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河
的
歷
史
淵
源
柘林城河又名護城河,河道西起於南橫涇向西、向南、向東再向北後形成環河,長3.5公里,平均河寬20米,現為柘林村的主要排水河道,沿岸分佈了柘林村村委會、柘林幼兒園、海韻馨苑等幾處居民小區,以及林地和大片農田。聯業路東西貫穿而過,東護城河橋、西護城河兩座車行橋跨河而建。
河道護岸根據岸域現狀結合在防汛安全、水質改善、景觀提升等需要主要採用了自然土坡、密排木樁以及直立式漿砌塊石擋牆三種護岸結構形式,綠化佈置有水生植物及陸域樹種,呈現出自然的鄉村河道風貌,河道水質在Ⅲ~Ⅳ類。2013年創建為二星級河道,是柘林鎮最早創建成功的星級河道。
除了“最老星級河道”的身份外,城河也是一條有“背景”、有“故事”歷經四百多年的歷史河道。
經資料查詢,城河曾為阻防倭寇始築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柘林城的護城環河,柘林城是以唐末成市的柘林古鎮為基礎修築的。城牆周長四里,有東、西、南三座城門和吊橋,有水門兩座,設在東西城門南側城牆下。外有護城河,即柘林城河。清同治元年(1861年),太平軍與英、法聯軍激戰,並炮轟柘林城,攻佔後焚燬了全城。清光緒元年重修,但抗日戰爭期間又被毀,城磚被拆除修築工事。至六十年代末,城牆基本消失,只留下些許牆基。
至今日,柘林古城已在經歷戰火及歲月變遷後不復存在,城牆也基本消失殆盡,而環繞水系護城河基本保留了下來,繼續守護着柘林村一方百姓。
城河