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會澤縣於2013年5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那麼,在會澤縣城鎮交通類的街道名稱方面能否尋找到一些歷史痕跡呢?帶着這樣的疑問,筆者通過查閲有關資料發現,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裏的街道名稱“大有來頭”。
堂琅街
堂琅街位於會澤縣古城街道,始建於1731年,距今289年。主街於1982年鋪設為水泥路面,2008年鋪設石板路。這條街道名稱的來歷是:現在的會澤縣在西漢時期隸屬於堂琅縣。西漢建元六年,置堂琅縣(今巧家、會澤、東川一帶),屬犍為郡,是歷史上中央王朝在雲南最早設立的4個郡縣之一。為紀念這一歷史事實而取名堂琅街。
寶善橫街
寶善橫街位於會澤縣古城街道,始建於1683年,距今337年。這條街道名稱中的專名“寶善”取自於古語“惟善為寶,則篤其人。”意思是:只有把善良作為處世的法寶準則,這樣的人是品性純厚的人。關於“惟善為寶”的説法在古籍中並不鮮見,語本《禮記·大學》也記載有:“《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這條街道名稱藴含勸人向善的意思,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的內涵一致。
霽雲街
霽雲街位於會澤縣古城街道,始建於1683年,距今337年。貴州會館內供奉南霽雲,此條街道經過貴州會館,所以命名為霽雲街。
南霽雲是唐朝玄宗肅宗時期名將。魏州頓丘(今河南濮陽市清豐縣南寨村)人。他出身農民家庭,安史之亂時期協助張巡、許遠鎮守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抵抗安史叛軍,屢建奇功。志德二年,睢陽陷落後,兵敗被俘,慷慨就義。南霽雲也因“忠勇”被後人敬仰。南霽雲這種寧死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被後人傳為佳話。同時,這也是中原文化與貴州會館文化、會澤本地文化相融合的例證。
義倉街
義倉街位於會澤縣古城街道,始建於公元1731年,距今289年。清朝光緒年間此地建有義倉,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因而取名“義倉街”。
義倉,舊時各地儲存糧食以備荒年賙濟困難羣眾的糧倉,是一種由國家組織、以賑災自助為目的的民間儲備,是民間社區應對自然災害的互助自救形式。《隋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十一·長孫平》:“奏令民間每秋家出粟麥一石以下,貧富差等,儲之閭巷,以備凶年,名曰義倉。”義倉又有社倉之説,隋朝時期,由於倉庫設在“閭巷”,由“社司”管理,所以也叫“社倉”。義倉是體現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建立“國家儲備糧”制度,為備戰備荒而委託糧食部門專門建立糧食儲備,除此之外,各地還建設有救災倉庫等。
迤車汛
“迤車汛”是會澤縣迤車鎮的一條支路,位於會澤縣迤車鎮。始建於清朝時期,1938年改擴建通車,2007年鋪設水泥路面。因為清朝時期在迤車設過“汛”官,稱之為“迤車汛”,這條路經過“迤車汛”,因此而得名。
“迤車”原為“迤扯”,彝語。“迤”為水,“扯”為谷,“迤扯”就是種穀的好地方。“迤車汛”在清朝時期又稱“索橋汛”。據《東川府志》記載,這裏設有“把總一員,帶兵九十名,轄十二塘。”關於“官汛”的職責是什麼?在《東川府志》裏沒有説明,但是可以在全國其他地方的地名中查到。比如據《天津地名考》記載,天津有兩個巷(或衚衕)分別叫“老官汛”和“新官汛”。“汛”通“訊”,所謂“汛地”就是盤查訊問行人的地方。所謂“官汛”就是“稽查鹽運訊地”,是政府設置的專門稽查鹽業運輸事宜的駐軍巡邏管界區域。這是關於“汛官”職業的一種説法,列舉於此,僅供參考。
巡檢巷
巡檢巷位於會澤縣待補鎮,始建於清朝時期,2013年改擴建鋪設水泥路面。清代曾在此地設會澤縣分防待補巡檢司,因這一歷史事件得名。
通寶路
通寶路位於會澤縣古城街道。始建於1996年,1998年建成通車。因文物得名。明代嘉靖年間,當時東川府鑄錢局(設在會澤)為開業紀念而鑄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巨型錢幣“嘉靖通寶”,這條路的名稱就是為紀念“嘉靖通寶”這一文物而得名。
巴圖魯街
巴圖魯街,也叫“巴圖魯步行街”,清代風格建築,位於會澤縣城西來寺對面。始建於2005年,同年建成通車,因人物封號得名。清朝時期會澤有兩位勇士被封為“巴圖魯”,這條街道名稱就來源於此。
“巴圖魯”,滿語,意為勇士、英雄,是滿洲的傳統封號之一。從明朝女真(滿族的前身)就開始使用“巴圖魯”這個稱號。等清朝建立後,“巴圖魯”則專門用來封給戰功顯赫的人物。在清朝想要得到“巴圖魯”的封號,並不算一件易事,一般來説需要達到以下三種情況才有機會被冊封。第一種是在戰場上擊殺敵方大將或者首領拿下頭功的人;第二種是在多次戰役中都有不錯的功績,累積到一定程度;第三種是在戰場上立下重要功勞卻犧牲了的人。
在會澤,見諸典籍的“巴圖魯”有兩位。《娜姑鎮文物志》記載:“嚴勇巴圖魯”武功將軍高榮(1842-1888),字廷輔,會澤崇禮鄉(今娜姑鎮)拖車村人。另一位巴圖魯叫劉晃,家住會澤北門外,因無意點燃牛尾炮而嚇跑敵人,導致官軍趁勢追敵大獲全勝。劉晃因此擢升京城九門提督,欽賜“音德本巴圖魯”。
2005年修建這條街道時,用這兩名英雄的封號來命名,一是為了紀念英雄、向英雄致敬;二是用這兩名英雄的精神激勵後人要愛國,對國家要忠誠勇敢。歷史是不會忘記英雄的,一個國家不論在什麼時候都需要勇於擔當敢於奉獻的英雄。
撫軍街
撫軍街位於會澤縣金鐘街道,從高速路口至通寶路。始建於2005年,2007年建成通車。這條街道名稱的來歷有一則歷史典故。在會澤縣出生的唐繼堯在民國時期任雲南督軍兼省長,1916年護國戰爭期間被推為護國軍務院撫軍長,並在會澤縣金鐘街道龍潭社區修建過撫軍樓。因為這條街道經過撫軍樓舊址,所以把這條街道命名為撫軍街。現實生活中撫軍街的命名,一是紀念唐繼堯當年修建撫軍樓這一歷史事實;二是可以作為會澤縣縣委政府重視雙擁工作的標誌之一。
春曉街
春曉街位於會澤縣金鐘街道,從瑞祥路至明澤園小區。修建於2007年,同年建成通車。街道名稱來源於“會澤十景”之一的“翠屏春曉”。
關於“會澤十景”及其“翠屏春曉”的描述,一是有碑刻為證。“會澤十景石碑”刻於清光緒八年,此碑刻上刻有“翠屏春曉”。“會澤十景石碑”現存於金鐘山公園管理所陳列室保管。二是據《東川府志》(清朝東川府府衙設在會澤,《東川府志》記載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講會澤縣)記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湖南嶽州府巴陵縣人方桂,由雲南臨安調任東川知府一職,在他吟詠《東川十景》的詩中,“翠屏春曉”一景是這樣寫的:岑光拂曙黛痕清,閲宿濃華倍有情。飛霧溟濛穿岫出,翔禽宛轉入雲鳴。一勾纖月依殘夜,幾樹疏花逗早晴。誰向鸞台摹粉本,郭熙老筆畫難成。意思是:山光輕拂着黎明天色,猶如畫黛般痕跡的墨綠色山巒清晰可辨。回想起昨夜我仰望天空,繁星閃爍,明亮而美麗,此時面對此景而更加有情。翠屏山的早晨,霧氣迷漫,穿梭於拂曉的山谷之中。飛翔的小鳥,啼聲宛轉,響入雲霄。一勾纖月懸於翠屏山邊,依附於即將逝去的殘夜,幾樹剛開的稀疏的春花,像是在逗趣着晴朗的早晨。這樣美麗的景色,是誰向仙女居住之地臨摹來的粉本呢?即便是宋朝善畫《早春圖》的大畫家郭熙(1023-1085)用他老辣的畫筆對此景色也是難成其就的。
從上述詩句裏可以體會到時任知府方桂對“翠屏春曉”細緻入微的觀察以及他對“翠屏春曉”的讚美之情。在《東川府志》裏還記載有其他一些知府文人雅士為“會澤十景”及其“翠屏春曉”寫的詩文,這些詩文對“會澤十景”的優美風景的描寫昭示着後人要倍加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肖邦寧 文/圖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