法理解。也就是説,如果做不到知其所以然,那麼很可能也做不到知其然。

如果試圖以更低層面的現象,來解決更高層面的現象,自下而上的來應對更高層面的問題,在道家思想看來,那就更不可能了。管仲説,以家為鄉,  鄉不可為也;以鄉為國,國不可為也;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就是這個道理。

道是第一推動力,也是第一因。在它的推動下,自上而下,層層往下遞推,天地萬物都在運轉。這個現象,叫做造化。通俗的講,造化如果是標劃萬物的一個座標的話,那麼時間 就是它的橫座標,物象就是它的縱座標。

給定任意時刻的橫座標,也就是給定時間的話,那麼世界上的物象就是固定和靜止的。所謂時也命也,是説,天地造化出來一個什麼事物,那是剛好造化之能的橫座標走到了這裏,只能生成此物而非他物。動態的時間,在靜態的物象之間,是一一對應的。所謂天命、稟賦,也就是説,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了一個公元20世紀的人,而不是幾億年前的恐龍,那是因為時間軸剛好撥到了這裏,必須如此。

造化像一個車間裏的流水線一樣,它永不停息。任何事物,在出生之前都不存在,在消亡之後也不存在。所以,如果我們把着眼點放在物象之上,那麼就找不到用來理解這種變化的規律和依據。因為物象是所有時刻靜態圖像連成的動畫。時間先於物象,到了什麼時間,該生成什麼物象,這是有章可循的。所以,世界的確定性,並非由物象決定,而是由橫座標的時間決定。所以,我們研究時間,才能理解變化。才能理解縱座標上面所對應的物象。

比時間和造化更高的層面,我們今天不做展開。我們從動態的橫座標時間軸來研究變化,通過理解變化來理解世界如何運轉,也足夠了。

二、局篇

格局這個詞,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一個高頻詞彙。它通常指人的境界和高度,在橫座標時間軸上,境界和高度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動態的時間,沒有這樣的屬性。只有靜態的縱座標的物象,才有高度和境界這種屬性。

格本來的意思,是指樹木的枝條,一棵樹上,長出來很多枝條,每一根都和其他的不同,佔據着屬於自己的空間。而局呢,是尺字下面一個口,有束縛的意思。一個伸長,一個束縛。這樣一來,物象在那個時刻,就被固定住了,變成靜態,對應成造化座標縱座標上的一個值。一個人的格局高,是説他比其他人,在同樣的時刻,理解了縱座標上面更高的存在。

格局高的人,就如同小數點前面的整數部分,無論小數點後面的小數部分如何變化,都無關大局。因為他在物象的維度上,比別人站在了更高的層面。所以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理解別人不能理解的現象。

在造化這個座標系裏面,在物象這個縱座標上,佔據更高層面的人,會表現出很卓越的理解力。而在時間軸上面,比別人佔據更高層面的人,則會表現出更卓越的洞察力。所以古人講,讀史可以明智。因為佔據的時間越多,越能理解時間的脈動和韻律,才能在物象未兆之前見端倪。而在橫座標和縱座標兩個座標上,都出在較低層面的人,他們表現出來的只是觀察力。

洞察力卓越的人,可以判斷出來,他未來將處於什麼樣的世界裏。理解力卓越的人,可以判斷出來,現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而觀察力卓越的人,則是被世界拖着走,既不能判斷未來,也不能理解現在。他們活在已經廢舊的鏡像世界裏。

三、勢篇

在靜態世界中,局確定下來。那麼在給定的任何一個局裏面,它都由若干物象組成。這些不同的物象之間,使它們構成生態的主要聯接方式,是競爭關係。比方説樹上生長了很多枝條,一個大了,必然會擋住另一個的陽光。這個強弱關係,就體現為勢。強大的那一方,可以稱之為權盛者,弱小的一方,可以稱之為權衰者。

所以,理解了所處的時代,會理解很多局。確定要進入了一個局之後,在這個局裏面,又發現有很多股力量。如果要贏,那麼選誰呢? 洞察力卓越的人,通常會選將來會成為權盛者的一方,理解力卓越的人,通常會選擇目前處於權盛者地位的人。觀察力卓越的人,他們會選擇自己能理解的那一方,而不論盛衰。

在一個已經選定的局裏,如何成為權盛者。順勢者昌,逆勢者亡,講的是,不要和當前的權盛者為敵,而是應該藉助他們的力量。這是順勢。等自己成為權盛者時,才能夠造勢。理解了時代,理解了格局,理解了形勢,這樣起碼可以立於不敗。

時、局、勢,都確定下來之後。然後才能講定位。定位就是説,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局面,這樣的形勢下,我如果站在那個位置,對自己最有利,自己的自我實現上,也會更加彰顯,活成一個卓越的人,經營成一個偉大的企業。

四、經篇

確定了自己的定位,就會從這個定位出發,接下來就是會給自己設定目標。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要成為這樣的人,我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業。經,講的就是籌劃和管理。籌劃自己的事業,管理自己的團隊。

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所以,為了一個共同的願景,組織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的前提是,這個管理者,必須是通觀全局的人,能夠運籌帷幄,不能拘泥於一事一物一城一地,就好比掌舵的人,不能成天心裏想着給鍋爐里加煤這種事。不然船就會容易翻。

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維繫和凝聚一個利益共同體的根本是什麼呢,是員工要有利可圖。有的組織,可能並非是建立在利益共同體的基礎上的,所以這樣的組織,分崩離析的也快。

五、略篇

略是指什麼呢,舉其要而用其精、用功少者皆曰略。通常,人們常説的,戰略,謀略,都是如此。找到要害,用其精髓,於是可以事半功倍。為什麼人們要講戰略呢,因為資源天然的都是有限和短缺的。這裏用了,那裏就用不了了。所以,把有限的資源,用在什麼地方,才能發揮出來最大的效用,這個就是戰略決策的學問和本質。如果資源是無限豐饒的,可能 也就沒有戰略這回事了。

戰略決策的要旨又是什麼呢。如果只是侷限於當前的問題和當前的任務,是無法談戰略了。所以才需要層層鋪墊,從時講到局,又從局講到勢。再接着講經。理解更高層面的狀況,理解自己的資源,然後才能找出來一個事半功倍的策略。給自己的業務和團隊,定一個方向,選擇一個策略定下來往下走。這就是戰略。

好的戰略的標準,不違背時,不違背局,不違背勢。而且,量力而行,不窮竭和過用自己的資源。壞的戰略是什麼呢,世界在向東走,它在向西走。為什麼它要反着來呢,因為他不理解時代,不理解局面,不理解形勢,也不理解自身的力量和資源。

六、商篇

古人説,行商為商,坐商為賈。可見,自古以來,就有行與坐之分。而現在的商業圖景,則又變得更加的複雜。因為媒介技術的革命,使商品的交換和實物交割相脱離。資產證券化,信用證券化,風險證券化,一切看上去,流動性都在變得無比的豐裕。

在這個超流動性的商業環境中,未來的趨勢是,會出現一個最極致的,從把一切證券化,升級到把一切都信息化。在實物交換的1.0 時代,車馬舟船的運力是關鍵。在證券化的商業2.0 時代,流動性是關鍵。在信息化這個3.0 時代,理解媒介,信息建設能力,則成了關鍵。

七、貨篇

這裏講的貨,就是指商品。在商品1.0 時代,商品是指有形的物品或者勞務。在商品2.0 時代,服務業則成了商業標的的主體。現在,或者在不遠的未來,商品的屬性,還會繼續嬗變,這表現為,商業行為的主體,和主體本身的脱離。

誰在消費,誰再生產,似乎一切都變得模糊了起來。驅動一個社會和商業生態,生產什麼,或者不生產什麼的機制,即將發生徹底的革命。

所以問題是,生產什麼,和不生產什麼,取決於對信息化的商業版圖裏的數據的佔有量。未來的生產資料裏,第一要素,應該是數據。

八、值篇

價值是什麼。世界上不存在永恆不變的“價值”。有的人認為黃金值錢,而有的部落則把石頭磨成輪子,認為石頭更值錢。有的人認為梵高的畫值錢,而梵高生前窮的飯都吃不起。所以,真正的價值,應該是權盛與權衰之間的勢差。

理解事物的盛衰興亡,並理解它們為什麼會盛衰興亡,這樣才能夠捕捉到這種勢差。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這裏面體現的就是勢差,就是價值。關鍵是,得在毫末之時持有,在合抱之時出手。這才真正理解了盛衰興亡。

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裏面的這句話,道盡了商業的本質。沒有一直賺錢的行業,也沒有一直不易手的商品,在這個永恆變化的世界裏,有能者發達,無能者瓦解。

什麼是有能者呢,能夠理解時、局、勢,又能理解自身的資源和能力,能夠以利益共同體和價值觀來凝聚團隊,並能從思想的高度上下沉到現實問題和任務中去,表現出卓越的達成使命和目的的能力。

而無能者,則恰好相反,他們既不能通達世界如何運轉,也不能正確評估自身的資源和能力,這樣既不知己也不知彼,追求成功會收穫失敗,已經成功的,如果走上了無能者之路,則之前的基業也都會瓦解。

商道經略中的時、局、勢、經、略、商、貨、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20 字。

轉載請註明: 商道經略中的時、局、勢、經、略、商、貨、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